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青 | 我家有女初长成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王海青 | 我家有女初长成

来源:本站    作者:王海青    时间:2024-04-27      分享到:


前言:多年来,断断续续,写了数篇与女儿有关的文字。这些文字,长短不一,虽然在文学方面的功力还显薄弱,但是都出于真实的情感。现今集于一处,算是一份时光的纪念。

 

一    暖暖女儿心

昨晚睡前,女儿在微信朋友圈发了奶奶在嘉祥石雕广场的照片。一眼看去,照片上碧空如洗,暖阳普照,天地空旷,给人一种很美好的感觉。这是一个普通的秋日,这又是一个美好的秋日。女儿在照片上方写着这样几个字: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她用九个字写着对奶奶深深的感情。三幅照片,九个字,让普通的人感到滑稽,甚至有点好笑。臣、祖母,还有无以至今日这样的文言,都说的什么?现在的00后可够奇怪的。其实喜欢读书的,特别是熟悉古文的,对这九个字或许感到眼熟。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出自西晋文学家李密的《陈情表》。这篇上奏给晋武帝的表文流传了一千七百多年了,还为一个17岁的女孩所称引。李密的《陈情表》为何有这样大的魅力?能够穿越时空,引起后人的共鸣。这是因为《陈情表》浸润着血脉亲情。文章先从李密幼年的不幸遭遇说起,父亲早逝,母亲改嫁,自己从小便与祖母相依为命;然后写祖母如今年事已高,又疾病缠身,需要自己的照顾;接着叙写虽然愿意奉诏,但是祖母的病情日益严重,自己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最后表明自己愿意报效皇上,只是希望先奉养祖母,而后尽忠。可以说一篇《陈情表》以真实的情义,不仅在当时使晋武帝折服,也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李密的《陈情表》是女儿中学时学过的课文,她之所以喜欢这篇古文,当然也是因为里面蕴含的真情。

李密对祖母感情的深厚,在一定程度上也唤醒了她内心对奶奶的情感,故而才有她微信朋友圈“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的引言。也难怪,女儿自出生就得到奶奶大量的照料。吃喝、衣物、玩耍,除了妻子的关照,就是奶奶的管顾了。她大概记得小时候,周围邻家很少有小孩子,她对奶奶说,没有人给我玩,奶奶对她说,我给你玩;她大概记得没完成作业时,奶奶说的顺口溜:白天串门子,黑天补裙子;她大概记得上初中时,早上奶奶给她做了可口的饭菜,而爸爸则常常白水煮面条;她大概记得分屋分床,她胆小,不敢自己睡,让奶奶又陪了好长时间……她从小就是个重感情的孩子,这一点一滴,都让她觉得奶奶是世上最亲的最近的人。

奶奶不易,看大了她,又看大了弟弟。弟弟上学了,奶奶眼看,就要自由了。才自在了半年,竟摊上了爷爷生病。爷爷先是脑里长了胶质瘤,后是脑梗,好好一个健壮的人,被折磨的不得安宁。本来爷爷脾气不好,又生了病,更难相处。奶奶也跟着遭罪。跟着爷爷上街锻炼,每天要走很多路。晚上睡醒一觉,为给爷爷挠痒、疏通血脉,得忙活两三个小时。人是又困又乏,有时还会遭到爷爷的责骂。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年多。这半年,爷爷话不能说,路不能走,卧在床上,没有了意识,成了植物人。更是苦了奶奶,伺候吃喝、洗晒尿布……七十多岁的人,一天到晚,就是一个忙。有点闲空,自然会生憋闷之感,生活太缺少乐趣了。姑姑来,还好点,但次数毕竟有限,就是微信通话也很有限。爸爸也很忙,忙这,忙那,连个拉呱的空都很少。奶奶有时就“抱怨”:“这倒好,还不如以前,能坐在一起说个话。”幸好,她教会奶奶摆弄手机,看快手,总能聊解一时的郁闷。

奶奶的苦闷,女儿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总想着能让老人出去溜溜,放松一下心情,开心一下。前两天,她就给我打了招呼,让我给电车提前充电。开始我不是很在意,我知道她上高三很忙,这个想法未必能实现。谁知周六吃过早饭,她还真开了电车,带着奶奶去了嘉祥石雕广场。中途,还专门拍了照片,发给我。也许很长时间不出门的缘故,一旦卸下生活的重负,奶奶的高兴就在不动声色的神情里了。

昨天,女儿不仅带着奶奶去了嘉祥石雕广场,还去了星河湾的超市买东西。坐电梯时,奶奶一只脚踏上去,另一只没及时跟上,险些摔跤。所幸,有女儿扶着。回来时,她们还在镇上的小餐馆吃了麻辣烫。

到家,母亲对我说:“俺闺女俺儿也不如俺孙女。”晚上,给我爱人也这么说。姐姐来了电话,她还是这样说:“俺闺女俺儿也不如俺孙女。”

母亲说,还想去嘉祥高铁站口看看,听说那里很热闹。我想,抽个时间我得带着她去。(写于2023年10月22日)

 

 

二    黄黄院中葵

女儿正上高二,离高考还有一年多的光景。初中、高中六年,眨眼即过,时间可够快的。离高考近了,就会冒出一些与高考相关的美好畅想,比如“一举夺魁(葵)”。她应该是听别人说的吧,在家里种下葵花,花开好运来。
    今年三月份,她网购了一包种子,就种在家里的花盆里,置在阳台上。这些种子黑、小,与我们过年时吃的小瓜子并无两样。它会长成什么样?让我心中有些期待。慢慢的,我就看到了它们发芽、长茎、抽叶。这些葵花数量不算少,两盆足有二十多棵。时日久了,高矮、粗细长的参差不齐。我时不时地给它们浇些水,日子就这样悠悠地过。
    五月下旬,第一朵葵花开了,让人心上有一种惊喜。焦黄焦黄的花瓣,柳叶般细长,我数了数,竟有十九片之多。接下来,过了几天,才有第二,第三朵相继开放。到了这个六月,临近高考的时候,它们竟几乎全都开了,大的如巴掌,小的如硬币。只有两三枚还是花苞,这两天怕是也要开了吧。这真是恰逢其时。
    它们都在向世界展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无论在明晃的月色里,还是在朦胧的暮色里,它们挨挤在一起,水灵亮鲜,很是抢眼,不容人忽视。这些葵花,晃动在光影里,一时让我想到昙花,李小龙的昙花。少年李小龙是汪曾祺小说《昙花.鹤.鬼火》的人物。其中第一个故事,讲了邻居送李小龙一盆昙花,他老是想着盼着昙花开,欣赏一番。上学前、放学后,睡觉前、清醒后,白天、晚上,什么时候他都去瞧瞧,那种对美的期待、盼望与追求,深深地印在我心上。一个人对生活应该有一种浪漫的渴求,对理想有一种痴迷的追逐,对美好有一种执着的向往。这才是真正有味道,充满希望的人生。
    黄黄院中葵,青青女儿心。

(写于2023年6月7日)

 

三   女儿与高中作文

女儿,上高三了。

或许是因为我喜欢文学的缘故,女儿昨晚从手机微信上发给了我有作文那一面的高中试卷。大概想让我看看,发表点看法或想法。这是材料作文,材料是两句话:人生不是一条轨道,而是一片旷野。人生是一条河流,顺着河道才能奔向远方的大海。然后问这两句话引起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让根据自己的理解作文。

看到这些,我来了兴致。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微信上写道:人生不是单调的、乏味的、枯燥、呆板的轨道,而是一片旷野,尽可享受一草的碧绿,一木的挺拔,一花的美好……

人生是一条河流,要知道河道即为人生的方向,只有明确的方向,才能到达远方的大海。人生的方向,指的是人的志向,就是让你想起就激动的事情,是你愿意耗费心血孜孜不倦的事情。有的人一生也没有志向,东一头,西一头,什么都干干,什么都摸摸,终究不知自己是谁,从何而来,又向何去。这也就决定了他到达不了远方的大海,欣赏不到壮观的风景。

我之所以写这样两段话,当然基于我对作文的兴趣,还有一个心思,就是想通过这个机会,和孩子进行精神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交流,以期达到她认识上的提高。

    我还是想的简单了,认为自己的认识与理解“高妙”。她一说自己的想法,我才知道自己理解上有一定的偏差。特别是对人生“轨道”与“旷野”的理解,她说关于“轨道”与“旷野”,指的是人生的选择不是“轨道”的单一,而是“旷野”的丰富。我却着重强调“轨道”“旷野”本身的性质,希望人们注重生活的享受。我感觉命题者本身更倾向于女儿的解读。

还让我吃惊的是,女儿对作文题目的拟定。她说自己的题目是《轨道不足矩,顺流奔远方》,十个字,就高度简洁概括了题意的中心。有点对仗,真不瓤呐。好像觉得自己有点老王卖瓜了。作文好,不但在于内容的新鲜与新意,还在于题目的独特与别致。这是毋容置疑的。总之,好作文的核心,就是创新。需要的是不断加强文化修养。(说到文化修养,我想到女儿说的话,她说自己写作文时,用了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人们对世界、社会、人生精粹的认识,为人了解、欣赏、认同,才能化为自己思想文化的血液。)

当天晚上,女儿还发给我一个关于作文的截图,仍然是材料性的。材料大意是一年轻人的自行车坏了,他要扔掉。他的祖父建议他自己学着修,年轻人不以为然。他的祖父说,什么东西坏了,都扔掉,脑子与灵魂坏了,也扔掉吗?这里面似乎隐含着一个哲理:不能随便丢弃一些东西,要重视调整修改。女儿提炼了几句与作文有关的警句,真是让我再次吃惊。“盲舍不可取,精修方正道”“盲舍是失败者的墓志铭”“精修是成功者的里程碑”我的天,这三句让我生发两个联想。如文学中的“炼句”,文学讲究个炼,炼字、炼句、炼段、炼篇,一个炼,包含着丰富的内涵,需要长久的累积与锤炼,不是朝夕之间可成。不炼,不足以产生妙字、妙句、妙段、妙篇。

我还想到北岛的名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女儿的后两句,应该是北岛诗句的化用。这一化,化出了别样的味道。好的文章在新的表述之外,需要文化的含量。有了文化的含量,文章的品质自然会上升。

因此事,我冒出一个想法:要是女儿往文学的方向靠一靠,也应该能写出更精妙的文章。她有扎实的根基,受过不少传统文化的滋养。她要是成了我文学的小伙伴,就好了。 

(写于2024年4月26日)


四   家有千金

 

     女儿叫王锦,名字是我取的,锦字意为精致的,色彩鲜明华丽。名字里有我的希望,真希望她能够与众不同,出类拔萃。她今年7岁了,上小学一年级。有句俗语说的有些道理:孩子是自己的好。有时无事闲坐,我就越看越觉得她如一头小鹿可爱。这种感觉真是惬意。犹如欣赏自己写的一首最得意的诗。一种幸福流遍我的全身。让我灰色的现实充满阳光的迷人。

      她是二零零六年上苍的微笑,是那个夏天我生命萌发的绿意。她一步步走近我,让我感受到生命降临的惊喜。时间过得真快,七年弹指一挥间,她是如何一夜之间长成一个活泼的小姑娘。我开始想,一点点地想,一些零散的细节就在出来。

      只记得出生的时候,她的身体是那么小,让我不敢摸,不敢碰。我好像只抱过她很少的几次,真后悔没有多抱她几回。她的样子是怎样的,只记得脸有点长,眼睛小,肤色白,像她的妈妈。她夜里有时哭闹,都是她妈妈照顾。我不知怎么往床上一躺老是发困,只想睡觉。想想自己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真是愧疚万分。

      很快,到了百天,我们就去照相馆给她照相。她有一张照片,我印象最深。她骑着一匹红的塑料马,脸已经没有出生时的瘦,白白胖胖的,额头上让照相的点上了一个红点,穿着厚实的花棉袄棉裤。还有一张照片就是我们小家庭的全家福。我站在旁边,她妈妈抱着她,她就在我们之间,感受着冬天我们给予她的温暖。

      她大概两岁的时候,竟然会背骆宾王的那首流传甚广的《咏鹅》了。那时我在自家的屋顶上,母亲在当院中抱着她。我心底有一种喜悦,也有一种骄傲。后来,我们夫妻利用生活中的零碎时间引导她背了一些古诗,童谣,她的每一次进步,都让我们感到由衷的自豪。

     她三四岁的时候,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吃。荤的,素的,没有她不吃的。吃的还特别多,好像没有饱的时候。我真担心撑着她。别人家的孩子都得哄着吃,她不需要哄,你只要用筷子夹着东西,她的嘴巴都笑纳了。吃饭的问题,真让人省心。

     她还有一个让我难忘的事情。在春节时候,来了很多亲戚。她站在一个高高的台子上,表演了好几个节目。又是背又是手舞足蹈,还在表演结束后,说:“谢谢大家。”引得亲戚们哈哈大笑,赞不绝口,都说:“这个小闺女还真管。”让带来孩子的亲戚羡慕得要命。都问:“你们是怎样教的?”真是让我们挣足了面子。

      她五六岁的时候,该上学了。我们夫妻俩都是代课教师。她也有意无意受着影响。有小朋友在我家玩的时候,她就拿着一根小棍,指着我们张贴在门上的拼音图,说:“我们来上学的吧。”有时我们也被拉来当小学生,坐在凳子上,板板整整的,她一本正经地领着我们读拼音。还真像一个小老师呢。

      她上学了,字写得还蛮认真,工整干净。她还喜欢画画,画了几张,说不上有模有样,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她有时就说:“爸爸,给我贴到墙上。”她还认识了很多字,都是通过看电脑上的动画片(动画片下面有汉字)学会的。现在教她语文的是张成雪老师(张老师还是我小时候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又擅长教小学低段,我们夫妻俩还是比较放心的。

      希望她自由健康成长,希望她在学习上给我们的生活锦上添花。(写于2012年)

 

五  我家有女初长成

 

一晃十多个年头过去了,女儿已长得亭亭玉立。让人感慨,时间过得真快,恍若昨日。从一棵娇小的小草,长成一棵茁壮的小树,生命多么神奇。不感觉自己一步步老去,只感到另一个生命生机勃勃,满含着少年的朝气与阳光。

女儿与小时一样,还是一副好胃口,吃啥,啥香。好吃,几乎没有禁忌。小嘴一张,一律笑纳。口福不浅。只是对鸡蛋拒而远之。也不知道她啥时吃够鸡蛋的。让大人们觉得不可思议。有时劝她,她也不听。只能由她去了。她吃饭来者不拒,让我常常担忧。小孩子不吃饭固然让人焦虑,操心,吃得太多,也让人有点不安,唯恐撑着。我一向认为,吃饭不宜太饱,只要七八成即可。这想法更增加了我的担心。不让她吃吧,又怕她饿着。以后得让她知道,吃饭不能暴饮暴食,要适可而止。

因她好吃,怕她太胖,又想培养一下她的气质,我们给她报了舞蹈班。从二年级暑假,就开始学习。最初是拉丁舞,后来是中国舞、民族舞。几年来,她学舞还挺入心的。学得也挺带劲。初学时,有的动作学不会,她不想去。我们劝她,她硬着头皮去了,两三次后,没想到她竟然学会了。这次的经历坚定了她学舞的信心。此后,她越发的喜欢学舞了。有时晚上还要练一练。有时也让我们帮她练习。一个人只要对什么有了兴趣,何愁做不好呢?到现在,她考过两次舞蹈等级证。前不久,她还上济南表演了一次。对她来说,学舞好处不少。保持体形,改变气质,还能增加自信。

女儿都上五年级了。平时我还真没下功夫,好好辅导她的学习。内心有时就隐隐有些忏愧,感觉没尽到责任。她的文化科学得还行,在班里还靠前一点。每学期都得一张奖状,比我小时候还牛(我小学阶段才得过一张奖状),就是学习的心性不是那么稳定。这是她学习潜在的缺点。需要逐步转变。以后空闲多一些,我会尽量在学习上给她引导,疏通。

她喜欢文化快餐,像快乐大本营,一年级,爸爸去哪儿了之类。我总感到那太肤浅,哈哈一笑之后,所得极少。我就利用上下学接她的途中,引导她背一些我熟悉的优美的诗词,增加她传统文化的修养和功底。如“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泰戈尔);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汪国真);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食指的《相信未来》;李木生的《野草的呼吸》等等。她有时贪玩,极不情愿。我就趁她心情好的时候,向她渗透。有时我也怒其不学,不能领会我的良苦用心。但只能一步一步来,尽力而为。

最近,她也尝到了一点甜头。前几天,她们语文老师说起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时,她在其他同学不知所云的时候,首先说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小小的回答的优越,让她十分高兴。回家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我。我鼓励她,“看,有用了吧。以后跟着爸爸好好学。”还有一次,是她在试卷上的课外阅读理解上碰见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她用手对我指了指了试卷上的词,张口道:“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信手拈来的骄傲就在她朗朗的诵读声中了。在尝过甜头之后,我想她会慢慢喜欢上传统文化的优美,并且慢慢学会欣赏,品味。

我家有女初长成,生机勃勃,郁郁葱葱,满含着朝气与阳光。让我自豪,让我欣喜,并满怀兴致写下以上文字。

(写于2017年1月9日)

 

六  致女儿的一封信

 

王锦:

     虽然时常和你说话,总觉得意犹未尽。我们的交流不算少,总体上沟通的还可以。从我心里来说,我对我们父女间的互动基本上还是很满意的。

    在前两三年的时候,我没有这样的感受或心境。前些年,我想给你检查家庭作业,你不让看。我是多么的着急与发愁。那时你的成绩说不上多糟,但也说不上多好。尤其你在三年级的时候,由于作业量的增加,字写的一塌糊涂。潦草更加剧了我的担忧。学语文,字写的差,是一个大缺点。还好,自从你上了五年级,这种情况有很大的转变。我的焦虑也变轻了。多么可喜的变化啊。我表面平静,心海却掠过阵阵清爽的风。我向来少有悲喜,对一切都看的淡,为你的进步,我的心不禁有一丝跳动的骄傲。

     这几年来,你的表现很好,无论学习上,还是生活上。让我高兴,让我欣慰。我倒不看重你在班里的排名。靠前当然更好。一般也可以。不是我不喜欢你领先,而是我不想给你太多的压力。我还有一个理念,就是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有稳定的学习心性,要有勤奋努力,积极乐观的精神。这样的人迟早会成功的。因为她具备了成功必备的元素。我欣赏那种相对自由的教育,不急功近利,润物细无声。只是希望你有一颗进取的心,学习、做事都有坚定的信念。这样何愁未来不美好?

     你有很多优势,学习态度端正,声音动听(可以练习朗诵),还有跳舞的业余爱好。有时还喜欢看看书。这些优势发展下去,就能让你的生命丰富多彩。我希望这些优势的种子都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关于看书,我还想说几句。我向你推荐一些书时,你说,那不是你这个年龄看的。我认为这个观点并不对。书籍的世界是没有界限的。虽然由于年龄小与经历的浅淡,多数孩子看内容深些的书籍不合适。但什么都有例外。读书也需要天赋与缘分。比如作家张爱玲十二三岁就能深入通读《红楼梦》。想想《红楼梦》人物的繁杂,内容的盘根错节,有的人就是几十岁了,也不见得愿意读,读下去。而十二三岁的张爱玲何以能读进去呢?我说,一是她天赋高,读书的兴趣浓,二是她与《红楼梦》有缘。无缘之书,就是放在面前,也懒得打开。缘分也在变化。今日无缘,并不代表以后无缘。说不定哪会,生书会如故人一般。

      要有一种正确的想法。尽力地接近每一种类型的书,接近那些高尚的灵魂。实在不愿亲近,就尊重自己的内心,暂时离开。喜欢的书,要多看。不喜欢的书,也常翻翻。不要让自己阅读的口味窄了,尽量培养自己驳杂的胃口。汲取更多的营养。丰富生命的内涵。寻求精神的愉悦。也为现在的学习与将来的工作增添力量。

     我为你众多的优势而喜,亦为你的一些弱点而忧。其实,你的弱点还是很少的。最主要的是,不懂得加以节制、克制。尤其是饮食上。不是说,不能吃。而是说,适当吃。还要注意饮食的健康,不能乱吃一些食品。给你说过多次,一说,你就误解。在很多事上,你还是容易和父母沟通的。就是这点,达不成一致。我从微信朋友圈上,看到一个小故事和结论,让我信服。也想让你看看。故事是这样的:蒋介石对秘书说:毛泽东实在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的一整天,竟绝不抽一支!结论是这样的:看一个人今后的发展如何,就看一个人对本能欲望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你可以控制你的饮食、睡眠、懒惰和抱怨,你就离成功不远了!一个人要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和欲望,那他的失败就在眼前。一个人应该学会自制与自律,懂得慎独和自省!不要小瞧了这个故事和结论,人家说得多形象,多深刻。你要有意识地培养一下自己克制的品质。这样对你更有益。

    最后希望你越来越优秀。智慧而美丽。

                                                       爸爸   王海青

                                                       2018年5月5日

    

 

七  致王锦

 

我的女儿

这样的称呼

我很少唤喊

我必须坦承

自己的羞涩

自己的腼腆

我是个云淡风轻的人

喜欢把温热的情感

藏在心的房间

有时与你交谈

投机共振

我的心

能开出一朵花来

我越来越看出

你对文化的偏爱

甚至张口就来

让我一惊

继之窃喜

胜过食蜜

你有时也和我闹别扭

撅起小嘴

掩面而泣

好像心里住着个小公主

耍个小脾气

却从不与我斤斤计较

摆在心底的却是懂事

什么时候

我都忘不了

你给我花生糖

给我花生糖时

仿佛把我当成孩子

我为你的细腻与爱

而心生暖意

却从不挂在嘴皮

我是什么都没说

好像一潭静水

不生波澜

满不在意

其实一阵风吹过

掩盖不住

沙滩上岁月的痕迹

 

(写于2023年12月12日)

 

八 家有千金之小孝星

女儿八岁,上二年级了。我发现她有一个让我欣喜的优点。

 学校现在逢周一到周五都发营养午餐。有时是一个卤鸡蛋,有时是几块饼干,有时是一袋酸奶。很多时候,她都拿回家,分给爷爷一块,分给奶奶一块,也分给我们。不吃她还不愿意。除了老老实实地吃下去,还有什么办法呢?她的孝心真是让人感动。

都说核桃补脑,使人聪明。她妈妈给她买了核桃。她拿起一个挤碎,给母亲吃。母亲当着我的面说:“我儿子还不如这个小闺女疼我。”对女儿的孝顺的喜悦溢于言表。

平时她妈妈买的零食,她有时还拿给奶奶,有时拿给爷爷,有时把火腿送到我嘴边,有时把零食给她妈妈。父亲母亲禁不住夸她:“这个小闺女还真懂事。”一种自豪与骄傲也就在我心中升腾。

 她的这个优点的形成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她常看电脑,受电脑上动漫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一个应该和老师的教诲有关。

 百善孝为先, 孝是做人之本。很高兴女儿身上有孝的品质。她是一颗星星,闪着孝的光芒。

 

(写于2013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