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诗歌 >
济宁文学

「诗歌」程凌虚 ‖ 子规声里抱愁眠

来源:本站    作者:程凌虚    时间:2025-04-07      分享到:


今天是寒食节!这是一个承载了千年祭扫传统的节日,曾经是中国第一大祭日。

从春风飞花柳絮,到且将新火试新茶,无不都在诉说看寒食清明里特有的慎终追远!

清明前夕,我去了一趟故乡乐平。既是祭拜先人,又是心灵的疗伤!

清明注定了要与迷离、缱绻、伤感、惆怅缠绵在一起。又是清明时节,尘封已久的回忆,顷刻间苏醒,涌动。

朱自清说过,他的“全世界只有几个人,我如失了他们,便如失去了全世界”。

40多年前,奶奶的离去着实让我悲痛至极。一天天,一年年,翻阅已逝的生活日历,吃惊地发现过往深长的岁月,竟是如此惨淡,如此坎坷,如此凄凉。即使在别人想来最风华的少年时代,我的颜色也是灰的......

奶奶的成分是地主,在“文革”那疯狂的岁月,作为地主婆奶奶被批斗游街是家常便饭,即使是被打得鼻青脸肿、涂得满身污秽奶奶都能默默忍受,但是,奶奶容不得我受羞辱。

有一天,奶奶去学校给我送斗笠,见一群顽童围着我打“地主”,她像母鸡护小鸡一样,发了疯似地赶散了顽童,扯着我回家,再也不敢让我上学,为此事,她被批斗得九死一生,罪名是搞阶级报复,仇恨贫下中农子女......

记得有一天,奶奶从邻村回来抱着我大哭,反复念叨:“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天黑后,她把我藏进山上一个看山人废弃的窝棚,再三叮瞩:“如果奶奶明天不来接你,你千万不要回村,到前山你奶娘家里去躲一下,奶娘不收留,你就去流浪。”

我在荒山野岭度过了一生中最可怕、也是最难忘记的一夜,直到第二天中午,奶奶才领我下山。事后,我才知道,奶奶听说邻县的造反派已开杀戒,把村里几户地富分子全家活埋了。

清明前后,正是故乡苦楝开花的季节,奶奶就是在那个楝花纷飞、子规啼血的时节离去的。奶奶故世那年,家里仍然很穷,装殓奶奶的棺木是老屋门前的一棵苦楝。故乡有这样的传说,用苦楝树做棺材,下辈子仍然是苦命人。记得奶奶生前曾对我说过,苦了大半生,死了我不想躺苦楝棺木,让下辈还受苦......让我愧疚的是,因为穷,没有钱买木料做棺木。

苦了一生的奶奶最终还是躺在苦楝树做的棺木去了另一个世界,不知道她是否还是那么苦?

清明将至,又一次默默地审视自己生命的足迹,丝丝缕缕盘桓往事旧人的青烟,刻骨铭心的痛楚,既有对那个荒唐岁月的追忆,更多是对奶奶的思念。

作为一个节气,一个风俗,一种文化的负载,清明从来都是与人生、与社会、与岁月的峥嵘变迁紧密相连的。 清明之际,写下几行凄苦的文字,是希望奶奶所经历的时代悲剧,不要在共和国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