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耿清瑞 ‖ 突 围 (乡村振兴题材长篇小说《蒜香》节选之二)
秦晋没想到自己辞职竟然带来这么多阻挠和麻烦,人说一石激起千层浪,何止啊?质疑,劝说,阻碍,争吵,训斥。秦晋自嘲,中国人都喜欢管别人的事。
那天秦晋瞒着科长直接将辞职申请交给了一把手谢局长。秦晋与科长关系并非不好,相反,秦晋既能干又有才华,深得科长张晓枫喜欢。张晓枫已经干了十多年人秘科长,看人从不走眼,当初秦晋在人秘科实习,就被张晓枫一眼看中,后来局里统一安排工作,张晓枫找局长坚决留下秦晋干秘书。平时待他如同自己的亲弟弟,关心关怀可谓无微不至。秦晋如果先找张科长辞职,估计连门都没有。他也知道瞒着她她肯定会很伤心很生气,但他也没有办法,铁定了心要辞职总想少一道障碍。当时谢局长开完会正走出会议室,秦晋立刻递上辞职申请,谢局长没在意,还以为送给他什么材料。回到办公室一看有些惊讶,这小子干得好好的怎么要辞职。他连忙给人秘科长张晓枫打电话。
张晓枫几乎跑着进了局长办公室,一连声地问:“局长,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谢局长将辞职申请放到张晓枫面前,脸色有些阴沉:“怎么搞的?自己的兵要辞职都不知道!”
张晓枫当时真有些懵了,事先似乎没有一点点先兆,怎么突然就辞职了呢?她认为自己太了解秦晋了,这孩子心地善良,不歪不斜,阳光透明,只知道干工作,从没有任何零碎事,马上就要推荐他为后备干部了,怎么偏偏这时候要辞职?还竟敢瞒着自己的科长!她拿了辞职申请,说我这就去找他谈,声音里满含着伤感和自艾。
秦晋曾想过科长这一关不好过,一定会死死挽留他,但也没想到会这么难。按说现在辞职的大有人在,根本不算什么新鲜事,连市长县长都有辞的,何况他这个小科员?可让张晓枫想不通的是秦晋辞职不是为了下海经商,而是回老家农村,她感觉这也太可惜了。她几乎声泪俱下,从秦晋进局来的第一天说起,如何关心爱护如何评先树优如何继续培养,甚至撇开工作关系,质问他:姐哪一点对不起你!
若说做思想工作,张晓枫不愧为十多年的人事科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工作到家庭,从婚姻到事业,从社会到单位,秦晋真的被她的真诚所感动。想起进局这三来年,事无巨细都被科长关心着帮助着爱护着,现在竟然瞒着科长提出辞职确有点儿冒天下之大不韪,内心不仅感伤而且痛悔,禁不住黯然泪下。可辞职这事他不是想了一天两天了,他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一时的激情澎湃,他这两年都在日思夜想。他其实不喜欢机关里那些无休无止的日常事务,不喜欢那些数年如一日多遍重复的工作,只是他过于自律,过于循规蹈矩,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干得井井有条一丝不苟,深得领导和同事满意,大家一直认为他是个听话的好同志,是个可塑性强可持续发展的先进典型。尽管他外表风平浪静,其实内心无时无刻不在风雷激荡,他太想干一番事业了,想干一番有创意的事业,想干一番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事业。可是,这些内心话他说不出,也不能说。即使说了,或许他的科长也不会懂。
秦晋知道张晓枫科长爱才惜才,他也理解她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她像头老黄牛一样不知疲倦任劳任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细心地耐心地干着人事科那些针头线脑,但他现在对她只能敬佩,不能服从。只能在她涕泪交加的诉说中感动,却无法改变自己的想法。张晓枫没想到一向老实听话的秦晋竟然油盐不进,好话说了七千万最后还是徒劳。她认为即使他是块石头也该暖化了,即使他是根木头也该被说动了,没想到这熊孩子吃了秤砣铁了心,最后张晓枫还是忍不住拍了桌子……后来分管局长也来做工作,其他科室的老大哥老大姐们也来当说客,秦晋有些不耐烦了,不就是辞职吗?何苦都来插手都来劝说?您的好意我领了,但是您不能改变我的想法,不能动摇我的意志,我有我的志向!他终于露出了年轻气盛的面目,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真性情,他果断地对他们说:递交辞职申请只是我应该履行的一道程序。
于是大家都无语了。
谢局长毕竟是一把手,毕竟最后还由他来拍板。说实话,他也本着对同志负责的态度,生怕秦晋年轻拿错了主意走错了路子。他郑重地给秦晋谈了一次话,说小伙子原来很有个性很有主见啊!但要记住,自己认准的路不要后悔,开弓没有回头箭。
话不多,但很有分量。
秦晋知道过了单位这一关,最难的就是沈洋洋那一关了,对于自己老爹老妈他倒是有信心。因为这么多年,他只要把事讲清楚,爹娘从未干涉过他。沈洋洋虽属温柔娴淑型的,但独生子女特别是女孩子哪有没脾气的?他曾多次给沈洋洋描绘过自己心中的蓝图,可沈洋洋一句也听不进去,她根本就不相信他那蓝图能够实现。他常常刚开头说起,就被她万炮齐轰。
记得那天晚上,他俩去看一台音乐会,在路上他又说起。话音还没落下,就被她一阵子电闪雷鸣轰回去了。她抢白他,你以为你是谁?你家里有万贯家业需要你去参与经营?你爸你妈是首富大佬需要你去继承财产?你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却回家种地,我还不知你家那一亩三分地?你能种出个啥名堂?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两腿插在地垄里,靠天吃饭土里刨食,那是你想要的生活?他欲争辩,他想说我回农村根本就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种地,我回去就是要改变当前农村的现状。可她的伶牙俐齿不给他说话的机会,他只能听她数落。她的语速又快又锋利,像乱箭齐发,像瓢泼的大雨。她说你辞职了别人会怎么看怎么想?不知道的人家会认为你犯了错误被开除了,要不谁会这么傻?咱俩认识这么多年了,你的好多心事我都能理解,唯独你辞职我不能理解。我不知道你脑子里都装着什么,整天胡思乱想,身在福中不知福。给你说吧,这事没商量,我坚决不同意,我家里人也不会同意。我爸妈人前人后都夸你,说你工作干得好前途无量,惹得俺好多亲戚邻居都羡慕。
其实,秦晋也不是没有动摇过,他知道现在优越舒适的生活已经非常难得,老家也没什么牵挂,靠会种地又会做生意的父亲独自支撑绰绰有余,绝对衣食无忧,根本不用他为家里操心。下步他和沈洋洋结婚生子,再把父母接到城里,既能尽孝,又能让父母帮助照顾孩子,还可让父母颐养天年,一举多得。既然沈洋洋坚决反对,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典型的乌托邦,那就继续在单位干吧,或许也能混个一官半职。可他的心不安,他脑海里时常浮现村里荒废闲置的小学校园。那是自己的母校啊,曾经朗朗读书声早已不复存在。大批青壮年村民外出打工,甚至不再回村,剩下破败的房屋和长满杂草的残垣断壁。现在也没有谁愿意在老家建房了,一块块宅基地成了荒片,村里人一窝蜂地去城里买房。田地里晃动着七八十岁还在种地的老人,若再过十年或十几年,谁来种地?那个靠大蒜发家的村庄目前已经显现不出他原有的优势,村民各自劳作,生产力明显落后,劳动强度明显增强,由于连年重茬种蒜,大蒜产量每况愈下,但价格难以上涨……每当想到此处,他的心都疼痛难忍。他也是凡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也想过舒适的日子,他也不想吃苦不想受累,他也想在体制内领工资混日子,不愁吃穿,不痛不痒,应该相当于多少年前所说的“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吧,但他想到自己是新时代的青年,必须有责任有担当,必须趁年轻大胆拭大胆闯,必须在自己的家乡闯出一片新的天地。失败了怕什么?摔倒了算什么?一切都可以从头再来。
沈洋洋本来温柔体贴,可就是不能听他讲未来的理想。他想沈洋洋被现实洗脑了,眼睛只看当下,对她说什么都没用。现在的沈洋洋简直就像母老虎,恨不能把他一口吞掉。
沈洋洋的狂轰滥炸,不仅没有使秦晋改变主意,反而更坚定了他的信心和信念。他感觉沈洋洋参加工作之后,再也不是那个单纯、高雅、有追求的小姑娘了,原来的理想早就烟飞灰灭,连泡影都不见了。感觉她无论说话还是做事,变得越来越世俗,越来越虚荣,越来越让他不认识了。
吵也吵了,闹也闹了,沈洋洋劝说还是没有成功,准岳父按捺不住果断出场了。准岳父当年还是他们的语文老师,那时就相中了秦晋的文才,认定这孩子将来必有大用,所以尽管知道自己的闺女与秦晋关系非同寻常,也未加干涉,只是常常隐晦地提醒,暗暗地督促学习,他俩的成绩一直在全年级保持前三名。那时沈老师开算开明,懂得学生青春萌动,认为只要疏导好就没问题。可这次不同了,他直接打电话教育秦晋,或许因为准岳父加老师这种双层身份,口气很重,简直不容置疑,毫无商量余地。秦晋还真恼了,别说您这身份,您就是俺亲爹也得让俺摆摆自己的道理吧,哪有这么专制的家长?别看秦晋平时话语不多,看上去也很老实,可确是个有主见的人,你说他一根筋也好,你说他不近人情也好,反正他拿定主意,自己的事自己做主,谁说都不管用。按秦晋的话说,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他要实施突围。
人生的突围不易,围攻堵截的力量过于强大。但秦晋下定决心,要撕开一个口子,义无反顾地奋力突围出去。
- 上一篇:上一篇:「诗歌」情系山水 ‖ 凤池吟·残荷
- 下一篇:下一篇:「诗歌」张庆余 ‖ 游尼山鲁源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