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丽 | 《生命历程与<民间布衣志>》
连续读到近十篇关于《民间布衣志》的评论,各有千秋,也受益匪浅。我也被书中人物感动着,却从李木生先生的《我请鲁迅当老师》与文中的照片,似乎寻到了该书的精神源头与作者的心路历程。其中几张照片更是让我窥见了他人生的变迁与成长。时光荏苒,时代更迭,人的神情、内在精神皆在不断变化。而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离不开精神的滋养与引领,离不开自我的不懈追求。
李木生先生曾言,自己很庆幸能够遇到鲁迅,并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今天的自己。这让我深感敬佩。第一张照片,那时的李木生先生当是六十多岁吧,但依旧保持着儒雅的学者风范。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智慧与从容,仿佛已经历过无数风雨,达到了人生的巅峰。而他的作品也如他的人一样,通透精炼,文字精妙,思想高远,却还纯粹单纯,仁爱侠义,让人喜欢得读了再读。《民间布衣志》中的《哑人赵建德》《瘫行徐庆群》《渔鼓父女》《我是一个兵》等,都有着鲁迅先生《一件小事》的流韵。
再往前追溯,第二张照片记录了他年轻时的青涩与迷茫。那时的他,正在军旅生涯中摸索前行,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与好奇。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个时候正在通读鲁迅全集,那个时候的脸青涩单纯,有些孤寂隐隐露出些许的迷茫,精神世界有些正在摸索行路的感觉,而这段经历也让他更加坚定地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而书中《一个残疾青年的文学人生》的写作,也许让作者想起自已文学初始阶段。
让人震撼甚至泪流的有多篇,比如《悲怆陈我鸿》《罪与罚——张圣时的人生片断》《一个教育世家的世纪书缘》等,这些可以从第三张照片上看出端倪。这张照片是孙伟摄于曲阜孔子研究院,此时的李木生先生当是已经对孔子的研究有了深入的见解,有多部关于孔子的书籍出版。他的眼神犀利且坚定,并有种冷眼俯瞰的感觉,再加上抱膀的动作,整个照片有点朱耷画作里面的一只爪独立的黑鸟一样,孤寂且桀骜不驯,应是对伟大有了清醒的认知,仿佛已经洞察了世间万物的真理。他的作品也更加深邃、厚重,让人感受到他对学术的执着与热爱。
那张有些俏皮的敬礼照片据先生讲是孙伟或孟强摄于微山湖采访鹰帮之时,显示着轻松与温暖。也许是受了鹰帮捕鱼的感染,李木生先生也表现出了顽皮活泼的一面,这是本色。骨子里的木生先生是幽默风趣且生机勃勃的,所以这张照片有少年之色,让我想到书中《我的朋友冯石头》。
除了这些照片,还有一些其他的照片也让我印象深刻。那张穿着一身牛仔的照片,记录了李木生先生与友人一起在九仙山撒树种的场景。他的脸上洋溢着童真与活力,仿佛回到了青春年少时。而那张穿着中式麻质上衣的照片,则展现了他儒雅的一面。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温和与谦逊,仿佛已经超越了尘世的纷扰,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
然而,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李木生先生始终保持着对民间的深深怜悯。他的脸上总是带着一丝悲苦之色,这悲苦源于他对民众的关爱与同情。正如艾青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李木生先生正是这样一位深情的人,他用自己的笔触描绘出民众的苦难与挣扎,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对民众的关爱与责任。有些篇章真的让人难以忘怀,因为他对苦难中生命的同情爱惜还有悲愤,是那样的敲击着人心。读《老四婶》我会想起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乡间文人孔祥玉》《武氏祠与朱锡禄》《我的三们母亲》《庄启文9月13日的早晨》等,都有吕家乡老师所说的时代化石的任用,更闪耀着时代所缺失的人道主义精神。
读《民间布衣志》,也可以从侧面感知李木生先生的人生轨迹,让我们看到一个从青涩到成熟、从迷茫到坚定的过程。他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精神的滋养与引领,离不开自我的不懈追求。同时,我们也应该像李木生先生一样,保持一颗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心,坚守独立与自由思考的权利,不慕虚名,勤恳耕耘,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 上一篇:上一篇:蔡颂|古老文明的湘西绝响
- 下一篇:下一篇:毕淑敏 | 写作不神秘,有10条规律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