马晓璇 | 一生无悔——记济宁市孝老敬老道德模范安保花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报告文学 >
济宁文学

马晓璇 | 一生无悔——记济宁市孝老敬老道德模范安保花

来源:本站    作者:马晓璇    时间:2024-03-07      分享到:


最美人间四月天,张西村,一个距离微山县城不过十里的小村庄,此时正是它一年中最美的时节。平坦的水泥路打扫的干干净净,道路两旁的景观树修剪的很齐整,新绽的芽儿,娇嫩清新;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个小花坛,里面各种各样的花正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拼命的绽放。花坛后面清一色的小洋楼,粉刷着或白或粉的墙漆。笔者不由深深感叹如今农村的生活水平,如此优美宽敞的居住环境,怕是城里人也要艳羡几分吧。

听笔者说要找安保花,村里人都很热情,争先恐后的为我们带路。一位七十多岁的大妈亲自把我们带到了安保花家,一个看上去和左邻右舍差不多的农家小院。没等我们进门,伴着一张爽朗的笑声,一位头扎马尾,身穿浅蓝色运动上衣,中等身材的妇人笑着从门里迎了出来。大大的眼睛,高挺的鼻梁,白晰的皮肤。虽已年过花甲,但姿色尤存,一看年轻时就是位美丽的女子。她待人大方热情,随性洒脱,彻底改变了笔者对她的所有臆测。从她的叙述中,笔者看到了一个弱女子特立独行,又感人至深的付出,感知了她的遗憾与无悔。

花季女梦想受挫  弱女子独撑门楣

安保花的祖上是微山湖鹰帮的,长年累月在微山湖和大运河上漂,靠放鹰捕鱼讨生活。她的父亲和爷爷都曾是鹰帮的首领,在村里威信极高。虽然那个时候,微山湖区非旱即涝,他们家所在的这个亦农亦渔的湖畔渔村,旱时颗粒无收,涝时一片汪洋,但因鹰帮特殊的生存方式,再加上勤俭持家,他们家虽然算不上富裕,但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家里一直是吃穿不愁。作为家中长女,小时候父亲和爷爷一直把她当成男孩子来教养,因此养成了她天不怕,地不怕,开朗外向的性格。父亲和爷爷虽识字不多,却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尽管生活困难,仍一直坚持让她们兄弟姐妹几个读书学习。安保花也没让长辈们失望,从小到大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本想着考上大学,分配一个好工作,早早的赚钱养家,帮父母分担家里的负担。一场运动让她的这个梦想搁浅,高中毕业后她便回到了村里。

虽然有些迷茫,但倔强不服输的个性,令她迅速调整自己,面对现实,家里的境况也逼得她不得不迅速振作起来。那时父亲为了生活,已随微山湖鹰帮沿大运河南下,去了无锡,太湖等地求生活。家里除了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就是尚未成年的弟弟妹妹。虽然有母亲在,但母亲偏又是个性子极柔,极没主见的人。家里的大事小情,小到柴米油盐,大到人情往来,事无巨细,都得她操心做主。春天到了,她要去翻地,决定种什么;秋天到了,她既要联系车耕地耙地,还要扛着沉重的镢头整地,修田畦,扛着耧子找人耧麦子播种。农忙时节,抢收抢种,她既要手持鎌刀一鎌一鎌的割,又要四处求人联系脱粒机脱粒。那时农业机械还没有这么先进。不管小麦还是玉米,不但都要手工收割,还要半机械式脱粒,脱粒后还需扬糠晾晒,整个农忙季节,她都“长”在地里和麦场里。白晳细嫩的皮肤被晒黑了,双手被磨出了泡,又磨出了茧子。最难的是四处求人,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弟弟妹妹都还小,家里没有劳力,在那个处处依靠人力的年代,劳动力就是生产力。初出校门的她,很多东西都要学。为了不处处求人,时时麻烦别人,她学会了耧麦子,学会了扶着脱粒机为麦子脱粒,甚至象男人一样发动机轰轰响的拖拉机后面的耙子上压耙。虽然她聪明能干,但她毕竟是个弱女子,传统农业靠的还是体力,很多时候,她仍要求助于他人。

作为村里少有的高中生,她不但担任着村里的会计,她不输于男子的聪明与干劲更是为她赢来了大家的一致称赞,她娇小倔强的身影更是成为乡间的一道风景。回村不到一年,她迅速在四里八乡引起了轰动。安家大姑娘聪明,能干又漂亮,谁若能把她娶回家,谁就有福了。一时间附近村里的适龄小伙纷纷托人上门求亲,其中也有心仪的对象,但一想到父亲在千里之外,弟弟妹妹们又小,爷爷奶奶的身体又不好,此时她若嫁人了,家里没有一个掌事的人,老的老,小的小,老弱残病,他们怎么办?思来想去,她婉拒了所有人的求亲,一门心思只想把家管好,等父亲回来后再考虑个人问题。

村里人认为她心高,看不上农村人,想找更好的,大家背地里对她指指点点,说什么的都有。一开始她很苦恼,想不通大家为什么这样。时间一长,她反倒释然了,昂起头来,该干嘛干嘛,丝毫不在乎大家的指指点点。  从二十岁到二十九岁,将近十年,她把全部身心都放在了家里,凭一己之力撑起了这个家,象个男人一样操持家里家外,把里里外外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令父亲在外放心,弟弟妹妹能安心学习,爷爷奶奶的生活有保障。她就是全家人的主心骨,有她在,家里人都觉得安心。在她的操持下,两个妹妹先后嫁人成家,两个弟弟先后考上了大学,爷爷奶奶也在她的照顾下安享晚年,先后离世。1986年,在外求生活的父亲终于回乡,一直紧绷着一根弦的安保花终于松了一口气,父亲回来了,家里有依靠了,自己可以放手,好好歇歇了。父亲也感谢这个女儿对家里的付出,认为是自己和这个家拖累了她,打算为她找个好人家,好好把她嫁了。

这时的安保花有自己的打算,十年来,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家里,既没时间考虑个人问题,也没精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如今父亲回来了,她内心深处隐藏多年的梦想又一次复苏,她想好好干一番事业,不枉父亲对自己的培养,不枉自己读了这么多年的书。

她悄悄谋划着自己的事业。不成想命运又一次给她开了个玩笑,让她的人生又一次拐弯。

十五载床前尽孝 念亲恩青春甘付

也许是长年湖上生活对身体的过度透支;也许是年事已高,安保花的父亲回来后不久突发脑血栓,命虽然是保住了,却瘫痪在床,不但丧失了劳动能力,而且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安保花的天又一次塌了,虽已过去二十多年,至今想起当年的情形,安保花仍黯然神伤。那时的她本想把村里的小媳妇,大姑娘组织起来办一个养殖场,而且她已去市里的一个大型养殖场实地学习了半年。父亲这一病,不但把她的计划击得粉碎,也让她前行的脚步又一次停止。  安保花与父亲的感情极好,父亲对她的影响极大。虽然父亲离开已快十年了,提起父亲,安保花仍是几次哽咽。那时的她虽然很想好好干一番事业,但跟照顾父亲相比,都是小事。面对瘫痪在床的父亲,安保花义无反顾地把全部身心都放在了照顾父亲上。安保花的父亲身高一米八多,长得很魁梧,那时虽已六十多岁,但仍膀大身宽。突然病倒,尤如一座巨塔轰然倒塌,不但他自己无法接受,对于家里人来说,如何照顾他也是一大难题。安保花的两个弟弟还都在外面上大学,两个妹妹都已成家,各自有一家子的人需要照顾。侍候父亲的责任自然又落在了安保花和母亲的肩上。

照顾一个瘫痪在床的老人,个中艰辛,没有亲身体会的人是无法想象的。瘫痪在床的病人,最怕的就是褥疮,生了褥疮不但难好,病人还很受罪。安保花每天都要为父亲翻几次身,生怕生了祷疮。安保花身材瘦小,每次为父亲翻身都要费很大劲。一开始没有经验,她拼尽全身力气把父亲拉起来,稍一松劲,就会摔回去。后来,她找出了一个方法,她先从侧面用头把父亲的身体顶起来,在父亲身后垫个被子或垫子,让父亲向一面侧躺着,隔一两个小时,父亲累了,再换另一面,这样不但通风,避免生褥疮,父亲也不会因长时间一个姿势累着,而且她也省劲多了。

瘫痪在床病人最大的尴尬就是大小便无法自理的问题。虽然有母亲帮忙,但母亲毕竟也是六十多岁,年过花甲的人了,安保花怕母亲累着,每次父亲拉在床上,都是她亲自收拾,擦洗,再帮父亲换上干净的衣物。初时,父亲感觉难为情,用手按着不让她动,嘴里“啊......啊.....”的阻止她,她则不以为然。十五年来,不管是父亲拉在床上,还是因卧床不起,引起了便秘,都是她亲自用手把秽物掏出,然后再为父亲用温水擦洗,打扫干净,让父亲的身体与周围环境时时保持清爽干净。  那个时候没有尿不湿,不管尿了还是拉到身上或床上了,她都得立刻去洗,以保证父亲再尿了或拉了时能有衣物换。无论春夏秋冬,白天还是深夜,她都要立刻把衣物拿到井边去洗。夏秋季节还好,冬天和初春,手浸在冰冷的水里,寒气直入骨髓,手从水里拿出来,被寒风一吹,刀割般痛。长年如此,指关节严重受损,落下了病根,如今一到变天,她的指关节就痛,比天气预报都准。怕父亲的四肢长期不活动,僵化萎缩,她自学了推拿按摩,每天为父亲按摩。十几年如一日,令她的一双手严重变形,摊开双手,尤如鸡爪,关节粗大,伸不直。

父亲在病倒前已为她看好了一门亲事,希望她能嫁过去,好好过日子。他的病倒,不但令安保花无心做事业,也没心思嫁人了。一辈子要强的父亲,忽然瘫痪在床上,变成了一个废人,他无法接受,几次寻死不成,性情大变,不但经常摔东西,还经常骂人发脾气,对安保花更甚。他知道自己又一次拖累了她,他骂着妻子让他劝安保花不要管自己,赶紧嫁人,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看妻子管不了安保花,便几次绝食,以死相逼,希望安保花能够结婚嫁人,安保花哭着不肯答应。为了逼走安保花,他在安保花为他擦洗时,抓住她的手,对她又抓又挠又咬,希望能把她骂走打走。父母之爱子当为之计深远,他恨自己无能,没能护女儿周全,反而一再拖累她,更恨这半死不活的自己。

安保花知道父亲的心思,更明白父亲这样做的目的,她忍着痛劝父亲不要多想,把身体养好才是一家人的福。从1989年父亲生病,一直到父亲去世,整整十五年,5400多个日夜,安保花一直侍奉在父亲身边,夜里就在父母床边支个折叠床,从不敢睡得太沉,父亲哼一声,马上就爬起来。白天,从不敢走太远,生怕父亲有需要时,母亲找不到他。那时弟弟们还在上大学,虽然弟弟们知道家里的情况,体谅她的不容易,从上大学起就勤工俭学,很少向家里伸手,但家里的所有支出仍要依靠她。因为父亲,她只能在附近打打零工,靠着微薄且不稳定的收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父亲去世后,她又接着照顾年逾古稀的母亲,母亲虽能自理,但风烛残年的老人,身边依然时时不能离人,她仍然只能在附近村里打打零工维持生计。笔者采访时,老人看女儿时,那疼爱又近乎崇拜的眼神,让大家明白老人家对女儿的极度依赖,几十年的风雨同舟,患难与其,已把母女两个紧紧相连。

安保花用自己并不宽阔的肩膀为父母撑起了一片天,尽己所能让他们安度晚年,他们的晚年生活虽不富足,却足够温暖。她替弟弟妹妹们在父母跟前尽孝,尽己所能为他们免除后顾之忧,让他们尽力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却亲手堵住了自己的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