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快递」马晓璇 ‖ 生命的礼赞——大寨山、齐长城采风有感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采风快递 >
济宁文学

「采风快递」马晓璇 ‖ 生命的礼赞——大寨山、齐长城采风有感

来源:本站    作者:马晓璇    时间:2024-06-07      分享到:


六月是属于纸飞机、滑板车和全世界少年儿童的,是五彩缤纷,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我们一群或怡然在生命的六七月,享受着生活;或奔忙在生命的四五月,心神俱疲四处奔波;或求索在生命的二三月,彷徨迷茫的人,在蓬勃向上的六月里相约出发,去寻找生命初萌时的样子,永葆纯真,童心相伴。

寻大寨山不遇

大寨山,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洪范池镇东南的东峪南崖村东,海拔494.8米,为平阴县境内最高峰,距离平阴县县城约30公里。清咸丰年间,当地居民苦于战乱不断,生活不得安宁,为躲避战乱寻求安宁生活,山下大部分的居民都跑到山上建房扎寨,故得名大寨山。  

我们意欲探知当年这些为躲避战乱侵扰,躲到山上寻求宁静生活的村民是如何在山上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存下来的,驱车前往大寨山。  

一路山村古朴,山丘连绵,道路蜿蜒,两边的麦子已黄熟,在六月骄阳的灸烤下,爆裂着生命的激情。在山路上远远望去,大寨山山体整体呈南北走向,重峦叠嶂,横列如屏,横亘在我们面前。司机师傅载着我们在山路上兜兜转转好几圈,一直没有找到上山的路。  

最后我们放弃了从正门上山的打算,决定寻一处小路上山,切身感受一下当年大寨山村民上山拓荒求生的情景。  

山不算高,难的是没有一条可以算得上路的路。大寨山属于页岩石,山上到处是大大小小的石片,下脚处皆是碎石片与干枯的碎草,人行其中必须处处小心。若是不小心,踩到松滑的小石片,摔个趔趄是小事,要是摔个大跟头,估计要抬着回家了。大家互相叮嘱着向上走。山上散布着山枣子一类的小树,个儿不高,体积不大,枝枝杈杈都张牙舞爪地斜伸着,一个不注意,就会被它们抓伤。虽然已近仲夏,因入夏以来连日的干旱少雨,山上一改往年郁郁葱葱,绿植覆地的景象。植被因缺水,皆已干枯萎黄,蜷缩在焦土与山石间接受着烈日的无情曝晒,奄奄一息,极力维持着最后一丝气息。行走其中,目光所及皆是祼露的山石和枯叶,落叶和松针年年岁岁地叠加,让脚下的土地变得非常松软,与山石共同书写出生命的绝唱。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对于大寨山来说,灵的不是仙,而是这座山上曾经发生的故事。山上有没有仙,我们不得而知,生活战斗在这座山的人民却在这里书写出一段可歌可泣的生命赞歌。  

在山上,随处可见一些低矮的石头房子。虽然极为简陋,但是颇具规模。这些石头房子就地取材,皆用大寨山特有的页岩石垒起来,屋顶也是石头垒成,这些房子都只有一人高,保存十分完好,有些还可以清晰地看出院落和堂屋、厨房。
  据载:一百多年前的清代咸丰年间,为了躲避战乱,村民拖家带口跑到了山上,他们就地取材,利用山上的石头建起了自己的家园,战天斗地,慢慢发展成了一个山寨。村民们依托于大寨山易守难攻的地形,还在山腰险峻处修建了寨门,只要村里的壮丁能守住寨门,就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村民们也在这里暂时避开了山下的战乱,寻得短暂的安宁。现如今,寨门早已经被各种杂草所掩埋,寻不到半点踪迹,只余这些石屋,院落散布在碎石、草木之间,静静诉说着它们的过往。  

大寨山中的这些简陋石屋,庇护着村民,让他们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中,度过了一段相对安稳的岁月。但由于山上交通不便,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也非常有限,而且条件恶劣,并不利于人民生存。等到战火平息,特别是解放以后,人们陆续从山上搬了下来,到山下重新修建村庄。但是大寨山的这些石屋却保存了下来,同时保存下来的还有那段历史。人是山林的一部分,不管是居于山林,还是行走在山林,人和自然皆共生共荣。看着这些慢慢被大自然所掩没的石屋,院落,想象着当年村民们在这里与自然共生共存的艰难岁月,俯瞰着山下金黄的麦浪在骄阳下滚动,似看到金黄的麦粒正在人民的手上跳动。也许这山下的村民正有当年山上村民的后代。  

越往上去,草木越密集,山石越松滑,苦于装备,为免被刮得遍体鳞伤,破衣烂衫,我们只好放弃继续向上攀登的打算,下得山来。相比如今很多风景区内那些被精雕细琢的景色,大寨山天然去雕饰的浑朴和壮美,更值得行走体会。在欣赏风景的同时邂逅与近距离感受一段被掩没于山林的历史,这更是生命中一段难得的体会与经历。  

一路走,一路看,生命中总会有一段不经意的惊喜在前面等着我们。寻大寨山不遇,却不经意间邂逅一段众所周知,却被大家遗忘的历史与景观,深深的被它们感动与震憾,当是这次旅途最难忘的一段记忆。


大峰山齐长城


大峰山,位于长清、平阴、肥城三区县交界处。因其山势围合,三面峭立,曲如列屏,形若箕掌,顶峰高而大,故得名大峰山。据说大峰山中至今存有齐桓公修建的齐长城,这座比秦长城早了近500年的石头城墙绵延在其山顶1500余米,山上另有屯兵营200余间。虽历经千年的风霜雨雪,至今仍屹立在山顶,岿然不动。  

循着它的声名,我们踏歌而来,只为见一下它的真颜。到得山下,我们首先被山前一座古朴静幽的院落吸引,相邀着走过去,才知是大峰山革命烈士纪念馆旧址、泰西抗日根据地及第一届中共长清县委旧址,许多抗日烈士和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儿生活与战斗过,这儿也被称为“长清的延安”。  

这是一座纯石头建筑的四合院,院子不大,地面全由石片铺成,四周环绕着的一间间石头小屋也全部由石头砌成,素朴庄重。小屋前都挂着门牌,分别写着中共长清县委、大峰山独立营政治部、武器室、警卫室、救亡室、起居室等,昭示着它们各自的职能和工作范围。院子不大,房间也不大,材料全部取自附近大山里常见的石头,十分简陋,房间里陈列着的用品也很简单。就是在这种简陋的环境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在这儿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大批革命志士也在这儿成长起来。  

走出大峰山革命烈士纪念馆旧址,沿着垒砌好的石阶一路向上。两边草木葳蕤蓊郁,绿荫覆路,山风抚面,进山以来的燥与闷立刻被拂去。虽然因为连日的干旱少雨,两边的草木绿植看上去都无精打彩,少了一份灵秀与生机。但在这满山的绿植草木荫护下,依然幽深清雅,大家的心情也随之沉静了下来。一边欣赏着两边的风景,一边说笑着拾阶而上。

有先行者首先寻得一处由石片垒成的城墙,旁边立有一块牌子,上书“孟姜女哭长城处”。曾去过北京的八达岭长城,眼前这石片垒成的简易城墙,实在不能与八达岭长城的壮观相提并论。但这建于山崖之处的城墙,虽然简易,但已初具城墙的规模;虽然简易,但妙在匠心独具。二千多年前的劳动人民,没有一点儿现代手段,能把这一块块小石片巧妙地垒起来,且历经两千多年的风吹雨打,依然不倒,着实体现了超强的智慧。  

想到这些,初见时的失落感顿消。大家纷纷走上前去,轻抚着这一块块石片,石片上似乎还浸润着两千多年前的劳工们滴落的汗水,似乎还沾粘着他们的血肉;贴耳上去,石片上似乎还回响着铁钎敲打石块的声音,还回荡着劳工们的号子声。城墙下的小草枯了又长,长了又枯,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不知在它千年荣枯的茎脉里是否还流动着当年哭倒在城墙下孟姜女们的泪水呢。千年风雨沥过,桓公小白的霸业早已灰飞烟灭,始皇帝的庞大帝国也早已被时代的车轮辗碎,只余这座由无数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泪水铸成的石头城墙和城墙下的小草依然在时光轮转中经风沥雨,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更替。由此再往上,是一处由石头垒成的屯兵营,简陋逼仄,跟小的时候家里堆放农具杂物的储藏间一般。据说这儿就是当年戍卫长城的将士们生活的地方,可以想象他们当年的生活该是何等艰苦。

石片垒成的齐长城延绵在山顶之上,掩映在草木之间,一眼看不到头。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能看到的只有目光所及的这一段。通过同行的摄影师张磊老师的无人机拍出的影像,我们得以直观地看到了蜿蜒伸展在山顶的齐长城,虽无万里长城的宏大气势,但蜿蜒山顶,仍不失巍峨,令人赞叹。  

几间石屋,记载一段历史;一处断垣,承载烽火岁月;一堆石片,堆垒族群精神;泱泱齐鲁,总是在不经意间露出岁月的峥嵘,生命也总是在不竭的行进与追求中迸发出最强音。我的心底深处不由升起一股莫名的感动。无论是湮没在大寨山中的大寨村遗址、还是大峰山下的抗日革命根据地以及这绵延在山顶的齐长城,都是一个伟大族群强势生存的见证,为了抵御外族入侵和族群的强盛壮大,他们前赴后继,不畏艰险,谱写出一曲曲生命赞歌。  

一段旅程,深了感情,暖了岁月;一份童心,保了纯真,醉了时光。生命也在这种至真至善的交集中渐臻完美,趋向理想的境地。  

202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