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丽 | 腊八粥记
没有看日历,今早一看微信全部是嘱咐喝腊八粥的。腊八粥出嫁以前也经常喝,只觉得是个吉祥的祝福,是个喜庆热闹的节日,当然还有喝到嘴里甜蜜蜜的糯香。
记得出嫁后的第一年腊八节,我妈打电话让我回去去喝腊八粥。当时还觉得为啥喝腊八粥还要专门打电话让我回家喝啊。
在农村因为出嫁后,回娘家就是回门,就是走亲戚了,就不是自己的家了,不能随随便便就回去。回去的勤了,就会有七邻八舍的议论,说经常回娘家的新媳妇能把娘家吃穷了,或者说在婆家过得不好才经常回娘家,诸如此类的话语,这种还算是好的。如果有哥哥嫂嫂的,会有更多的是非等着你。
想想很是伤心,为什么出嫁就是外人了呢?出嫁,就会进入另一个家庭,除了你,人家都是一家人,血浓于水啊!在娘家,你还是外人,出嫁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哪儿才是家啊。尤其是新媳妇,还没有后代,更得夹着尾巴做人。虽然现在时代好像进步了,可是还会有人拿一些风俗来打压人。
记得有一次,姐姐逢周末,买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回娘家。结果到了门口,弟媳妇竟然没让进门,说是寒食节前后,出嫁的闺女不能回门——老人都还在,这时候回门,是咒老的呢。弄得二姐,把东西放下,哭着回了家。当时我妈还和弟媳妇生了一场气,说各处风俗不一样,我们这边没有这样的风俗。我是后来知道这事的,具体寒食节为何出嫁的闺女不能回娘家这风俗我也不知道,再说了这是什么风俗啊?这风俗明明就是欺压女性的封建残留,身为女性还成为帮凶,还是有文化的知识分子?
我们那一代姊妹多一些,现在都独生子女了,哪还有人回门啊,盼都盼不来,还想着这风俗那风俗?一般出嫁的闺女回娘家,都是大包小包的往家拿东西,娘家也不会吃亏的呀。忽然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以前的封建社会,夫为妻纲,如果媳妇经常回娘家,会把夫家拿穷了,所以弄出来那么多不能回娘家的风俗,如果娘家人再当成个圣旨来对待,那实在是不明智了。虽然不喜欢这种规矩,但为了娘家的安宁,尽量的注意这方面的事了。这腊八主动喊回家,还真是受宠若惊啊。
腊八那天去了娘家,我妈熬了香甜的腊八粥,做了一大桌子饭,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说着话,聊着天,再次感受在妈跟前的温暖。我就问我妈,怎么还专门打电话,让来喝腊八粥?我妈说:“新出嫁的闺女,头三年娘家都会喊闺女回门来喝八宝粥,一来,新出嫁闺女到了婆家,难免磕磕碰碰,不自在,怕闺女受气,腊八这天回来温暖温暖,二是新婚的日子一般都是白手起家,怕闺女吃不上喝不上,娘家再给拉把拉把(拉把就是帮扶的意思),日子好过点。”听了这话,很是感动,也有些泪目,出嫁的闺女也是爹娘的心头肉,过得好与不好也是惦念。平常不好接济,凑节假日喊回家来看看,做点好吃的,让闺女歇歇,看看孩子的精神状态,听听生活琐碎,慰籍慰籍。一时间觉得温暖异常。
出嫁了,尤其是还和公婆一起住的,总是会有很多顾虑。那个时候我就非常羡慕男人,永远不离开自己的家,自己的爹娘,不用再去磨合另外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最怕的是公婆,旧的思想传统,认为媳妇来了就是伺候男人的,就是为了传宗接代的,从心里就没把你当成他的孩子来待。一样的工作,一样的养家,回家却在别人的眼皮子底下承担更多的家务,如果嫁的人再不体谅你,想想真的是委屈。
现在很多不公平风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亲人之间的相处,慢慢的都淡化了。我还记得,大年初一闺女万不能回娘家的,那离了婚的闺女更不能了。有房子的闺女还好,自己一个人过也是过,没有房子的离婚女就惨了,有的就会出去住酒店,以免给娘家带来晦气。我还记得我们村里和我年龄相当的离婚女,因为离婚也没有房子住,就在娘家和爸妈一起住。一开始还好,时间长了哥嫂就给脸色看。大过年的不让在家里住,只能去酒店住,一直到初二才能回来。后来这女的过了年好歹又找了个男人,把自己又草草的嫁了出去。具体过的好不好就不知道了。
这几年,大年初一,弟媳也会来喊去吃水饺了,虽然我一般都不去,自己在家过不是更自在吗?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人的日子,过成自己的日子更纯粹。亲人之间相处的久了,情义也会淡化那些不公平的风俗,也会受到感同身受的呵护。一个腊八粥一下子想了那么多,虽然好多年都没有再回娘家喝腊八粥了,但这种亲人惦念的温暖如腊八粥一样甜软在心口。总归自己的甜蜜要自己给,自我提升、觉察,找回生命原本的力量。学会把自己孩童的状态,切换到成人的状态。这样的你才是可以给予的人而不是老想从外界渴求的人了。腊八粥也是有有了五味杂粮,多味干果的丰厚才香甜四溢的。
- 上一篇:上一篇:贾存道 | 我的腊八粥
- 下一篇:下一篇:贺文键|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