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代 | 新的文学场域与文学想象共同体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品诗论文 >
济宁文学

陈代 | 新的文学场域与文学想象共同体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时间:2024-05-24      分享到:


编者按:陈代先生是济宁人,一直从事当代文学评论,他的学术视野广阔,理论素养高深。虽然他一直在外地工作,却时刻挂念着家乡的文学事业。他对济宁文学有着很大的期待,也关注着济宁文学发展的新动态。感谢陈代先生对鲁地文艺及这个写作群体的关注与绍介。


新的文学场域与文学想象共同体 一一陈代


近年来,在我的故乡济宁,活跃着两个文学公众号,一个是“青莲阁文学馆”,另一个是“鲁地文艺”,它们分别创立于2018年、2020年。前者是诗人王黎明以兖州区作协为核心圈子,创办综合性的文艺平台,旁及兖矿作协圈子,以纸质期刊《兖州区文学艺术》、《乌金潮》(有刊号,国内发行)为依托;主要成员有:王黎明、田暖、候子君、张阿芳、张瑞、关海波等人,也常发兖矿张波、华德民等人的作品;这个平台的成员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登上文坛的一些作者、作家,当然也有新世纪后初登文坛的年轻人,其作品基本上比较成熟。“鲁地文艺平台”是王海青、张玉岗、张春清、闫茂坦、张卫霞等几位年轻人在2020年创立的一个文学公众号,聚集在该平台的写手都是一些新作者,其写作处于刚起步的状态,该平台2023年编辑印刷了一本《2023鲁地文艺作品选》,依托纸质期刊《鲁艺》(济宁文联主办内部刊物)和线下济宁亚龙书城创办的“济宁读书界公益读书”节目扩大影响。

文学公众号平台作为21世纪初颇受人瞩目的重要文学现象之一,它是作者、作家的文学发轫地,不光提供给他们发表、展示自己的平台,为他们积累了最初的读者,更帮助他们缔结了一个个文学、情感的共同体。在这个平台上,他们并非“孤军奋战”,而是在相互陪伴中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讲,“青莲阁文学馆”、“鲁地文艺”文学公众号作为互联网的公共性平台在新世纪二十年的当下十分红火,也就不难理解了。人们在这里相互交流、谈天说地,开拓了新的话语场域。这两个文学工作号平台也对山东文学发展尤其是网络文学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些底层作者、作家,他们经常出没于文学公众号的平台,经营着自己的文学创作。在文学公众号平台上,他们不光发表、评论、推荐文学作品,而且他们通过创作抒发自我、寻找同类、惺惺相惜。文学公众号平台提供了创作者与创作者、创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间相互联结的渠道,帮助民间的作者、作家缔结为一个文学、情感的共同体。同时,它为普通的作者、作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登场路径,它把文学从精英化中的解放出来,燃起了年轻人心中的创作之火,某种意义上解构了文学的经典化视域,把“文学”变成了是对自我情感的抒发、是华丽的辞藻和飞扬的想象、是联结同类、惺惺相惜的桥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学”内涵,确立了一种新的文学思维创造模式,文学阅读群体也随之发生了更迭。

正是这种网络去中心化、多点互动等媒介特点,打破了作为印刷文明向网络文明过去形态的“电子期刊”模式,把发表、评论和推荐的权利赋予了每一个用户,这在根本上促进了网络文学的生产力和不竭动力。譬如:据不完全统计,“鲁地文艺”四年来共刊发作品1600余篇文章。他们在这个充满文艺气息浓郁的文艺平台上,进行小众写作实验,扮演着创作者、评论者、审查者三重角色,文学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为了使讨论更加深入、管理更为有效,他们必须阅读大量的帖子,努力提高自身的文艺修养,练就对于文本细节的敏锐。他们自行行使着编辑、评论家的职责,在传统文学场外开辟了一片新的言说空间,避免了商业的过度侵蚀,就像是一个线上的文学沙龙。他们也在写作上进行更深入的钻研,磨练技巧、尝试不同风格,共同缔造一个文学想象的共同体。

当传统文学失去影响力、新媒体文学却横空出世并展现很大的活力,我期待这种文学转型的成功。

                              陈代写于鄂尔多斯荒漠

                                    2024.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