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仲维柯 ‖ 再读《孟子》说俄乌
我最初的专业是“历史教育”,后由于工作的需要自考了“汉语言文学”。2003年3月,我完成了该专业所有课程,该写毕业论文了。缘于对古汉语的喜爱,便将论文研究方向选择了“四书”之一的《孟子》。接下来的两个月,我将《孟子》七篇261章仔仔细细看了两遍,随后写下了毕业论文《以悲悯之心养天下之正气——谈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原计划那年5月到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参加论文答辩,可惜适逢“非典”,答辩环节被迫取消。现在想来,仍为不能去泉城在众导师面前侃侃而谈先贤亚圣之“浩然正气”而倍感遗憾。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以“去军事化、纳粹化”为理由出兵乌克兰,导致俄乌冲突爆发。而今,随着普京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俄乌冲突愈演愈烈,前线战事愈斗愈酣,大有上升为全面战争之趋势。
由此,我再次品读《孟子》经典,试图从先哲那里找到“弭兵止战”的智慧,顺势也点说一下俄乌战争现状。
倘若点说俄乌,我实在不便用“‘北约’东扩”或“恃强凌弱”等说法去解读其缘由,也不持任何立场去分析这次冲突的是是非非,只想将古代先贤孟子“国与国相交”的思想絮叨一番,希冀当事方能读到《孟子》经典,“得”东方先哲之“道”,止戈罢战,让人民免于战火摧残,安居乐业于自己家园。
一、再读《梁惠王》《滕文公》,说乌克兰
1.以梁惠王为戒。梁惠王,即战国前期的魏惠王。魏国原来的都城在安邑,因受秦威胁,迁都大梁,所以后人又称其为梁惠王。梁惠王上台后最应该做的,应是凭借自己实力地位,避免四面出击,防止四面树敌。然而,他在位期间却被别国忽悠,打了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一连串大败仗,硬是将魏文侯、魏武侯辛辛苦苦创下的那份霸业葬送殆尽,可谓典型的败家子。
面对这么一位大糊涂虫,西游到大梁的孟子老早就苦口婆心教导过他: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告诫梁惠王,在国内施行仁政,不要受别人蛊惑,千万勿要轻言战争,保持中立,发展好自己,定会“王天下”。
《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然而梁惠王既不知人,更不自知,又不听孟子良劝,致使民生涂炭,国力衰弱。
在俄乌冲突前夕,乌国完全可以如孟子所言保持中立,施政于民,在战争面前防患于未然,可惜其决策者引发乌东民族矛盾,加速冲突爆发,基础设施被毁,人口减少,国力瞬间衰弱到谷底,这与梁惠王治理下的魏国何其相似!
2.以滕文公为鉴。滕文公,战国滕国国君,与孟子是同时代人。滕国原本弹丸小国,然而正是这位小国君主,多次拜见孟子,深受孟子教诲,在国内推行仁政,实行礼制,兴办学校,改革赋税制度,使滕国人丁兴旺,国富民强。
当年滕国处强大的齐楚之间,与当下乌处欧俄之间十分相似。对此,滕文公曾请教过孟子:“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梁惠王下》)
面对滕国窘况,孟子也十分为难,但最终还是告诉了文公一些夹缝生存的智慧:“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将“保持中立”“把护城河挖深,把城墙筑牢,与百姓一道来保卫国家”策略献给文公;文公采纳了这条建议,最终保全了国家。对照一下臆想“融入西方阵营”的乌国,孟子“夹缝生存”建议何其宝贵,滕文公“中立而君臣固守”做法多么值得学习!假如哪一天俄乌战事结束了,乌国后来领导者可要好好细读《孟子》,学学先贤立国之道,交国之方,——滕文公真是一面好镜子呀!
二、再读《齐宣王》《齐人伐燕》,说俄罗斯
齐宣王,战国时代齐国国君。其在位期间,趁燕国内乱,派兵攻破燕国,后在秦楚等国的压力下被迫撤军。正是他在外交上的一系列错误,最终导致齐国衰落。齐宣王晚年曾感叹“吾甚惭于孟子”。
1.保民止霸是王道。齐宣王即位,国力日盛,遂有称霸天下之野心。一天,他问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先以“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来劝导,最后反问他“ 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然而,齐宣王竟然用“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来为自己野心开脱。
面对一意孤行的齐宣王,孟子毫无情面揭露其“王之大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野心,但又同时警告他:
“邹人与楚人战,楚人胜,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以事实为根据,警告齐宣王,如若要称霸于天下,其结局定是一败涂地。
当下俄罗斯与昔日齐国多少有些相似,俄方虽有受“北约”东扩之威胁嫌疑,但“争霸”一事不可否认吧。若走孟子“保民止霸”路子,把本国管理好,建设好,管他东扩不东扩,人民幸福,国家强盛才是硬道理。
2.取燕悦民乃可行。公元前314年,燕王哙禅让王位给宰相子之,太子平被迫起兵夺权,反而被杀,燕国一片混乱。齐宣王趁机派大将匡章率军攻破燕国。面对国内外形势,齐宣王请教孟子:
“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这时的齐宣王也够虚伪的,本心想占有燕国土地,竟说出“不取,必有天殃”的鬼话来。面对假惺惺的宣王,孟子正告道:
“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孟子·梁惠王上》)
然而,齐宣王仍有顾虑:“诸侯将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则从道义的角度劝齐宣王一定要维护燕国人民利益。
“(燕)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孟子正告齐宣王,即便是侵入他国,也可做善良事情:善待那里的百姓,让燕国人民正常生活,不要抢夺人家的财物……
当下的俄罗斯已占有乌东不少国土,也不知他们是如何对待当地百姓,如何调配当地资源,是否做到了孟子所言的“民大悦”?
《孟子》七篇的核心要义,在于“尊仁义”,在于“倡性善”,在于“养浩然正气”;然而,《梁惠王》《齐宣王》等几章小文却将“贵王贱霸”思想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实在发人深省,实在令人仰慕之至!
当下,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地区冲突时有发生,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此时,再读《孟子》经典,越发感到先哲孟子“治国平天下”的大胸怀、大智慧。
愿世界读懂深邃之《孟子》,愿四方回归于永久的和平与光明。
- 上一篇:上一篇:「评论」丰家雷 ‖ 漫谈《范仲淹忧乐观的经济实践》
- 下一篇:下一篇:「评论」贺文键 ‖ 卡通性思维与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