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宏顺|用小说艺术留下湘西文化遗产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邓宏顺|用小说艺术留下湘西文化遗产

来源:湘嘴子    作者:邓宏顺    时间:2024-04-30      分享到:


一部优秀小说,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是它在小说长廊里拥有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以我之见,李怀荪先生的长篇巨著《浦阳镇》所具有的独特文化价值,就在于它用小说形式留下了湘西丰富的文化遗产。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现代文明将人类生活的同化程度越来越提速,因而,原本伴随着大山长河珍藏在湘西地区的传统而神秘的独特文化,正在被挤对,被冷落,被遗忘,正在成为世人记忆和猜测的生活,也正成为一种独有的文化的遗产。如何让当代人和未来人了解古代神秘的湘西文化源脉,体味湘西人民漫长的神巫文化生活,无疑成了有担当的湘西文化人所思考的课题。

学术论文当然可以以理性的文字研究、留下湘西这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但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古代鲜活的湘西,无疑把文化现象变成小说艺术,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李怀荪老师在他的花甲之年之后,用了十四年时间,有意识地做了这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浦阳镇》所拓展的湘西文化时空前所未有。该书描写的人事之时代背景超越了此前所有有关湘西的文学叙述时空。书中所写的年代正处于中国由乾嘉盛世之后到清朝末叶的衰败之间。查:1820年即清嘉庆25年,中国的GDP份额占世界的32,9%,而1998年美国的GDP也只占世界的21,5%,可以想象当时中国的富裕程度。被史学家们定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这一时期,在如今的湘西仍能得到很好的应证,我们现在仍能看到这一时期所留下的建筑物证:古村、古镇和古城。


《浦阳镇》就是描绘这种背景下的湘西各个层面的人物生活图景,因此,这部书将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一批作家笔下的湘西延伸到了崭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时空。《浦阳镇》中富含的湘西文化形式前所未有。此前有关湘西的各类书籍中,难免涉及到湘西的地域文化,包括“放蛊”“赶尸”和“辰州符”,不知有多少人写过,但从未有一部书如此全面、真实、生动地再现湘西神秘巫傩文化的具体形式。

这些演绎巫傩文化的人,沿袭祖先,站在人与自然之间作一种神秘的沟通,在人与神之间表现出了一种世所无双的生存现象,自然的神秘和湘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似乎都凸现在他们身上。书中的辰河高腔、傩戏、花灯、打醮、烧胎、安坛、界卦、盘蛇……那么多的祭祀仪式,那么多的神符咒语,那么多的巫医傩师,都写得如此地活灵活现,简直就是一种很好的民俗文化研究教本。


《浦阳镇》完整再现湘西文化层面前所未有。因为小说所写背景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所以,主要人物自然免不了与商业有关。以桐油商张恒泰和木材商刘昌杰两家为代表,生意已经做到包括汉口在内的长江大口岸,张家还把桐油生意做到了国外。

这样门当户对的两家人住在一个浦阳镇上,自然就难免婚姻、家庭和各种社会牵绊,小说很好地从两家婚姻切入,将与两家人有着各种关联的人物导引出来,以复杂的人生故事,构成一个经济和伦理关系相加的大社会,多层次地描绘了古代湘西的社会画卷。

画卷中涉及到了商人、戏子、秀才、官员、木匠、虎匠、巫、道、匪等各个层面的人物,以及与这些人物有关的码头、窨子屋、会馆、辰杉、桐油、白蜡等美好的场景和物产,用高浮雕的形式将一个完整的湘西社会形态呈现在读者面前,物质与精神一应俱全,进入书中,就如身处其境地过一回真实的当时当地社会生活。迄今为止,已有不少本地作家和外来作家开垦过湘西这块文学的沃土,但都没有像《浦阳镇》这样写得丰富,写得本真,写得深层。

从我的感受来看,李怀荪先生的长篇小说《浦阳镇》得益于长篇巨制的优势,得益于他一辈子从事原始材料的积累,得益于他将一辈子的精力都用在这一部书上,《浦阳镇》已经把描绘湘西的文学作品引向了新的时空,从而也使湘西文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部书将成为古代湘西的生活辞典,也将成为湘西文化遗产的宝库。(本文原载《怀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