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诗歌 >
济宁文学

「诗歌」尚振江 ‖ 我绕鱼台西支河岸天桥走

来源:本站    作者:尚振江    时间:2024-06-14      分享到:


在碧波荡漾的西支河两岸

在新老城区的结合界点

二座钢架天桥东西飞架

似天上的两条祥龙

把古老的千年古县舞动

它们又像在一起跑步的“孪生”兄弟

共同前奔又相互照应

把坦途的西支河堤顶大道亲密手牵

让川流不息的车辆人群

在湖陵二路桥下安全穿行

东西南北四面八达通

过往行人车辆驰骋

行人车辆在此通过得到了安全保障

人民的幸福生活

在此得到了最好的提升

路面阔展坦途平整

黄白色的交通杠线标明分清

机动车、人行道、斑马线清清楚楚

艳阳蓝天咉照的崭新堤顶大道

叫人感到舒心透明

我心情高兴地迈步把钢架天桥丈量

我心情舒畅地把大桥四周的美景赏情

我劲儿百倍地奋力地攀登

把南岸的高架桥欣赏

又兴高采烈地站在了北岸天桥的端顶

东望来时爬坡道

西观道路坦展平

钢结构大桥凌空悬

气势恢宏巍峨挺

在西支河两岸建天桥可算是首创开先河,

这可是千年古镇的新奇鲜事情

我站在高高的天桥上

任凭那清凉的夏风拂面来吹动

周围春意盎然的绿色入眼帘

我兴奋地把脚下的新老城区四下张望思绪又怀情

瞧脚下,两千多年的古镇在眼前

古老运河的遗迹还残存

悠静的“宁母亭”古街老巷口

大槐树长在了街当中

蚂蚁似的老屋房紧相挨

斑驳苍桑的李家祠堂老房厅灰砖褐瓦茅草掩房顶

古老的石辗盘道旁

新华巷里生意兴

千年的古老“宁母亭”孤独佇立

在西支河廊桥河南岸

当年鲁班爷由腾善国

风尘仆仆地赶谷亭

饭桌上摆成了“一根筷子把双鱼穿”

点拨指导木工“鱼脊”盖廊亭

“五里三贤”闵子像肃立

“孝哉!闵子骞”

“芦衣顺母”千古美誉名

巍峨壮观的孝贤阁

“二十四孝”石刻人物遍布孝园中

默默无闻而声动

二千多年不变的“孝”传承

倾述着当年齐鲁郑陈宋

化干戈为玉箔把战争的乌云密布尽驱散

求和避战免于人民涂炭久安宁

彰显了这块古老土地的永久兴盛与太平

古老的泗河水、济水、荷河水在此集汇聚

蕴涵了后来的“微山湖”天下而闻名

鱼米之乡的稻香龙虾美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谷亭城

古老的“运粮河”今又焕发生机

北上南下水运昌盛

南商北贾,文化名流

熙熙攘攘拥挤在古色古味浓香街巷中

文昌阁、宁母亭、玄利庙、清真寺、石婆像、崇德、棠浒二书院、

写尽了千年鱼台的苍桑古老与文明

会所、客栈、坊家、酒馆,店铺比邻皆是争繁荣

豆腐营、御厨王化成,写尽康乾帝青衣瓜皮小帽蓬船携随从

由南阳行营微服私访到谷亭

留下了“蛤蟆不敢叫、蚊虫不敢叮”老运河里当年皇帝金口御言古训订

老鳖靠河沿、熬鱼贴锅饼,糖糕、鳝鱼汤、李阁熏猪蹄

风味小吃美味天下来扬名

莲耦香米,一品鹅、微山湖咸鸭松花蛋特盛名

南宋文天祥诗“发鱼台”多慷慨

传乾隆帝六下江南足迹留

鱼台老北大桥下把船湾

文昌阁、江米街“腰儿集”龙行走

昔日的老谷亭镇

看去好似一只展翅腾飞的金凤凰

东南风头西北尾

谷亭老街、银都、文昌阁、社区、“飞跃大厦”现代化商场娇面容

彰显着现代文明的蒸日升

人民医院幢幢崭新的十六层医养大楼

呵护着鱼台人民健康与生命

脚下的老运河、古城、老街,宁母亭、廊桥,孝贤阁

绿柳高槐洁净大街浓荫下树梧桐

西支河湿地公园风景秀丽美

狭窄的湖陵一路街道正拓宽

道旁的缆线下穿入地下

蜘蛛网似的电线杆无影踪

老城中的日本沟

持续不断地开挖建设中

日新月异添彩变化展新容

河岸两旁的低矮破发烂老旧房屋被拆除

幢幢新近䠇起的高楼大厦替代中

繁华的谷亭老街面

焕发了勃勃生机换新生

街面整洁,道坦亮通

熙熙攘攘,车水马龙

正演绎着北宋“清明上河图”的千古好想梦

远处,当年鱼台县城最高的

九层建筑

“倚子”楼式的通信大楼

暗淡在鱼新一路十字路口道旁矗立站

好象默默地要把千年鱼台的谷亭老街

再向世人详细宛转地谈吐陈述清

再向西支河的北首望

近年才䠇凸起来的鱼台新区城

气势恢宏的孝贤广场来引领

“孝贤”、“明珠”、“金泰苑”“、市民中心”、“春晓观棠”、“锦绣华城”

新汽车总站、新城绿州、水晶苑、公安、供电大楼、山东职业大学、妇幼保健院等

把鱼台新城巧妆来扮成

跨过矗立桥上二对威武雄壮的石狮子,

镶嵌二十四孝”石刻的西支河大桥

看钢架梁结构的人行天桥

飞架湖陵二路之上

车和人道上来畅行

这两条钢铁龙

在西支河两岸腾空飞越亲密来伴程

白昼内,车骋人行川流不断

夜色中,交通红绿路灯闪耀,五彩斑澜大放光明

左拐右转,四通八达

碧水绿树高楼间

这里是鱼台!

城市建设飞速发展

千年古镇面貌改

生气勃勃小城展新容。


2024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