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佳作共鸣 >
济宁文学

「评论」章宏 ‖ 王阳娟的华丽转身引惊喜——湘剧小戏《树新风》、汉剧小戏《迎面桃花处处红》观感

来源:本站    作者:章宏    时间:2025-01-18      分享到:


湘剧表演艺术家王阳娟,中国戏剧第十七届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原湖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原湖南省湘剧院院长。她出生梨园世家,1973年考入常德市汉剧团学戏,师承龚锦云,工文武花旦。1980年,她首次演出常德汉剧《思凡》便获好评。此后,她相继出演了传统戏《大破天门阵》中的穆桂英、《杨八姐闯幽州》中的杨八姐、《春草闯堂》中的春草,及现代戏《智取威虎山》中的常宝等主要角色。

1990年代,王阳娟调入湖南省湘剧院实验剧团后,她拜湘剧名家曾金贵、陈爱珠为师,开始湘剧表演的系统学习,顺利完成从汉剧到湘剧的剧种过渡,但这只能算是戏剧道路上的一种“跨步”,谈不上“转身”。

加入省湘剧院后,王阳娟继续保持多学多问、刻苦训练的作风。在绚丽的舞台上,她多才多艺、一人千面,个人表演艺术特色逐渐形成。这一特色在晋京演出的新编历史剧《马陵道》中得到了充分展现,王阳娟在剧中饰演宫廷乐女车前子,时而头戴面具呈现威武男态,时而又转换为艳丽女子,其声腔举止也随之变化。王阳娟凭借净行的功架、短打武生的身段、花旦的本色以及男、女声腔的有机转换,出色完成角色创造,赢得了观众和专家的赞赏。此外,王阳娟还打破行当限制,分别主演了花旦应工的《思凡》和大脚婆旦应工的《碰媒、逼婚》,她将不同行当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精彩的演技为湘剧舞台增添了光彩。

据悉,她主演过四十多个汉剧、湘剧角色,主演过多部大型现代戏。她主演的大型现代戏《李贞回乡》获中宣部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国家精品工程前十台、湖南艺术节“田汉大奖”以及个人“田汉优秀表演奖”,还入选了“2009 - 201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主演的《月亮粑粑》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全国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和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并荣获第十五届“文华奖”“田汉大奖”。

笔者看来,一个酷爱戏曲的演员,用自己半辈子的心血多次获得全国戏剧界最高荣誉,赢得了戏迷口碑,为湖南戏剧作出了突出贡献,似乎已经足够,可以功成身退了。然而,王阳娟并不这样想。2019年,她自费赴中国戏曲学院进修戏曲导演专业一年,她在寻觅“华丽转身”的机会,从台前走向幕后,并于2021年拜著名导演何艺光为师,迈向戏曲导演的创作之路。

在湖南省第八届艺术节小戏小品汇演剧目中,我观看了王阳娟导演的两个小戏:湘剧《树新风》和汉剧《迎面桃花处处红》。这两个小戏故事新颖、人物鲜活、题材独特、意义深远,可谓精彩亮相,精美呈现。在后台,我向王导讨教,了解了一些以她为中心的集体创作过程,让人惊喜——她已经从一个湘剧表演艺术家成功“转身”为一名戏曲导演。她的戏曲导演艺术确实值得分享。

一、用恰当的取舍融合传统与现代

就戏曲而言,传统具有戏剧程式,持一种相对保守的审美态度,没有戏剧程式的戏很大程度上被认为缺乏美感。对比传统,现代则是多元的,要求具有现实生活气息和高新科技含量,没有多元元素的渗透,戏就不会让人觉得新颖。一名戏曲导演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取舍过程中,在戏剧观的影响下,必须做出自己的戏剧判断与取舍。湘剧《树新风》和汉剧《迎面桃花处处红》这两个小戏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取舍方面,王导的判断和处理十分精准。

1.《树新风》中角色行当的精准分配:

主任——村主任,对应“生”行;

丽娜——操办红白喜事的生意人,对应“花旦”;

福婶——富户母亲,对应“老旦”。

生、旦、净、丑是传统戏曲中的四大行当,在四大行当中又有具体细致的区分,例如旦行又分为老旦、青衣、花旦、武旦、摇旦……这些行当为人物赋予了性别、年龄、身份、性格等戏剧符号。那么,王导为什么会安排现代人物对应传统戏曲行当呢?其实,这是在剧本没有设置多重性格人物以及没有“戏中戏”的情况下,对人物的性别、年龄、性格、形象进行框架式分析,为演员扮演角色时的形象和行动提供定位。这种安排对现代戏演出经验较少的演员具有很强的辅助作用,也为唱腔设计、服装设计等部门提供了“创作种子”。

2.《树新风》中“一桌二椅”透出的简约之美

在《树新风》剧中,场面设置为一桌二椅,就像传统戏曲的舞美设置,司空见惯。然而,王导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以下台词配合鼓点巧妙地将椅子融入戏剧情势和人物情绪之中,十分可贵。

主任:丽娜,我不敢犯撞主家,总敢犯撞你吧?

丽娜:犯撞了我又有什么用呢?

主任:我正式通知你——停止宴席的一切采办!

丽娜:我要是不听呢?

主任:那花出去的,可就是你自己的银子哦!

丽娜:不劳你操心,我按约采办,主家自然会按约付款。

主任:莫忘了,你这是被叫停的大操大办。

丽娜:这要看福婶怎么说了。——福婶!

主任:一码归一码,先说你的事!

福婶:(拉上)说好的,你去顶!——中途变卦,我不好说话。(下)

丽娜:上百桌的酒席,我怎么顶得起啰!福婶……

主任:莫喊了,福婶说要你顶!哈哈。

丽娜:莫笑!讲政策,你专业;撒泼,我才是专业的!——

村主任,你的意思,要我这上百桌宴席搞不成啰?

主任:红白喜事,禁止大操大办,这是政策!

丽娜:福婶后天就七十岁了,未必你还要打她老人家的脸啊?

主任:这不是针对福婶。

丽娜:她做寿办酒,你来砸场子,这不是打她的脸,是把她面子踩在地上,还来回搓呢!——福婶,您面子都被他搓烂了,以后怎么做人哦!

从主任好言相劝——丽娜不予理睬——主任以理叫停——丽娜速搬救兵——主任据理力争——丽娜撒泼耍赖,这段对手戏精彩绝伦。王导将椅子融入演员的表演之中,“搬、推、放、靠、坐、转”等动作与台词、锣鼓、情绪紧密结合,扣人心弦。

3.《迎面桃花朵朵开》剧中舞美与群众场面合璧

幕布缓缓打开,我看到了别有洞天的桃花源美景,看到了身着民族服饰在美丽画卷中嬉戏、歌舞的少男少女,一种梦寐以求的向往油然而生。环境设置并非桃花满台,LED屏只呈现一个洞,洞里面有楼阁的一角,远处有隐隐约约连绵起伏的桃花山,舞台上放有大石头,石头后面有一棵开满桃花的桃树,诗画般的意境让人不禁跟着剧中主要人物“陶嗲”默诵“沿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一个戏的开篇更是如此,采用什么样式是这个戏最好的开篇呢?王导的处理借鉴了曲艺表演唱的特点,一唱众合、载歌载舞、插科打诨、喜笑颜开。当陶嗲自报家门:“我是陶嗲”,众合:“陶渊明的陶”,看到此处我会心一笑,王导已经将一村人的和谐幸福精彩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巧妙地体现了乡村振兴的成果,完成了开篇的导演意图。 

二、用散点的方式辐射新时代气息

我们的现代小戏通常按照“三一律”(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事件)的规律进行创作,在短短的二十五分钟内,如果刻板遵照,难免会被观众质疑缺乏时代气息。就像我导演的花鼓小戏《那一夜》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在我下周的微党课课件里,班子群里面有。我们准备删除这句台词时,请教了著名编剧毛剑锋老师,他不建议删除,说这句台词很有时代性。我们也认可了,因为现代戏必须要有现代气息,不然就会与我们的生活脱节,观众很难沉浸在剧情之中。《迎面桃花朵朵开》剧中运用了“直播”及“奢侈品牌”的桥段,很有现代气息。

网络直播是新兴的高互动性视频娱乐,如今的直播平台已经进入了“随走、随看、随播”的3.0移动视频直播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其中,直播并分享自己的生活,全民直播渐成趋势。在《迎面桃花朵朵开》剧中,“陶嗲”手提手机直播架出场,第一句台词“家人们!家人们!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家人们,看到我身后这漫山遍野的桃花么?”仅仅两个动作,两句台词,就向观众传达了不少现代信息。这表明这个山村已经步入现代化新农村行列,村民思想很潮流,村里老头都直播,还说明他们很爱家乡,愿意宣传家乡,把家乡美景推荐给网友。

另外,剧中人物陶嗲捡到包后归还失主何雪花时有一段戏:

陶嗲:(抢包)嘿嘿,不是你讹我,是我认为这包不是你的!

何雪花:这是国际品牌,爱马仕,全球限量版,不是我的,还是你的?!

陶嗲:哟嗬,你这是七斤面粉调三斤浆糊,有蛮糊涂啊,失物招领,是要与失物对得上才是你的!晓得啵?

何雪花:好,——包里除了现金,还有一支CPB口红,ABH眉笔……

陶嗲:粹屁屁红,爱鼻涕、屁?有的没的,讲点真金白银的,我问你,出门带身份证了吗?

国际品牌中有很多是奢侈品牌,如今一些有钱人会购买国际奢侈品牌作为成功人士的标志或点缀。台上演,台下懂,观众自然而然就能体会故事的时代性。 

三、用行动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

导演在坐排阶段就应该对演员所演人物进行深度剖析,出场后的贯穿行动、舞台调度和个性表达则要在进入排练场以后,在导演的指导下进行。我将举例王导这两个小戏中的主要人物的片段表现来探索她对人物行动细节的精细处理。

1.《树新风》剧中的重要人物:丽娜

丽娜——操办红白喜事的生意人。她漂亮、聪明、会来事。她的行动目的是想为村中大老板的妈福婶操办七十大寿,专门来破解政府严禁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禁令,以保证以后的生意兴隆。丽娜是在政府颁布严禁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禁令之后去福婶家的,所以有点心虚,又怕碰到村干部和福婶的儿子,那么怎样才能让丽娜的出场凸显人物个性呢?大大方方显然不合适,偷偷摸摸又有失身份,这就需要精准设计。

丽娜:(唱)移风易俗,哑了锣鼓,

锅碗瓢盆都歇在屋。

来钱门路遭围堵,

要借威风杀将出。

福婶后天七十大寿,她家有钱有势,鼓捣她办酒席,村干部不敢说,我借她家威风开了大对办的禁,今后的红白喜事生意,村干部就不能说。福婶在家吗?

王导选择特殊的曲调让丽娜出场再配以诙谐的打击乐,并设计了一组“小心张望”的动作,仅仅通过音乐过门就完成了丽娜这个人物的“亮相”,再通过短短的四句唱腔加上六十多字的道白,丽娜的人物个性、行动目的让观众一目了然,并留下深刻记忆。

2.《迎面桃花朵朵开》剧中的主要人物:陶嗲

陶嗲,男,50多岁,民宿老板。质朴、诚实、乐观、热情,讲原则规矩且很有爱心。

此剧说的是投资商何雪花入住桃花苑民宿,在观赏美景时不慎遗落手提包,恰巧被刚直播完的桃花苑民宿老板陶嗲捡到。何雪花误以为陶嗲见财起意,想将包内2万元现金据为己有,从而产生误会。陶嗲这个人物是捡到包以后才开启贯穿行动线的:捡包——寻找失主未果——对包进行检查和好奇——归还失主——被失主误会拿钱——寻找两万块钱——抢回包重新验证失主身份——钱未找到继续被冤枉——陷入有口难辩的苦恼之中……这一段戏动作性极强,加上陶嗲的语言:“哦嗬,嘴里衔灯草,说得轻巧”“你这是七斤面粉调三斤浆糊,有蛮糊涂啊” “呃呃呃,三声王八好喊,一声贼难当”“你,你拿着和尚当秃子打——你冤枉人!”……这些富有泥土芬芳的语言是扮演陶嗲演员郑鹏用桃源地方方言表达的,王导也是桃源人,关于桃源方言、民间谚语准确运用、清晰表达必是反复斟酌过的。将这些元素聚集在一起,陶嗲这个人物就鲜活、立体起来。

文至此处,还有关于王导的这两个小戏作品中主题思想的提炼、节奏气氛的把握、技术技巧的运用,由于篇幅原因就不再加以评论。但她对戏剧的酷爱、人生价值的把握让笔者钦佩,虽然她头顶上还有许多光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组部直控专家、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一届省政协常委……虽然她已经退休了,但这些并没有影响她追逐梦想!观看她导演的这两个小戏之前,她在戏曲导演领域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

2020年导演湘剧《生死牌》,2021年导演湘剧《刑场上的婚礼》《红军故事》,2022年导演湘剧《琵琶记》获湖南省第七届艺术节优秀复排展演剧目奖。2022年参与导演汉剧《翦伯赞》获湖南省第七届艺术节田汉新剧目奖,田汉导演奖,湖南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23年导演湘剧《拔火棍》《思凡》,学生刘娜在“湘戏新角”获十佳演员。导演湘剧《琵琶·四折》获2023第二届全国高腔优秀剧目展演。现在王导和何艺光导演合作导演的新编现代湘剧《欧阳海》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参加第八届省艺术节。

以前戏曲界很多人叫王阳娟“娟姐”,同样是这个圈子,现在都称呼她为“王导”,她的执着追求,她的“华丽转身”,各个文艺院团都在津津乐道、惊喜不已!文章最后,笔者用以下文字来综述王导的戏剧情怀,应该比较贴切:

一嫁定终身,

只为践一诺。

喜、怒、忧、思、悲、恐、惊,

一生疯癫唱戏歌!

202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