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蔡月萍 | 当写作的时候

来源:本站    作者:蔡月萍    时间:2024-01-27      分享到:


 “当我开始写的时候,世界就活动起来。”这是被称为“世界生态文学和大自然文学的先驱”、“俄罗斯语言百草”的作家普里什文《大自然的日历》中的一句话。把写作说得生动、活泼、形象,具有吸引人的魅力。想想也真是,我们把体会体验写在文字里,反过来,写作又促使我们去更好的体会体验。

写作不仅是动脑子的事,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对过往。有些虽然印象不深,一旦要写,也会调动全身的细胞,把前世今生翻一遍。不止是大脑回忆,有时要问别人,有时要看老物件、查老照片。有时连“假如”的未来都捎带着畅想一番。感觉就像农民种地前,翻松一下土地,庄稼会长的更旺似的。这写作对生活的淘翻,也让自己的历史好像有了更多回味。

如对未知。一旦碰到感兴趣的事,若想写,好奇心也随之增强,总想探索研究,甚至身临其境。明白所以然而后心满意足。这相当于扩大了自己的思维范围。

如对日常。原来熟视无睹的事情,一旦有了想写的念头,就会留心留意,使心思变得细腻。观察认真,区分其中的细微差别。给世界增加了层次,自然变得更丰富。

这是一种双向奔赴,丰富了写作,也丰富了生活。普里什文美妙文字中的精巧而变幻无穷的世界,就是普里什文生活和写作的双向丰富。

回想起来,非常感谢《鲁地文艺》组织的那次作品选的文友交流会。对我触动较大的是王海青老师、张玉岗编辑及李木生先生的发言,分别从文学思想、理想、清醒等角度,让我对文学、写作产生了思考,心里好像看见一条大道。李木生老师讲写作要有思想的清醒和文学的清醒。在对世界的认识清醒中,对中国提到两个重要时期先秦和”五四”,国外介绍较多的则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说这是打开认识世界的钥匙,没有清醒的认识,就没有达到文学的基本标准。在讲到文学的清醒中,第一就列举了大自然的道路。提高自己的观察感受能力,大自然应是最好接近的主体。

结合自身,算不上真正的写作者,写作还未上道,只能算初级的文学爱好者。对当前自己阅读写作定位:一是记录、丰富生活。动手才知道细节,具体了才有可能达到深刻。二是柔软内心。对弱者的关注,心怀悲悯才更体现社会的文明。从“慕强”到“惜弱”,是人性之美,也是自身有了温度后的自信体现。理科脑袋,情感算不上细腻敏感,更缺乏热情浪漫,对景物描写及情感抒发,文思枯竭。希望通过文学阅读及练习,稍补一二。

刘亮老师、王海青老师都提到过的几种读书方法(读经典、某个作家的全部、顺藤摸瓜等),结合自己的读写定位。想先读几本大自然的经典,如《大自然的日历》《大地上的事情》《瓦尔登湖》《一个人的村庄》等,再读杨绛、林徽因、张爱玲几位女作家的作品,首先杨绛、林徽因无论在学术上、生活上都是成功的,特别是杨绛的淡泊平和真是人生大智慧。而张爱玲写的人性之恶,虽有时看了感觉不舒服,但精致准确的会心文字让人佩服。

一件旧物一个故事,一段过往一种回味。当写作的时候,和世界的交互沟通就多了起来,不仅输出文字,更阅读品味文字的味道,吸收天地的芬芳精华,事物也前因后果的活动起来。

其实,不仅是写作能使世界活动起来。干任何事情,都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事都会使世界活动起来、活跃起来。只要我们能找到一只一直吸引自己的“步行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