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蕾 | 家乡的路
最近国风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再次将唐代大诗人李白和他的诗作拉入我们的视野。此时,看着泗河水和两岸青翠,我又读起李白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中所写:“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金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诗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色正是从我的家乡济宁兖州流过的泗河。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只有李白当年在兖州所居住过的“青莲阁”还在泗河畔日夜聆听潺潺流水叙说往昔一别两茫茫的境况,回忆历史长河里八方宾朋在此汇聚与驻足的市井之气。跳出书中的文字,我的脑海里闪现地是家乡变化的画面。
就拿我家附近的两条小路来说吧,那条叫府胡同的路,原来呈西北东南倾斜,全长180米,只所以叫府胡同,是因胡同北口斜对过是明清时期兖州府的府衙所在地;而另一条,西起府胡同南口,东到西御桥南路,东西走向,全长80米的县前街,也是因为清代所设滋阳县县衙在此附近而得名。这两条现在看着很不起眼小路,却也承载着许多历史。民国时期,曾位于此的山东省滋阳县第四乡村师范学校的一批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播撒红色革命火种的学生从这两条小路上走出去,他们中有公木、贺敬之这样去从戎的文艺青年,有成为了革命家、军事家的秦和珍、刘振华、张铁夫等人,这些革命骨干人才都为推动新中国成立作出不朽的贡献。如今,随着城市发展,这两条路虽并入新建小区之中,成为小区内部道路的一部分,但前人走过的路已成为历史积淀下来。
儿时的我印象里的家乡路,是随着父亲顺着路、穿过窄窄的石板桥去不远的地方挑自来水的经历,是盛夏的傍晚和三三两两的小伙伴在路灯下捉蟋蟀的经历。那时县城的路多为土路,城中的主干道也仅六七米宽的样子,且少有车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兖州县城改造的步伐加快了。那贯穿南北的中御桥路被加宽扩建,新建道路开始发挥起更多的交通疏导作用,一些弯曲的小路渐或被取直、换道,尤其现在,每每从老城区赶往新城区上班,脚下的路越走越显得宽阔,一条条新开辟的街道让穿行于林立的新兴建筑群中的我仿佛到了另一座城。
兖州城中的路变了,通往外界的路也变了。记得,我去外地求学时,总是被父亲硬生生地“塞进”绿皮火车,一坐就是八、九个小时。如今,随着二十一世纪初京沪电气化铁路兖州段的改建,出行变得快捷起来。尤其2021年12月在我们兖州开通运行的鲁南高铁站,令新时代出行的节奏感更强了。而近些年,城市与城市之间快速发展的高速路,更是缩短了彼此的距离感。从兖州到曲阜“三孔”的城际公交路线,从兖州去五岳之首的泰山、去荷叶田田的微山湖、去八百里水泊梁山的高速路,让我们之间的交往更为方便,物资的流通更为快捷。如今,天上的路随着兖州城北即将投运的鲁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民用机场——济宁大安机场,又将为我们的出行开辟出一个新天地。想来,这些便利的交通会让我们现代人很难有当年李白作《寄东鲁二稚子》时“别来向三年”、“念此失次弟,肝肠日忧煎”的感怀了。
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让我的家乡济宁兖州充满厚重感。如今,“胜日寻芳泗水滨”,看沙鸥闲庭信步,在现代经济文明蓬勃发展中,融汇新时代多元化出行方式,区域发展会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者简介,晏蕾:国网济宁供电公司兖州供电中心员工,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多篇作品在电力系统的网络宣传平台、报纸期刊和地方报刊等发表。)
- 上一篇:上一篇:晏蕾 | 赏榴花随笔
- 下一篇:下一篇:马继东 | 人生之路须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