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龙宽 | 星火照耀文学路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徐龙宽 | 星火照耀文学路

来源:本站    作者:徐龙宽    时间:2024-04-24      分享到:


文学,是许多人心中璀璨的梦想,而文学社,则是追逐这梦想的港湾。它宛如夜空中的繁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学社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文艺繁荣的道路。它们是文学的摇篮,孕育着无数佳作;它们是思想的熔炉,锻造着文学的灵魂。从古至今,文学社见证了中国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它们不仅是文学交流的平台,更是培养文学人才的摇篮。在这里,无数文学爱好者汇聚一堂,共同追求文学的梦想。文学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文人墨客常常聚集在一起,以文会友,切磋技艺。这些文人们组成的诗社、词社等组织,就是文学社的前身。“五四时期”,出现了众多文学社团,如创造社、语丝社、新月社、湖畔诗社等,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力量。

星火文学社创立,是基于6位文学少年在学校餐厅的一番话。当时学校的餐厅是露天的,建在一片杨树林里,一排排水泥修筑的方台,好像墓碑一样,整齐地排列在小树林里,这就是我们的餐桌。

 “露天厨作泞,沙地水生池。”春去秋来,树叶,鸟屎,雨水,冰雪,灰尘,饭渣,汤水,以及从家里带来的各式各样的酱豆子咸菜,像争夺阵地一样,都曾霸占着这脏兮兮的水泥平台。这还不算什么,最主要的是学校近一千多名学生,要争夺这区区一百多个水泥平台才是每天上演的大戏。然而,这简陋的环境催生了几位少年对文学的热爱。

 吃饭时,几个人商议创立一个文学社,为全校同学提供一个交流文学的平台。文学社名字取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91年秋天,星火文学社正式成立,成员有:徐刚、徐龙宽、张延方、王英剑、高明友、井跃博六人,后来又有常艳、杨敬华、张爱华、梁琳、乔明辉、翟士峰等同学陆续加入,鼎盛时期会员多达150多人。

文学社中,有的同学负责联系教务处,借用学校里的油印机。我和井跃博负责统筹文学稿件,审核、修改。字体好的同学张延方、张爱华负责刻蜡纸,梁琳和杨敬华负责插图。高明友,王英剑、常艳、翟士峰等同学负责印刷,将印刷好的《星火》社刊分发给会员和其他班级同学。

大家各司其职,共同为文学社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文学社的成立,填补了梁山四中自建校以来,没有文学社团的空白。社刊的诞生让同学们的热情如火焰般燃烧。每次印刷出来的《星火》社刊都被一抢而空。大家贪婪地阅读着,那些发表文章的同学更是倍加珍惜。作文课也因《星火》社刊而变得格外精彩,好多不喜欢作文课的同学也投入地听老师讲授写作方法了。教务处老师看到《星火》社刊所起的积极作用后,专门购买了一台新的油印机,给文学社使用。这台油印机的投入使用,使得我们的印刷效率大大提高,也为文学社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星火》社刊的成功发行,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写作热情,也让我们文学社的成员们更加团结一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我们邀请了作家贾祥伦来校做文学讲座;积极组织同学参加《中学生报》《中学生博览》组织的征文比赛。定期举行文学社成员座谈会,推荐会员作品在《中学生报》《中学生博览》《中学生学习报》《六月》等报刊上发表。带领文学社成员去县文化馆听专业作家的讲座。这些经验和能力对我们的未来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高二下半年,我收到了县文化馆一封信,是梁山著名作家岳宗周老师写给我的。信中大致意思是,看到有一个同学带给他的《星火》社刊,里面有三篇文章,写得很精彩,《小作家报》拟采用,希望我用稿纸誊写清楚,邮寄给他。另外他希望我能到文化馆去找他。接到信我特别开心,趁周末休息,骑着自行车去了县城。这一次,也揭开了我和岳老师长达十几年的交往,从岳老师身上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古人此语,诚不我欺。爱好是一种兴趣,要想有所获,还需脚踏实地,《星火》社刊,便是我们这群少年脚踏实地,实现自我梦想的心灵净土,也承载了我少年时期的乐趣。

1992年,高明友的文章获得第四届泰山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奖赛优秀奖;徐龙宽的作品《黄河水流过我家乡》获得《中学生博览》征文优秀奖;1993年,徐龙宽的散文《家乡的水》获得了由《中学生报》主办的第五届泰山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奖赛高中组一等奖。井跃博、王英剑、张延方、翟士峰等同学的文章也在不同报刊上发表。为此,校长专门召开了全校师生大会,肯定了《星火》文学社所起的积极作用,并在大会上为我们颁奖。这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也是文学梦想的一个里程碑。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出自伟人口中的名言,一直激励着我们这些少年,在心里埋下文学的种子,每天进步一点点,让它发芽、成长,开出五彩斑斓的小花。高三下半年,学业繁重,我们第一批文学社的成员,陆续退出了《星火》文学社,将接力棒传到学弟学妹的手中。虽然我们离开了文学社,但是文学的种子早已深深扎根在我们心中。我们依然热爱文学,依然坚持写作。

文学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美好,充满了诗情画意。文学的种子,是生命中的瑰宝。让我在纷繁世界中保持清醒;给予我无尽的温暖,让我在寂寞时找到慰藉。它是我心灵的寄托,是我情感的宣泄,是我思想的表达。它让我在文字的世界里自由翱翔,让我在文学的海洋里畅游。它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它是我的精神家园,是我的灵魂伴侣。

时至今日,当年文学社的成员有的做了教师,有的做起了生意,有的成了货车司机,有的成了小有名气的作家,有的成为歌词创作者。大家各自在不同的赛道上忙于自己生活。我现在建立的文友群依然沿用着《星火》这个名字。在这个群里,我又结识了许多五湖四海、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分享文学的快乐,探讨文学的奥秘,还办起了属于自己的文友电子报,这就是长大以后的“星火文学社”。多年来,星火文学社,一直是我心中的一粒火星,它将永远闪耀在我的文学天空,让我一路走来,不再寂寞。也愿这星火,继续闪耀,照亮更多人的文学之路。

(后记:时光如刀,删减了记忆,当我想寻找一本《星火》社刊或者印章、照片时,广发求助帖在高中同学群里,大家如我一样,都没有保留下来。只有一张当年星火文学社成员和校领导的合影,星火文学社连个纸片都找不回来了,但是那段青葱岁月依然在我心里熊熊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