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民间文学」大中艺文志 ‖ 房知温与房院、石马

来源:本站    作者:大中艺文志    时间:2025-04-07      分享到:


清康熙十一年(公元 1672 年)版《滋阳县志》载;“后唐尚书仆射,房知温家居此地。”1962 年修定的《房氏族谱》载;“始祖房玄龄,起为临淄宰,称房谋,封国公。二十二代孙康迁兖,住房家院。”由此可见房知温系唐代名臣房玄龄的后裔。

据《 旧 五 代 史· 温 传》 记 载, 房知温(公元?—936 年),字伯玉,兖州瑕丘人。后唐时曾任泰宁军节度史、青州节度史,曾被赐名为李绍英,封东平王。天福元年(公元 936 年),房知温病逝,追赠为太尉,归葬于故居附近的高岗上,即今石马一带。清康熙十一年(公元 1672 年)版《滋阳县志》载;“唐左仆射墓,在城北五里东隅社之石马村,葬房玄龄八代孙后唐仆射房知温,存有御祭碑文。”1989 年版《兖州地名志》载:“墓

前有石翁仲、石马、石羊等,相对峙立,故村名石马。”后来这些石雕多佚失,尚有一残件存于兖州博物馆。

瑕丘房氏,从后唐、五代至元、明都是兖州的巨族。房知温少年时,以勇力闻名。起初,他在本地军队任赤甲官健;后梁时,葛从周镇守兖州,被选拔到葛部。葛从周部将牛存节驻扎兖州,好赌博,喜欢寻找有此特长的人进行较量。房知温善博奕,获得牛存节的信任,常服待于其左右。后来,青州节度使王师范部将刘鄩攻占兖州,牛存节奉朱全忠令讨伐刘鄩,被困城内的房知温趁着夜色用绳子吊下城去,投奔牛存节,牛很高兴地接纳了他。第二天夜里,房知温偷了四匹好马,又跑回城里,刘鄩便提拔他做了偏将。刘鄩投降朱全忠后,房知温隶属于同州刘知俊部,任克和军使。刘知俊出奔岐地后,他改属魏州杨师厚部,任马步军校,后逐渐升任亲随指挥使,加封检校司空。

后唐庄宗李存勖驻魏州,赐房知温李姓,改名绍英,任天雄军马步都指挥使,加官检校司徒、澶州刺史,行台右千牛卫大将军。李存勖平定梁州,房知温任曹、贝二州刺史,临时任东北方蕃汉马步都虞侯,驻守瓦桥关。李嗣源在魏州起兵,攻入洛阳后,房知温前去投奔,任滑州两使留后 ; 天成元年(公元 926 年),任在兖州节度使。天成二年(927 年), 明宗即位后;任

北面招讨,率银枪效节军驻卢台军防区,因卢文进前来归顺,加封特进同平章事。次年,明宗命招讨副使乌震代替房知温,房大怒,在军中放任赌博,诱使牙兵龙蛭等在赌桌上杀死乌震。一时间军心大乱,马军都指挥使安审通逃到西寨,集合骑兵备战。银枪效节军欲奉房知温为主帅叛乱,房见安审通有所准备,实无成功把握,骗众军说去游说安审通。转而与安审通合谋,率

骑兵攻击叛军。叛军群龙无首,连夜潜逃。房知温率骑兵追杀,很快平定叛军。李嗣源收到上报,立即下令将叛军家属数万口诛杀。房知温所部魏博军本系安史之乱时,史思明之子史朝义旧部,后虽降唐,但历来桀骜不驯,拥兵自重。房知温这番作为,虽有谋杀大将之罪,但却因此为朝廷去掉了心腹之患,故李嗣源不但没有追究他的罪责,还进位侍中。不久,又诏令房知温镇守兖州,后又调任徐州节度使。朝廷讨伐高季兴,又任其为荆南招讨使,兼理行府事务。

长兴年间,房知温出任汶阳节制。过了二年,出任平卢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东平王,食邑五千户,实封三百户。天福元年(公元 936 年)十二月,房知温病逝于任上,赠太尉,回乡安葬,诏立神道碑。

房知温性情粗犷豪放,行止无礼法可循。即使迎送朝廷官员,也不更

换军装。李从珂未登极时,曾与房知温饮酒,一言不合即拔刀相威胁。末帝李从珂即位后,房知温大为恐慌,末帝便封他为东平王以示安慰;其幕僚颜絗劝他也马上赶到洛阳,向皇帝惭悔自己的过错,并感激朝廷的恩宠。末帝也籍此收拢人心,赐他丰厚礼物,令其回驻地。房知温贪婪好色,出行皆令乐妓伶人随行。他放纵手下,搜刮民财,聚积财富数百万。其病死后,他的部下瓜分了他的部分财物,也都成了富豪。幕僚颜絗劝说他的儿子房彦儒,向皇帝进献了十万贯的钱财,资助国家开销。朝廷遂任命房彦儒为沂州刺史,房家才因此得以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