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王传钧 ‖ “现代内河航运产业大脑”启动,有何影响?
1月8日,“现代内河航运产业大脑”在济宁正式启动,该项目以济宁能源集团自主开发的“融汇数易平台”为基础,积极推动内河航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亿吨级、绿色化、智慧化内河航运产业集群,不断助推内河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据1月10日《中国水运报》报道)
毫无疑问,“现代内河航运产业大脑”启动这一具有开创性的举措为内河航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内河航运作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此次“现代内河航运产业大脑”的启动,以济宁能源集团自主开发的“融汇数易平台”为基础,积极推动内河航运与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无疑是内河航运产业发展的一次重大突破。
这个“产业大脑”覆盖广阔,位于京杭大运河产业集群,通航里程长,港口众多,泊位丰富,运量巨大。它的出现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更能带动周边行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的良好局面。这意味着内河航运不再是孤立的运输环节,而是与众多相关产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现代内河航运产业大脑”的启动具有多重重要意义。首先,从技术层面来看,它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异构算力、人工智能模型等先进技术,实现了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生态的高效协同。这意味着内河航运产业能够更加智能地调配资源,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其次,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它为加快建设通江达海的高等级航道网、发展壮大港航经济和打造协同发展的现代化内河港口群提供了坚实支撑。这将有力推动内河航运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升级,提升整个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在当前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山东省以“产业大脑 + 晨星工厂”赋能产业转型新模式作为关键抓手,已培育数据业务化“产业大脑”80家。“现代内河航运产业大脑”的启动,也是顺应这一趋势的积极举措。它为内河航运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树立了典范,有望引领整个行业的变革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2年5月,济宁能源集团旗下的梁山港就建成了智慧园区平台,这是当年山东省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建成的首个智慧园区平台,该平台包括打造一张数字孪生图、一张环形工业网“两个基础支撑体系”,建立综合调度指挥中心、云数据融合中心“两个中心体系”,建设六大应用子系统,将园区生产、经营、协调、自动化运作、安全以及环保工作统筹管理,实现全方位实时物联感知自动化、全过程实效生产调度数字化、全天候实控安全环保智慧化、全要素实景三维动态可视化的“四全四实”目标。
近期,从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24年第5号行业标准公告获悉,梁山港参与编制的《数字化仓库 数据分类与接口要求》行业标准获批,并已于2024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了解,作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和江北最大的内河港口,梁山港积极参与了这一行业标准的起草和完善工作。而且,梁山港还是此次参编单位中山东省唯一的港口企业。这充分说明济宁市的内河港口早已提前在智慧化、数字化方面布局,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代内河航运产业大脑”1月8日在济宁正式启动,这的确是一件好事,也是内河航运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然而,“产业大脑”的启动只是一个开端,未来还需要各方持续的努力和投入。在技术研发方面,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在产业融合方面,要加强与相关产业的沟通与合作,形成更加紧密的产业链条。同时,政府和企业也需要共同努力,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划,为“产业大脑”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总而言之,任重而道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内河航运产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为我国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