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李昌杰 ‖ 山丘前世与今生(乡愁诗文之七)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李昌杰 ‖ 山丘前世与今生(乡愁诗文之七)

来源:本站    作者:李昌杰    时间:2024-07-29      分享到:


我的故乡及周围村庄,有近十个山头亿年相存。七千年前祖先便于此生存,从山里采石做成石斧石铲,在梯田里垦壤,刀耕火种。祖祖辈辈守护着它依此而栖居。祖先李清因护驾朱棣负伤于此疗养,后被赐名大李山,清代居民念宗德望,遂改为护驾李,因此这名儿便在中国村名志中永存下来。

六十多年前的大李山与周遭各村山头在望,起伏连绵。高虽不过百米,但于百姓而言却是神的存在。特别是在地方行政区划的济宁任城区,这可是唯一的在平原上突兀而出的高耸地带。想当年1957年发大水,下坡各村村民都是撑着小船来山丘避水求生啊!至今人们还津津乐道咧!我们村的这大李山,有宽阔的山腰山顶及山脚下的梯田,杂树丛生,野桃野杏野枣点缀于岩层及山顶,椿槐桐榕楸桑密密麻麻,深沟里有轰鸣的涧泉在歌唱,各种野花野草在山坡竞生开放。牧羊的儿童悠然自得地甩着响鞭儿。每次夏雨过后,人们都纷纷上山,采撷地衣挖茅根摘野果,更在山顶上望湛蓝的天,看洁白的云,眺远远的济宁城楼。

在山丘间,仿佛能听见一种超越言语的对话,那是一种深沉而富有情感的交流,是大地与自然之灵的低语,是岁月与过往的共鸣。

春风轻拂时,山丘间仿佛传来了温柔的细语。一座山丘对另一座说:“看,那嫩绿的芽尖,是春天对我们的馈赠,它们在我们的怀抱中悄然生长,带来了生机与希望。”另一座山丘则以更加深沉的语调回应:“是啊,每一次的重生都如此不易,但正是这些艰难,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

夏日炎炎,山丘间的对话变得热烈而充满活力。一座山丘笑着对另一座说:“瞧,那些孩子在我的树荫下嬉戏,他们的笑声是我听过最美的音乐。他们的快乐,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另一座山丘则感慨万分:“是啊,生命因他们而灿烂,我们的存在也因他们而有了意义。愿他们永远快乐,愿这份纯真能永远延续。”

秋风送爽,山丘间的对话变得温婉而略带哀愁。一座山丘轻轻地对另一座说:“你看,那些树叶在慢慢变黄,它们即将离开我们的怀抱,去追寻自己的归宿。虽然心中不舍,但我知道,这是自然的法则,也是生命的循环。”

冬日覆雪,银装素裹从上到下是白的世界,所有的山头几乎共同商议好了,来一场对纯洁的欢呼:“多宁静啊!但愿皑皑不绝不融。”东部的彭祖庙,山下的土地庙,西部的玉皇庙,还有着袍穿青的道士和尚也欣喜赏雪。


小山都有说不完的美景,山头对话中蕴含着对山川草木禽鸟走兽生力欢跃的赞美,他们历尽沧桑亿万斯年看着面山而居的百姓,一点点有节有序地利用岩石,服务于人。人们也懂得天人合一之道,知道这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唯有留给子子孙孙便永远存人气存地气。

在那悠远时光的织锦中,山丘轻披着岁月的尘埃,曾是一抹翠绿,镶嵌于大地之怀,祖辈的汗水滋养了其坚韧的脊梁,石灰的芬芳,悠悠飘散,是世代生息的烟火气息。

然而,风云变幻,岁月如刀,那“疯狂的前三十年”,犹如一场骤雨,冲刷着山丘的容颜。炮声隆隆,震碎了往昔的宁静,风钻的轰鸣,是自然与人力交织的悲歌。岩石被一层层剥离,犹如巨人的肌肤被无情剥去,露出了斑驳的伤痕。

粉石机昼夜不息,吞噬着山丘的骨肉,石子如雨,洒向远方的工地,筑起城市的繁华,却也遗忘了山丘的哭泣。车水马龙,喧嚣尘上,男女老少,皆成了这场盛宴的过客,眼中闪烁着对金钱与欲望的狂热,却未曾留意,那山丘已日渐消瘦,满目疮痍。

如今,山丘仅余残影,十余处遗迹,如同老者脸上的皱纹,记录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风,轻轻拂过,似乎在低语,讲述着那些被遗忘的故事。而那抹绿意,已难觅踪迹,只余黄土与碎石,诉说着变迁的无奈与哀愁。

但即便如此,山丘之魂犹在,它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提醒着后来者,勿忘历史,珍惜自然,让未来的诗篇,少一些悲叹,多一些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