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振江 | 我在青岛见到大海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尚振江 | 我在青岛见到大海

来源:本站    作者:尚振江    时间:2024-04-09      分享到:


大海的浩瀚无际,大海的波涛汹涌,大海的气魄力量,对一个长期在内陆生活,没见过大海的人来说,是无法体会到的,只有亲近接触了大海,才能真真切切地被这大海惊心动魄气势所震撼。

我第一次见到大海,是在2001年8月25日到青岛,亲自送儿子上学才得以实现。

这年儿子上学到青岛, 作为父亲的我,想到儿子年龄尚小。又是第一次出远门,不放心便和老伴商定,我俩亲自送儿子上青岛去报名上学。我记得,我记得,我们是从济宁火车站窗口购好车票,然后晚上九点来钟,从济宁火车站上车,乘坐从菏泽曹县方向开往青岛方向的5052次普通绿皮列车,经兖州站、到济南、再一路东行过淄博,淮坊、高密、胶州、四方、经过一夜历时近10个小时,行程671公里、到达了青岛火车站。

我记得坐这一趟列车,感觉最为难受和显得时间漫长,虽说是普快,但行车速度好比似蜗牛,走的是真慢,不仅大小站都得停,有时到了大站,还得开到岔道上,给别的特快列车让道驻停,往往是一停一二十分钟,甚至长达半个小时还多,那真是“度时如年啊”!就这样这趟客车咣咣当当整整走了一夜,用了近10个小时,好不容易才从山东最西边的菏泽跑到了山东最东边的青岛。八月底的天,在内陆不显,可火车越往海边开,感觉这个夜晚的天,风也大天也显得冷嗖嗖的,我们到了青岛火车站已是第二天早上七点多钟。

初次到青岛,人生地不熟。但这次运气还好,幸亏在坐车时通过说话拉呱,认识了两位济宁嘉祥的老乡,他俩到青岛的黄岛去打工,我们一路结伴而行,跟着他俩,出了青岛火车站口,然后又搭乘青岛公交,向南到海上轮渡客运站,然后坐海上轮渡,横渡跨海到青岛西海岸的黄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真开眼界啦,这海上轮渡可真大,上边客舱里坐人,下边是停靠车辆,凡是去黄岛的汽车,开上轮渡停泊舱位。

我们攀登上了客轮二层舱室,当我站在海上轮渡甲板上歇息,仔细地观察大海的模样,这也是第一次近距离地观看大海,随着汽笛一声长鸣,轮渡便解缆缓缓离开了轮渡码头,一头扎进了碧蓝无尽的大海之中,我站在轮渡客舱的甲板上,迎着习习的海风,看那大海辽阔而一眼望不到边,真是海天共一色呀!望天空湛蓝、看海水清澈、客轮荡起了层层的白色浪花,近岸处青岛特色的红瓦楼房,现代化的大厦高低层叠矗立于岸边映入眼帘,近海岸边白色海鸥成群结队,啾啾欢叫着,盘旋飞跃在海面上,再远看停泊在海上的大海轮大军舰,这景色真是太美啦。

海上轮渡在海上行驶了大约半个多小时之后,我们便到了位于青岛西面的黄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也称青岛的西海岸,好像从黄岛的薛家湾渡口停靠后,我们离船上了岸,当时的黄岛还正处在繁忙建设之中,大批的土地被施工铁皮挡板圈围征用,施工的车辆在路上来回的奔忙,一座座工业厂房正在拔地而起,有海尔,奥克玛等等一些国家著名企业大公司一闪而过,我们乘坐的公交客车,七拐八弯,就来到了儿子上学的地方,位于胶南市大珠山半山坡,嘉陵江路425号的“青岛滨海职业学院”。

我们在学校里安顿好后,第二天一大早,一家三口就去了离学校不远的黄岛金沙滩景区,在景区里我们又近距离地接触观看了大海,我站在海边,眺望那大海辽阔无边,看大海的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颜色不断的变化,一会儿湛蓝透清,一会儿又变得墨绿色和晖黄一片,真是这大海瞬息万变气象万干啊!再看那大海层层白花花的排浪,由远而近拍向了海岸,浸渗透海滩无声无息,拍击到岸边礁石上,则发出震天动地的巨大声响,大海形成了有规律潮起潮落的海潮,涨潮时前浪推后浪,很快就淹没海中礁石漫过了海滩,到退潮时海水哗哗地退出去很远,一些海螺蛤蜊,海中小鱼虾和小螃蟹,以及些海贝,来不及随海水退走,而留在了细软的沙滩和礁石上,这时候长期居住在海边的人们就抓紧去赶海,捉挖这些海货,来烹饪烧烤细品尝鲜,拣拾那漂亮的海螺贝壳还当作把玩的装饰品呢。

我们在金沙滩景区,置身于大海之怀抱之中,我们全身心地扑进大海里,欢快地逐波随浪,与海水亲近共吻,我们赤足行走奔跑于细软柔和的沙滩上,拣小海螺小贝壳挖海蛤蜊,捉小虾捞小螃蟹,玩得不亦乐乎,在秋日温暖的阳光下,我们躺在细软温暖的沙滩上晒太阳,放眼观看远处海上的打渔船,近处海滩上游人如织,看人们跳进大海的喜悦,在沙滩上欢快奔跑的身影,爽朗的笑声,这里面有很多的人们,都是初次见到大海吧。

我们一家在海边玩了整整一天,到了傍晚夕阳西下,我们才返回学校住处。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与儿子告别,在青岛火车站等车的空余时间里,我和老伴又到了离车站不远的栈桥景区公园去游玩。青岛栈桥公园在青岛市中心,在火车站东边,路程大约二三里路不远。青岛栈桥公园位于青岛中山路南端,是青岛市著名的风景区之一,栈桥长约400米,宽8米,从岸上伸入大海,栈桥两边石块砌成,路面是铺平的水泥路面,两边粗粗的铁索连挡住,以防行人掉入海中,桥两面竖有对称的防风浪造型路灯,尽头是绿色琉璃瓦覆盖,24根红漆柱子支撑,拱梁翘檐,富有民族风格的八角二层凉亭,走进亭子内,望看中间是高高的圆穹房顶,雕工画图精细,绘有古代海神画纹,里面还有展品,据说该“回澜亭”始建于1891年,是清顾命大臣李鸿章所建,是为历朝海军运送军需物质通道所准备,后来德国,日本侵略中国军备所用码头,1938年1月11日,日本侵华就是从这个地方登陆的。

虽然送儿子到青岛上学已过去二十多年,儿子也已早早毕业,离开了青岛,并已参加工作多年,但是这次青岛之行临近观大海,这段经历至今历历在目清晰在心中,记忆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