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西同 | 父亲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甄西同 | 父亲

来源:本站    作者:甄西同    时间:2024-04-09      分享到:


当父亲从重症监护室转到病房时,已在监护室昏迷两天三夜了。好在医生们全力以赴抢救,才保住了父亲生命。  

 转到病房的父亲完全变了个人,面部煞白煞白,脸上的颧骨高高隆起,眼睛深深陷了下去,头上的白发增添了许多。

虚弱的父亲慢慢睁开双眼环视一下,干裂的嘴唇动了动(医生嘱咐不让父亲喝水)。我和母亲站在病床旁,听父亲在问:“我怎么躺在这里?”

母亲说:“这里是医院,是那几位老哥拨打120救护车把你送到这里的,要不你就没命了。”母亲脸上带着一种怨气。

“那几位老哥呢?”父亲问。

母亲说:“他哥几个走了,我和儿子在这里陪护你。”

“我那个公文包哪?”父亲问。

“这不在这里面吗?啥时候忘不了那个破公文包,差一点命都没了,还要什么公文包?”母亲说。

虽然母亲有些怨气,但母亲还是把那个退了色泛着黄的公文包递到父亲面前。

公文包里装有几本法律书籍和调解书。

父亲工作在法院政研室  ,虽然他没亲手审理过一起案件,但他调解过的案件不计其数。

由于工作性质,父亲对涉及人们生活中常用几部法律,比如《婚姻法》,《经济合同法》,《土地承包法》等内容掌握及其娴熟。

父亲秉性耿直,爱钻死牛角,特别涉及到法律方面,他丝毫不让步。

父亲是法院审委会委员,在对某个案件定性适用法律时,他总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他痛恨“人情案”,“关系案”。在会上常常与某些人挣得面红耳赤。

是父亲的秉性所致,还是身体原因。反正父亲过早办理了内退手续。

退休后在家的父亲像得了场大病,整天无精打采。有时会因一件小事与母亲大吵大闹,甚至上纲上线,用法律来说服母亲。争吵过后败下来的总是母亲。

一天母亲对父亲说,听说咱县又修建了一处公园,公园里专门为老年人建起一处游乐场,设有棋牌室、图书室、还有健身器材。天天人员爆满,说书的,唱戏的,开直播的,打太极拳的等等。父亲听后笑了。

母亲给父亲准备了马扎,水杯,毛巾,一台收音机还有一辆老年车。

第二天父亲带着这些东西去了公园。

一连几天父亲像变了个人,很开心,并嘱咐母亲天天按时做饭。像当年去法院上班那样一刻不能耽误。

又过了几天,父亲回到家中,找了几本法律书籍,并要母亲找到了陪伴他多年的公文包,把书一一放在公文包里。母亲一脸茫然。

母亲问:“你这是干啥?”

父亲笑着说:“天机不可泄露。”

一个礼拜天的下午,母亲和我来到公园。一眼望去父亲被几十个人围着,有站着的,坐着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当母亲和我来到父亲面前,一下子明白了,父亲在给大伙普及法律知识。

怪不得父亲这几天这么兴奋,原来父亲又找回当年的那种感觉了。

母亲每天除了按时做饭外,承揽了一切家务。

父亲患有冠心病,做过搭桥手术。这种病怕劳累,怕激动,心情要舒畅。这也是母亲迁就父亲的一个原因。

周末的一天,吃过早饭的父亲正准备出门。天空下起了雨,他叫母亲找出车衣,准备去公园,母亲和我极力劝阻:“雨下这么大,明天再去。”

执拗的父亲说:“不行,我昨天和一位老哥约好今天在公园见面,老哥有事找我,咱不能失言。”

母亲说:“再约好,雨下这么大,那位老哥也能理解。”

我说:“爸,要不这样,雨停下来,我带你去。”

临近中午,雨小了些。父亲催促母亲赶快做饭,并对我说:“雨一停,咱爷俩就去。”

正说着,一位穿雨衣的老人来到我家。父亲一眼认出,来者就是昨天约好的那位老哥。

父亲对母亲和我埋怨道:“我说和这位老哥约好,你们还不相信。”

老人脱下雨衣,拉住父亲的手说:“老弟怎么责怪她们,怪就怪我,是我来求你办事的。”

父亲把老人让进客厅。

这位老人70多岁,老伴死的早。老人含辛茹苦把两个子女拉扯大,成家立业,没什么负担,再想找个老伴,给晚年生活增加些幸福感,子女死活不同意。

心里一直有个结的老人整天闷闷不乐。在公园结识了父亲,知道父亲是从法院退休,比自己懂得多,于是和父亲约好今天在公园见面 ,没想到一大早下起了雨。老人知道父亲不可能来公园了 ,所以几下打听,奔家来了。

父亲就这样每天去公园,还聘请县书法协会的领导撰写了几个字:法律咨询处。牌子挂在棋牌室门口。

两年来父亲为人们免费解答法律疑难问题2000余人次,用自己退休工资编写打印普法知识手册500余本。

父亲由于长期劳累病倒了。

这就是我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