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宋军|看书的闲话

来源:本站    作者:宋军    时间:2024-03-27      分享到:


我看书最勤快最多的时候,应该还是年少之时,简直就象个饿极了的穷苦汉,看见可口的饭菜就拼命地啃,连头也不肯抬一下。

为了借本好看的书,我可以翻山越岭走十几里的山路,我可以挑灯夜读一个通宵。自己的视力,就是那个时期弄坏的,结果戴了大半辈子的近视眼镜,被人讥笑为“四眼狗”。

《唐诗三百首》和《现代汉语小词典》,因为当时根本就买不到手,我竟然耗费大半年的时间,在煤油灯下一字一句地抄录下来,并且保留至今。夸张一点讲,这也许就是我的“传家宝”哦!

在师大读书的时候,我的课余活动时间,几乎全部都泡在校图书馆,一周翻看十几本中外名著,那是常有的事情。

大学毕业后,在邵阳当了几年的中技老师,校图书馆便成为我的“私人图书馆”,上千册图书全都走马观花翻了个遍,然后再来重点阅读。

这样的日子,真的很自在,也很快乐。现在回忆起来,还蛮留恋。

三十而立以前,读书看报一直是我最大的业余爱好,读书笔记也做了上十本。

成家立业后,因为个人精力实在有限,读书的兴趣明显减退,买书藏书的兴趣倒是与日俱增,家里的大书柜不断增加。又因为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可以从各个出版社弄到不少湘版样书,也可以从新华书店弄到一些外版名著,还可以从旧书店淘到一些好书。

我的藏书量最大的时候,大概拥有上万册图书,而且是以精品书为主,其中包括《湖湘文库》。老父亲是我的老校长,他也蛮喜欢阅读,九十岁还每天看书做笔记,确实是我学习的好榜样。老父亲每回来长沙“探亲访友”,都要在我的书柜里顺手牵羊,淘走不少好书。我先是敢怒不敢言,后来也想通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老父亲对此大加赞赏,父子关系由此而进入蜜月期。

退休以后,因为急着要当个合格的“研究孙”,大部分藏书都被我忍痛割爱“清理出户”,一骨碌赠予易总,办了个公益性的书屋,取名为“宋易书堂”。

“宋易书堂”是由我书写的招牌。之享老领导亲自前来揭牌,省作协的素兰主席亲自前来开讲,于是得到不少的心灵安慰。

我现在的藏书不多,只有两千多册,都放在普瑞的书房里,平时也很少翻看。我基本上不买新书,但每年自费征订了两报两刊,都与书画艺术有关连。另外呢,《书屋》、《芙蓉》和《艺术中国》、《老年人》等几本杂志,每月都会准时免费邮来。

实不相瞒,我当下的阅读时间,每次以半个小时为佳,久了就会眼睛发胀,精力也不济了。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古诗词,我现在体会最深,但也找不到后悔药吃,只有叹息几声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