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诗歌 >
济宁文学

「诗歌」张曙光 ‖ 人间四月

来源:本站    作者:张曙光    时间:2025-04-06      分享到:



一个明亮的词

风行水上

像雪,无声消失 


我们怀着

大大小小的忧虑

不知道风从哪个方向

吹来,何时消失


四月来了,必将逝去

而人间永在

这烟火欢喜,啜泣

如风刮过树梢


人间四月:烟火与哲思的交响

泥土

      诗歌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巧妙地将四月的美景与人生的感悟融为一体,让读者在平凡的文字中领略到深刻的哲理。


一、意象生花:自然与生活的交融


      四月,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本就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诗人别出心裁地用“一个明亮的词”来形容它,这般贴近生活的表述,瞬间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四月的温暖与明亮仿佛触手可及。“风行水上”,微风拂过水面,泛起层层波纹,却又很快恢复平静,恰似生活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给人以无尽遐想;“像雪,无声消失”,雪花悄然落下,悄无声息地融化,这一细节更是将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些生活化的意象,如同灵动的画笔,在读者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真实又充满诗意的画面,为诗歌营造出一种既贴近生活又超凡脱俗的氛围。自然与生活的交融,让诗歌在简洁的语言中展现出无尽的韵味。


二、情感流露:忧愁与豁达的交织


      诗歌蕴含着真挚而深沉的情感,尤其是对人生忧虑和时光流逝的感慨,直击人心。诗人坦诚地写道“我们怀着大大小小的忧虑”,这无疑是人类共同情感的真实写照。在漫长的生活征途中,无论身份地位如何,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烦恼与不安,这些或大或小的忧虑,宛如心灵深处的阴影,时刻伴随着我们。而“不知道风从哪个方向吹来,何时消失”这一句,则进一步将这种对未知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推向高潮。面对生活的无常,我们常常感到无助,不知未来的路将如何延伸,这种迷茫如同迷雾,笼罩在心头。然而,诗人并未深陷于消极情绪的泥沼,反而以一种豁达、超脱的态度来审视这一切。“四月来了,必将逝去,而人间永在”,这看似简单的句子,却蕴含着对时光流转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永恒的坚定信念。四月的绚烂虽美,但终将被岁月带走,唯有这人间的温暖、希望与爱,会一直延续下去。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情感,用真挚而质朴的文字将它们娓娓道来,让读者在共鸣中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与力量,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束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三、细节雕琢:烟火气中的诗意


      诗歌整体语言简洁凝练,但在细节描写上却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细腻入微且恰到好处。“这烟火欢喜,啜泣”,“烟火”一词本身就极具画面感,生动地描绘出人间的热闹与平凡。而“欢喜”与“啜泣”的并列,更是神来之笔,将生活中喜怒哀乐的真实情感浓缩其中。人生本就是一场悲喜交加的旅程,既有快乐的欢笑,也有悲伤的泪水,诗人用如此简单的词语,便将这种复杂多变的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生活的丰富与真实,让读者在共鸣中感受到生活的温度。“如风刮过树梢”这一细节描写同样令人称道。风刮过树梢的声音与景象,是生活中极为常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细节。诗人将其巧妙地引入诗中,用以比喻人生的烟火气息,使这种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仿佛读者能真切地听到那风声,感受到那烟火气在身边萦绕。精致的细节描写,如同珍珠般散落在诗歌之中,不仅让诗歌生动地展现出生活的美好,更赋予了诗歌深刻的内涵,使其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无尽的诗意与哲思。

      诗人仿佛是一位建筑大师,在汉字那小小的方寸之间,精心构建起一座充满诗意、诗味和诗境的迷宫。每一个汉字都经过诗人巧妙的排列组合,它们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相互呼应、彼此关联,共同构成意象。

作者简介:泥土,本名刘兵,世界诗歌网山东频道编辑,读、写、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