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蔡敦杰 ‖ 麦場上来的不速客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蔡敦杰 ‖ 麦場上来的不速客

来源:本站    作者:蔡敦杰    时间:2024-07-30      分享到:


一九七一年是个不平常的年度,麦子刚登场,老天爷就起了雨。收割快的刚割完,收割慢的还没割完,割得早的刚轧一场或两场,就不能再轧场了。大雨小雨一场接一场的下起来沒完没了。那时候没有脱粒机,防雨也没有塑料布。垛好的麦垛,外边麦穗发芽,里边的麦穗发霉。地里未割的麦棵上,麦穗头子也发出了绿芽。可是老天爷似乎还未解恨,夜里又下了一场冰雹。害得男女老少叫苦连天。  

冰雹过后,太阳终于从云层里露出了脸。队长赶紧安排活计,让青壮劳力去播种大豆,其余的社员扛着板凳,抬着案板,到麦场里摔麦粒。  

麦场的洼处,还有积水。大家各自找片没有积水的地方,三、五个人一组,掀开麦垛,搬来麦个子,捋成把,双手攥着,甩开膀子在带来的案板、板凳上摔起来,摔掉的麦粒撒落一片。  

大家干得正欢,谁也没注意,麦场上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花白的寸板头,穿一身暗色的旧衣服,脚上的布鞋沾滿了泥巴,后背上挂个旧草帽。只见他先在麦垛旁底下瞅瞅,上边望望,又伸手拽出来一个麦个子,用手摸摸麦穗,又用鼻子闻闻。接连转了几个麦垛后,又来到摔麦子的人中间,询问一个人一天能摔多少斤?摔下来的湿麦粒怎么保管,怎么晾晒等等。和社员们聊了一会后,走到场后边的大路上,跨上自行车向公社驻地的方向走了。  

大家都犯起了嘀咕:这是哪里来的人,问这问那的。听他说的这些话,好象是个当官的,可是看穿戴,也不象当官的样子。负责搬运麦个子的三毛说:”我看见了,是从田堤口那边过来的。他在路上扛了三次自行车,来到场后边又找根干棒投了一阵子自行车上的泥。车把上还系条手巾。"心直口快的花妮娘说:"就算是个当官的,也是个给大官打下旗(跑龙套)的。咱公社的这几个当官的,恨不得天天到咱地里转悠,哪一个咱不认得?"

大家正议论着,队长从地里回来了。他笑着给大伙说:"您知道刚才来的那个人是谁吗?那是咱沛县的县委书记李德伦。刚才我从地里回来,正好和他走个对面。我跟他打招呼,他说到孟庄公社察看雹灾,又拐到咱栖山来看看小麦脱粒情况。"  原来队长参加过几次冬季县委举行的三级干部大会,听过李德伦书记的报告,所以认识他。  

李德伦,一位来自山东胶东半岛的老革命,解放后一直在沛县工作。先后任过县长、县委书记。老百姓虽说不认识他,但都知道他的大名。一听说刚才来的是县委李德伦书记,大伙都惊愕了。  

"他哪带个县官的样,跟咱农民差不多!"  

"从前说书唱戏,县太爷出门是八抬大轿;今天李书记自已骑辆旧自行车就下乡了,遇到有泥水的路,车子还得骑着他呢。"  

大家议论着,感慨着,干得更带劲了。  

晚上,公社利用户户通的小喇叭,开了广播大会。公社要求,一、抓住雨停旳空隙,想尽一切办法,抓紧时间脱粒;二、脱下的湿粮食,生产队有晾晒条件的,统一晾晒,没有统一晾晒条件的,分到社员家晾晒。  

社员们听着广播,又议论开了:“这是李书记下乡调查后才制订的新办法!"  

事情过去半个世纪多了,我们村里的人们还不时地谈起这位突然出现在麦场上的不速之客一一李德伦书记。  (2024年7月22日于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