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张开鹏 ‖ “走出”平凡的世界——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禅宗修行的境界有三重,开始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开始我读不懂,读了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后,对三重境界有了新的认识。
小说故事发生在黄土高原地区,七十年代,农村开始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孙少平和少安兄弟俩人吧,一个从淳朴的农民变成了砖窑的小老板,一个从民办教师,经历了诸多磨难后,成了煤矿上的工人,故事基本上是围绕着他们展开的。
出身农民的孙少平,喜欢读书,要求上进。想要摆脱底层的社会地位,创出属于自己的天地。可以说,他是那个时代和阶层的另类。宁愿吃苦出外揽工,也不愿在家里过那种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可以说,他是平凡的,却又不甘于平凡。
他家乡既有河,也有沟沟坎坎的黄土地,这些在他眼里开始是一种桎梏,是牵绊他飞翔的绳索。他一心想要挣脱,从双水村到源西县,到大城市黄源,他向往外面的世界。
那时的他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单调的没有一丝一毫的色彩。
那个时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变化的时代,农村的土地承包政策,放开了对农民的束缚,解放了他们的手脚,但是头脑思想的解放还需要一个过程。
敢于发家致富的人就是那个时代的先行者!少平的哥哥少安是一个很有头脑的农民,和他兄弟相比,他背负了更多的家庭责任,但是,他也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一部优秀的小说,一定有广阔的时代背景,反映出人心灵深处最根本的情感。平凡世界里的故事,有深厚广阔的时代内涵。从一个过度封闭集中的时代,逐步过渡到开发的时代,原本压抑束缚的人性一点点被释放。
不同的人,对发生在身边的变迁,反应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感受产生了不同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情节。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是时代的画像,是打碎现实生活重构的故事。
孙少平是春天萌发后勃勃生机的绿色,在他身上体现的永远是不屈不挠的斗志,是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他是个农民,父亲是忠厚的农民孙玉厚,但他却不甘于埋没在黄土中,宁愿出去揽工背石头,也不愿过安逸的日子。他喜欢读书,即使在简陋的工棚里,照样坚持。
每当读到这里,心里不仅感动,更多的是佩服。对比现在的优越的生活环境,很多人却不愿意读书了。
但是,像孙少安那样,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本,他却读一部内容很丰富的人生大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如果给少安的人生配上颜色的话,我觉得浓厚的黄土地的颜色最适合他了。
他是农民的儿子,性格朴实的如大地,他有担当,为了照顾家庭,一个人任劳任怨。他不像兄弟孙少平那样,想走出农村。他愿意种地,过那种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
但是,他又不像父亲那样,只会种地。他开办砖窑场,成了双水村第一个发家致富的能人。虽然有时候是被时代的大潮裹挟着前行的,但是,就如同一颗石子,他没有沉入水底,而是借势前行,走出了比父辈更远的路。
少安的格局远远高于他父亲,他是与时俱进的新式农民,他热爱土地,却又不被土地禁锢,适应社会变革。即使在分组承包责任制政策没有实施以前,他就率先在自己领导的小队,讨论计划开始分工了。
他是现实主义者,没有少平的激情与对现有阶层的抵抗。他有担当,看到周围的农民没有挣钱的门路,又扩大生产,想着帮助他们。从心底里说,我很喜欢小说中的这个人物,甚至多于少平。
少平的爱情是小说中最让人关注的,和田晓霞的交往,开始是那么的美好和令人期待。抛开俩个人家庭背景来说,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对未来的憧憬,让两个年轻人的心走到了一起。
但是,美好的往往很难实现,小霞最后的牺牲是个偶然,也是故事发展的必然。
小霞的性格开朗外向,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她的生命颜色是红色的。她爱少平,不顾地位的悬殊,去工地看他,去煤矿采访时也要去看望,甚至不顾农村的言论,去少平家吃饭。
她的美丽与热情,不仅让孙少平倾心,也让读者喜欢,当命运的船倾覆,她在抗洪救灾中牺牲时,我也伤心不已,为少平也为了现实中的自己。
田晓霞和少平的爱情消失了,这是一种浓烈的瞬间的痛苦,如同一件珍贵的瓷器,突然摔坏,令人心痛。但是,收拾好残肢碎片,生活还要继续。
对比起田润叶和李向前的爱情故事来说,让读者体会深刻的是生活的曲折与漫长的考验。润叶是一个很重情的女子,她和少安青梅竹马,她爱少安,最终却因为家庭的缘故,没有能和少安走到一起,就赌气嫁给了家庭条件好的李向前。
于是,她就选择了逃避,开始了结婚后的单身生活,一个人调到黄源市工作。她就像一支孤独的兰花,淡雅无尘,让人怜惜心疼。
她不爱向前,但是,当向前因车祸截肢后,又勇敢地挑起了照顾他的重任。她的善良天性战胜了爱情的狭隘,也许她不爱向前,但是遇到了这么大的困难,她就一定要去帮助他。
平凡的世界里,每个人物都不是孤立单纯的,尤其是男女间的感情,更是丰富多彩,各式各样。
金波和藏族姑娘的美好邂逅如晨雾露珠般短暂,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如夏花版绚烂,少安与贺秀莲的爱情朴实而真挚。当然现实中的感情,更多的是柴米油盐的俗事,对比小说中的情感故事,没有这么多的跌宕起伏,甚至,生活中到底有没有爱情,都让人怀疑。
其实,有些事情有没有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是否相信。平凡的世界里,有许多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有真挚的情感故事,也有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之所以令人难忘,是因为写出了生活的真诚。
少安与润叶的爱情夭折了,少平与晓霞的爱情最终也成了令人扼腕痛惜的悲剧,开始读到小霞牺牲的情节,我和书中的少平一样悲痛。
那种悲痛似乎不再是少平的,转移到了自己的身上。甚至埋怨作者,为什么把她写死了呢。她那么热情美好,又和少平那么相爱,应该让他们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呀。
为此,我甚至停止了读书,一段时间后,感情平息下来后。再打开书本,我似乎理解了作者,故事里安排晓霞这样离开,也许是最好的结局呀。
如果晓霞不牺牲,她最终能和少平走到一起去吗,相差悬殊的家庭出身,不同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结合以后的激情能维持多久呢。
在这里,我不怀疑他们爱情的真挚,但生活是平凡的,故事里有才子佳人的佳话,生活中却无法成全他们的爱情呀。
写到这里,我想起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写平凡世界里的故事呢。
思考了许多,也没有结果。是因为现实中许多的愿望无法实现,才诉诸于字吧,写作就是倾诉,但文字真能为我们构建虚幻的美好吗。
至少小说《平凡的世界》没有这样写作。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的故事,和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是那么的一致。有些甚至是白描的手法,勾勒出的人物形象,在现实中随处可见。
但书中的世界,却又不是现实中的世界,书中的平凡又不是生活中的平凡。
回到本文开头引用的禅宗三重境界,我豁然开朗。现实的世界如同一开始就看到的山水,当你投身其中,生活的山水就没有了旁观者清晰的轮廓。
经历坎坷后,领悟了些许人生的真谛后,在每个人心中,又有了新的结构,成了你眼里新的山水画卷。
从开始读小说平凡的世界,逐渐深入其中,我仿佛也经历了三重的认识过程。
故事中每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给人共同的感受:那就是自强不息,无论周围的环境多么艰苦,都要奋斗抗争,去构建属于自己的平凡世界。
世界是平凡的,世界又是伟大的。平凡因为个人的喜怒哀乐都是相同的,但具体的生活内容和过程又是丰富多彩的,这也许就是平凡世界最令人难忘之处吧!
- 上一篇:上一篇:「读后感」张开鹏 ‖ “走出”平凡的世界——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 下一篇:下一篇:「点评」陆建 ‖ 点评四大名著:文学与社会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