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青 | 自己的文章是给别人看的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王海青 | 自己的文章是给别人看的

来源:本站    作者:王海青    时间:2024-02-22      分享到:


今天,看到一位文友的文章《半生琴缘》,写了自己与小提琴的缘分。文章历数自己在小提琴这个爱好上的因缘际会,起伏波折,五味杂陈,还由此生发出这样慨叹:“原来,对美好的追逐一直蛰伏在身,初心未改。”让人感到一个爱好带给人生命的美好。谁没个爱好呢?正当的爱好,给生命添色增彩,滋养人的精神。让人感到生命的快乐。这篇文章虽然写的是作者的经历,但是其间情感的流动,又带着一定的普遍性。这样一篇文章,触发了我美好的回忆,亦与音乐(实则是乐器)相关。

那是我上四年级的时候,学校要组织一个乐队。这应是当时的一种需要。虽是农村小学,却每年有文艺方面的演出。乐队的筹建也是哪个人突发奇想的吧。所谓乐队,不过是一些简陋乐器,鼓、号之类。鼓又有大鼓、小鼓之分。大鼓一个,小鼓多个。大鼓挎于腰间,小鼓置于胸前。大鼓有一鼓捶,小鼓有两鼓棒。乐队负责选人的是王玉月老师,长相方正,有亲和力。他给我的印象是,不同于只会授课,而无其它优长的普通老师。王老师是哪样都能拿上台面,他本人也有那个范。只记得当时从男生中选人,每个人都试试各样乐器。适者即用。我试的是大鼓和号。我现在还引以为傲的是,打大鼓,我会“三斧半”。尽管这两下子,不怎么标准、精到,却深深地留在我记忆里,挥之不去。在大鼓方面,因为离选人的要求有差距,我未能参与。吹号需气力,又非我所长,我亦没沾上边。但我却清楚地记着后来成为大鼓手的是我村一个叫付新的男生,还记着他在乐队队前打大鼓的场面。“咚一咚一咚一咚一咚咚咚一咚”的节奏,还不时地在我心上跳动。吹号的有多人,我只记住了自己的小伙伴一一韩强,他个头不高,长得敦实,身体里有吹号的气力。不过他有时看起来也挺费力,腮帮子鼓鼓的,脸憋的通红。吹号是个力气活。这些愉快的记忆,都是《半生琴缘》牵引出的。

我有时感到很多写文章的朋友都明白,文章的重要性。文章之所以重要,在于思想与情感上的交流沟通,碰撞互动。在这种交流互动中,一个人精神上将得到慰藉与提升。文章具有认知、审美、教育等作用,对人的精神具有塑造与影响的功能。我在《写作的意义》中说过,写作不仅对个人有意义,对社会也有意义。文章是给自己看的,更是给别人看的。但是有一些文友似乎对这些意义不太了解,或出于各种考量、顾虑,不愿分享自己的文章,向更多的人们敞开心扉。

我想到季羡林写过的一篇文章《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季羡林在文中发掘的是德国人民人性的美好,利他性。花是美好的事物,把它的美丽分享给别人,将会让人们产生更多美好的情愫。文章呢(何尝不是人的心灵之花),虽有各种式样,但总体上会给人启发,滋养。基于这样一种想法,我给这篇短文取名为《自己的文章是给别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