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存道 | 我眼中的垞山诗书画院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賈存道 | 我眼中的垞山诗书画院

来源:本站    作者:賈存道    时间:2024-01-22      分享到:


嘉祥县长直集村距县城不足三公里,是卧龙山街道第一大行政村,该村依山而建,它的怀抱里有一座小山包,当地人称之为垞山。

自县机关退休干部李根勇(微信名“木子”),在家乡创办垞山诗书画院以来,建立在垞山上的历尽千年的伏羲庙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长直集村也跟随新时代的脚步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首次登上垞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了,因为村小学的两层小楼就建在垞山上。一登上垞山,首先看到的是翠柏掩映着的耸立在山顶的小庙,西北风在树梢和屋脊上发出“呜呜”的响声,小学校长见我看着小庙出神,忙介绍说这是伏羲庙,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每逢初一十五,会有几个老太太来庙里烧香。我出于好奇,便拾级而上,跨过断墙,登上“大殿”,从门缝里瞧见了一个石台,上面摆着一个香炉,石台下面有一堆纸灰。环顾小院,残垣断壁,秋风萧瑟,唯有那几棵柏树在秋风中挺立,似乎在给我讲述着伏羲庙昔日的辉煌。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开始了,操场上占满了整齐的“红领巾”。我对校长说:“咱们这个学校别具一格,是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

据对古墓的研究考证,长直集村建村至少有6000多年了,我想,在古代广袤的黄河冲积平原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也只有这样的地方。至于想要了解垞山上伏羲庙的今夕,只有求教于“垞山诗出画院”主人木子先生了。

木子先生(本名李根勇,字可心)出于对家乡的热爱,退休以后,广泛联络当地诗书画名流和人文历史地理爱好者,创办了“垞山诗书画院”,自己每天马不停蹄,足迹遍布嘉祥的山山水水,甚至一村一户,一座老院,一块老石碑,一棵古树,一片砖瓦,一段村史传说,都会引起他极大的兴趣,旨在利用历史文脉,为物质文明、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重要贡献。

木子先生连夜编写,及时在公众号里与读者见面,极大的丰富了“垞山诗书画院”的内容,增强了“垞山诗书画院”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嘉祥、了解家乡,为美丽乡村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成就。

特别是在他的倡议下,成立了垞山伏羲文化领导小组,通过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破败的伏羲庙焕发了青春,在不远的将来还有大手笔。看着被整修一新的伏羲庙,我有一个疑问:各处的古建筑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有的已经全部毁坏,难以找到半点遗迹。侥幸保留下来的,则是些用于学校及其它办公的场所。

例如人们口头上卧龙山的大殿及其建筑群,是何等的辉煌,据说能与孔庙的大成殿相媲美。就是因为在那里办了一所”农中”和中心小学,为远近几十里的农家子弟提供学习的场所才保存下来,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为了建大礼堂和其它学校,拆掉了那里的砖瓦木料,昔日让当地人为之骄傲的建筑群,连一砖一瓦都无影无踪了。而这座既不适合办学又不适合办公的不大引人注目的伏羲庙何以被保存下来了呢?最好的答案就是它在人们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据史书记载:伏羲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人类的始祖。一说是燧人氏之子,相传其母华胥氏在雷泽踩了巨大的脚印而有孕,生伏羲。据说伏羲仰观天象,俯研地法,观鸟兽之文,察身取物,始作八卦,又教民结绳作网,捕鱼狩猎, 定嫁娶之礼,制琴瑟之器,尝百药而运针灸,被尊奉为医药针灸之始祖。可见人们敬仰伏羲是为了纪念先祖、感恩自己的祖先,这就能够理解伏羲庙千年不倒的原因了。

近期,木子先生以伏羲庙为龙头,以“垞山诗书画院”为抓手,以建设家乡、服务村民为宗旨,致力于当地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助益千亩牡丹园,拓展了长直集村文化经济项目,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理出了新思路。我们有理由相信,得人类始祖之庇佑,得党的政策之东风,垞山定会在龙年凌空腾飞!

有诗为赞曰:

木子赞

天地玄黄,河洛汤汤。

赵钱孙李,中华万疆。

壮哉木子,使命弘扬。

长直集村,伏羲庙堂。

创办书院,高人捧场。

寻古发微,独具眼光。

跋山涉水,走街串巷。

文字书画,技超群芳。

退而不休,老当益壮。

歌以咏志,值得效仿。

赞美木子,纸短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