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陶成桥 | 漫谈嘉祥的“琴台坑”和“三山夹一井”

来源:本站    作者:陶成桥    时间:2024-03-15      分享到:


漫谈嘉祥的“琴台坑”和“三山夹一井”

(文/陶成桥)

人类生存和自然界万物生长都离不开空气、阳光和水。说起水来,20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居民吃水、用水主要靠旧式水井。八十年代中期才开始逐步吃上自来水。五、六十年代以前的老嘉祥县城人,对嘉祥城四关曲指可数的水井都了如指掌,尤其是谈起东关的琴台坑和西关的三山夹一井那更是如数家珍。

说起这琴台坑,它位于嘉祥县萌山之南山下,据传曾是宗圣曾子鼓琴处。古时候有人在这个地方发掘出古琴,古人苏思忠为纪念宗圣曾子,在此处建筑了琴堂,明朝嘉靖年间中损毁。因水脉在萌山脚下,旁边有一甘泉井,清甜无比。因水质好嘉祥过去做豆腐、淋硝的都必用此水,琴台井被四方百姓亲切的称之为嘉祥第一井。

琴堂建筑年代不详,根据琴堂石刻篆文记载:重建于金泰和七年(1207年)正月上元日。穴地三尺余,铺以大石;上砌石台,南面砌九级台阶;台上建一堂,名曰琴堂,上圆下方,制如亭状,冬温夏爽。堂前有石门,昭穆开合。后琴堂倒塌,只存石台,故群众习称“琴台”。  

至于这琴台坑的来历,据传系筑城墙取土所挖坑塘,因位于古琴台前而得名。它位于东城墙内侧,嘉祥一中院西部。建国前,坑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70米,深约3米,萌山南麓县城东北部的部分来水流入此坑内。旁边古代遗留的甜水井,被老百姓亲切的称为琴台井。建国后,坑被逐渐填积缩小,1976年在此建嘉祥县自来水公司,至1980年被全部填平。琴台井至此被淹没在历史的云烟中。琴台坑也成为了嘉祥人的美好记忆。

2000年嘉祥一中在琴台坑原址上建了7100平方米的餐厅,为怀念那段历史取名为琴馨苑。餐厅设计4层(含地下室1层),建筑面积7100平方米,框架结构,能够满足3500人。琴馨苑在古琴堂曾子鼓琴处原址建成后,一中老师感慨万千,曾赋诗一首留作纪念。“琴声瑟瑟忆往昔,先师英气萦故地,磬香阵阵看今朝,翩然学海后人继。”

与老县城内“琴台坑”同样有典故的还有“三山夹一井”,小时候不明就里,以讹传讹,把“琴台坑”误称为“芹菜坑”。把“三山夹一井”真当成了三座山。其实真正的三山夹一井的含义是:指嘉祥县嘉祥街道西关社区胡氏家族的家用水井,始建于明代,地处嘉祥城里胡氏老屋的南屋后山墙,东堂屋的后山墙,西堂屋的东山墙三面山墙之间夹了一个胡同,胡同尽头有一口水井,外径尺半,井深丈八,长年不涸,历时三百年有余。滋润了胡氏族人及临近百姓,城区内民众亲切的尊为老县城八景之一,正在参与整理西关志的胡立增为此专门赋诗一首:“方圆尺半丈八分,安坐三山第一尊。涝短重添菩萨水,旱长未断露甘霖。西城民众开怀饮,,后巷乡邻毕颂恩。一井伴若三百岁,盛名八景万年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