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荷风诗社2024年春季采风作品(二) || 撷择嘉祥之一二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时间:2024-04-06      分享到:


采风之美,惬意之途,不止一次脚下生根,在唯美的世界里,让我们注视了远方。到底是绿圆了太阳的梦,还是太阳晕染了生灵。假如生活乏了诗人,那么,有味道的诗歌就不复存在。抒情与叙事,意境与联象,浪漫与爱恨便没有那么简洁明快。

看似散淡的群居,其实是精神寄托的家园。岂止是惊叹,或者折服,历经千年,倘能激励。这些物质文化遗产,被静养的心轻轻捞起,它的生命力就会大放异彩。

岁在甲辰,初乘清明时节的路段,抹上桃花色的容颜,带着老气的眼神,面对“西狩获麟”这个历史话题,来完善人们想象中的那些祥瑞之气。或个人、或家庭、或群体,共同拥有的山川河流,人为意识。怡情八面、徐徐来风。

银做的山,金做的古寺,才能吸纳四方游客。车过微山湖,往西沿洙赵新河,抵达嘉祥县纸坊镇的青山寺。

坐东朝西的千古名刹顺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地分:泰山行宫坊、三门、惠济公大殿、子母殿、寝殿等。此寺庙原称“焦王祠”,始建于什么年代不详,但传有汉碑已不存,初为祭祀西周焦国君主的祠堂。

庙内现有宋、元、明、清,各时代的石碑众多,其中挂红吐绿的柪榆树抱古碑,引人注目。庭院正中有个石门标志,门中石雕的龙首,从口中涌出玉液,流进“感应泉”。泉水又湲湲地从寺院不知流向什么地处?石门两侧镌刻着一幅对联“山色蔼蔼人间胜地;水声潺潺世外洞天。”

树木掩映的寺院,却显古柏参天、朴实翠青已逾千年;青檀遒劲老辣遮天,阴骘后人;藤树缠枝撩天,时光缱绻……

越往上攀爬,视野越开阔,出上层的泰山行宫大殿,往左边青石小径前行,忽见一天然溶洞,口小洞大,往里深度100米有余,高、宽4至5米。然而,华容如肌肤、钟乳盛一色,阴凉妙哉横生,藏身天下谁知的感觉。据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前,羊山集战役是在这里指挥的。

青山寺山巅设有飞檐斗拱的玉皇大帝庙,颇显碣碑赫然,怪石嶙峋峰峦,令人接踵暇适。是记,25年前我曾来此,那时候只登山顶没进庙,今日相反,看来时光没有交错。

中巴车匆匆赶到武梁祠,原址没有变,汉画像原石没有变,可它的灵魂?依然是“花开时节动京城”。

两汉时期祠堂众多,唯独嘉祥,以武梁为主线,他和三个兄弟产生了“大气”的想法,满载着《史记》中的个别部分,用石刻的表现手法融进祠堂。把精美的艺术眼光放远,把理想化社会放长,雕刻出古代帝王图、荆轲刺秦王、管仲射小白等历史人物、事件。特别是帝王图中大禹、黄帝的形象,多被搬进历史教科书,成中国传统标志性图案。

汉画像石中的隶书字、人物形象、生活场景、以及农耕、车马、海仙神游、长青树旁的鸟兽鱼龙等,皆表现得淋漓尽致,苍劲有力,且绘声绘色。东汉晚期的退隐儒士武梁,他怎么也想不到为母亲建造的,只有几平方米的祠堂,却能影响整个中国,震惊世界。

在我们面前不止是震撼,而是一部承载着艺术成就的精神食粮,同列为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梁祠在唐宋时期开始略有拓本,后黄河泛滥,画像石碑身分地下。清代文人黄易独具慧眼,在荒废零乱的石阙遗址上,发掘出一块又一块汉画像石,且立碑纪念之。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是三座武家林祠堂的合并,又称武氏祠。馆内珍藏的块块列石,以它独特的生命力,跟殷商甲骨文、秦简牍一样,共为中国文化遗产的瑰宝,惟有好好解读,方能让它活起来,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