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龙 | 那年,我从鱼台三中转到王鲁农技中学习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张克龙 | 那年,我从鱼台三中转到王鲁农技中学习

来源:本站    作者:张克龙    时间:2024-04-07      分享到:


人生当中要经历很多事情,有些事情转眼间就忘记了,有些事情却令人终生难忘,我在鱼台的高中生活如今却记忆犹新!那是一九八七年九月开学季,在鱼台三中教学的张克敏哥介绍我到鱼台三中上学。鱼台三中位于清河涯镇,学校分两种学制,一种是农业高中,不学外语,学习数理化,学习农业技术知识,另一种是正规的高中,双制集一校,齐头共发展。由于我在初中时外语成绩不好,所以就只能上农业高中。刚入校时,我被分到一(3)班,班主任是随守元老师,个子不高,精明干练,待人和蔼可亲。随老师教我们语文,上他的课简直是一种学习上的享受,他不仅知识渊博,博古通今,讲起课来风趣幽默,引经据典,而且把语文知识与历史、政治、风土人情、民间故事等巧妙融合,引人入胜。所以在当时鱼台教育行业中也是屈指可数的名师。由于随老师教导有方,同学们对语文的兴趣也十分高涨,我们办墙报,作文比赛,从那时起,我就爱了文学。随老师不仅教学有法,而且还是有担当的人。有一次冬天上早操,集合铃一响,各班纷纷到操场集合排队,以前排好队都是有体育老师喊口令,然后校长或主任讲话,而今天不知怎么了,校长、主任、体育老师都不在,同学们看到排好队没有动静,就要解散,这时身材不高的随老师首当其冲,站在操场上的篮球架底座上,大声说:“同学们,不要解散,我带领大家上操”。然后跳下座台就高声喊着口令,带领同学们把早操上完。此时随老师的形象在同学们的心中又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学校位于清河镇东北,镇南有万福河,河水清澈,流水潺潺,货船穿梭,河中有桥,曾是相声演员说的中国最长的桥,从桥这头开车到桥那头要几个小时。桥南是三叉路口,交通要道,一路向南通鱼城,一路向东通鱼台,一路向西通金乡,桥北通济宁,又是商贸集市,桥西是部队农场营房,每到星期天返校的晚上还能到营房广场上去看场电影。在清河上学的日子里,不仅要学习高中数理化基础课,还要系统学习农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同学们学习气氛浓郁,我也在高一年级获得三好学生,奖品是一个白色塑皮笔记本和三元奖金。别看是三元钱,当是我们的伙食费就是每月三块钱。到了高二上学期末,由于学校要恢复原来的三中,我们农技中的学生一部分留下并入高中制班级,另一部分要转学到王鲁石庙中学的第一农技中。我选择了后者。年后开学,我就到第一农技中报到入学。这个学校也是两校合一,校北部是石庙中学,南部是农技中,当时办理入学手续的是魏增才主任。原来魏主任是刘寨村和我是邻村,觉得十分亲切。农职中的校长是李政老师,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奖章获得者,他教学严谨,政治素质高,艰苦朴素,一身浩然正气,把整个农技中管理得井井有条,教风正,学风正,道德教育抓得好。每逢冬天下雪时,老校长带领师生扫雪,而且还把学校北边的鱼济省道都清除干净,过路的汽车鸣笛致谢。同学们在李校长的教育下得到思想道德的升华。操场上一棵野生西瓜从结瓜到成熟,被同学们用手抚摸得发光发亮不曾丢失,李校长摘下后切成无数小块让师生们共同品尝。一个西瓜的故事在当时传为佳话。李校长给我们讲人生观,恋爱观,价值观,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学生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不要恋爱恋爱再恋爱。”结果我们同学之间没有一个谈恋爱的。

在李政校长言传身教下,学校风气正,学习气氛浓,师生关系亲,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充满大爱的校园氛围。教我们语文的是温和儒雅的马继臣老师,班主任是刚毕业分配的李卫东老师。他教我们班数学,那时刚大学毕业,比我们大不了几岁,高高的个子,魁梧的身材,说话和风细雨,滴滴暖人心。他讲课循循诱导,妙语连珠,就连枯躁乏味的立体几何都能讲得生动活泼,那时我们爱上的又是李老师的数学课。每到周六,李老师都要开班会,把学习的重要性,人生观讲到同学们的心坎中,与同学们谈心交友打成一片。特别是以陈靖为班长,张广兴为副班长的班委会,宋淑锋为团支书,我为副手的班团委经常到李老师的宿舍开会学习,与李老师既师亦友。三年的高中时光虽然短暂,在人生的道路上影响深刻。我们大部分同学虽然与心中理想的大学无缘,但毕业后在各自的岗位上大显身手,有的成为企业老板如李恒、宋淑峰、马德安等,有的成为国家公务员如张健、邓长新、谢关顺等,有的成为推广农业技术的带头人如冯振飞、田磊和我。如今,三十多年岁月蹉跎,似水流年,青春一去不返。校园时光已是遥远的如烟往事。每每忆起当年,内心从未淡忘,那青涩的青春年华,学生时代的生活深深地刻在了脑海深处,岁月再深,永远也不会抹去的是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