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雷 | 人生看得几清明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王相雷 | 人生看得几清明

来源:本站    作者:王相雷    时间:2024-04-02      分享到:


春野,斜柳,踏青,扫墓。在居家躲疫情百无聊赖的日子里, 今年的清明节又到了。前几天还烂漫娇艳、铺天盖地的桃花,如今已是一地阑珊,残红遍地,消褪去昨日的芳华。忧伤的柳丝,在乍暖还寒的风里,摇曳着寂静和落寞。唉,彩云易飞,烟花易散,最美的东西,总是消散得最快。小时候,清明是跟着大人去上坟,年复一年,无有间断,延续至今。从来没有想过,如今,人到中年,是我给亲人上坟。亲人化做了一方矮矮的坟墓,与枯草黄土相伴,我在外头,亲人在里头。这也是岁月无情。

每到清明时节 ,那种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就会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像天空悠悠飘动的白云,久久的萦绕在心头不肯离去。默默地伫立坟前,风吹落泪珠。蹲下身来,化几叠纸钱,火光泪光中,亲人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在耳畔,在眼前,今生今世不会离开,心中的感觉总是充满惆怅。看着烧纸在慢慢地燃烧,那忽高忽低的火苗在空中跳跃,柔柔的春风轻轻的吹来,那燃烧过的纸屑便会飞旋起来,有的顺风而去,有的又飘落在地上。此恨绵绵无绝期,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只有让那些回忆深深的埋在记忆里,一生珍藏。

人们常说,故人已有自己的世界,他们已与今世的我们作了彻底了断。岁月流失,光阴荏苒,亡灵凄凄,生者哀思,人间天上,阴阳两隔,又何其悲凄!时常迷茫重重,飘然东来,生为谁?为何哭着来到这个世界?是不情愿,还是舍不下前世的纠缠?孤身西去,去又为谁?来去是否真的无牵挂?哀哀清明,恨恨离歌,恍如隔世,冥冥中滋生一种物是人非的幻觉,紧紧缠绕,相伴相随。

总该有一个季节属于苏醒,让逝去的生命随抽芽的枝条走入祭奠。清明节正契合了人们的这一需求:既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亦有冶游赏春的欢乐气息;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之泪,亦有清新明丽的春日盛景;既有细雨纷飞的萧索,亦有花开绕堤的旖旎……至少,春天的绿草和鲜花能倾诉思念的情怀。清明节若不是在草长莺飞的春天,若是在大雁离别、落叶飘飞的秋天,恐怕会徒增更多的伤感吧!在这生机盎然的季节,黄纸里化散的明灭,把真实的悲戚化入虚空。所有美妙的过往所有心灵的悸动,所有生命里无法承载的轻重,都随着一缕缕轻烟,在心颤的瞬间,洇染了生死的界线。清明节,借这一方小小的角落,独自拥有片刻的安静,为逝去的亲人缅怀过往,为亲人的亡灵静静地哭一场。

清明节的情结缘于无法释怀的离别,人间天上从此永不再见的决裂。区别仅是一个在地下长眠,一个在人间徘徊,但最后的归宿仍只是一抔黄土,逃不过灰飞烟灭的夙命。人世间最悲惨的事情也许莫过于此吧。试着告诉自己告诉亲朋不要在意清明节,淡然相对生离死别。人一世只有一次生命,藉着生来表达更为坚强的信念,藉着悼亡来陈述更为坦然的豁达。风过柳丝颤,雨打月影动,没有哪一种感受真的趋于平静。别说看破生死的达观,别说你对红尘不再眷恋。给阴阳和生死一个微妙的平衡:站立的与倒伏的,东来的与西去的,拥有的与怀念的……所有这些蓬勃与沉寂都该是生命的一种时态而已,无所谓永恒也无所谓凋零。既如此,匍匐于墓碑上的和漫步浮生中的,或许只是生命的不同形式而已。

生命的脆弱与悲哀,让人感慨而又无奈。拾取这些生命最后的眼泪,让人体味生的意义,审视生命。生者总是会不断地成为逝者,下一代不断成长,上一代不断地老朽,不断离开人世,这是生物的规律,自然的规律,人类社会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我们常感慨世事无常,人生苦短,只有尊老爱幼,珍惜生命,人生便没有遗憾。只要心中有爱,人生永远是美丽的春天。春是要来的,也是要走的,来则喜欢,去则不悲,才是高人;花是要开的,也是要谢的,开则欣赏,谢则无忧,才是境界。人也是过客,人来人去,美也好,丑也罢,到时侯,都会进坟墓,但也还是有活人来伤悼。多年后,坟墓坍塌,无人问津,与大地融为一体,其实也是一种自在。人总是要死的,花开的时候,拼命绽放,花谢的时候也不悲伤。

这么想着也就释然了。洒脱地生和安然地死,让起点和终点自然地弥合,每一个圆周都是生命的圆满。年年复年年,又到清明时。是呀,柳絮轻飞,柳色青青,梨花胜雪。春色深深里,几许感伤,几许惆怅,想起苏轼《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轻声问自己:人生看得几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