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序」孙继泉 ‖ 内心的灯盏——《2024鲁地文艺作品选》序

来源:本站    作者:孙继泉    时间:2024-08-06      分享到:


2023年10月,友人相邀,我参加了鲁地文艺在亚龙书城举办的线下创作交流会,活动进行得热烈友好,健康有序,充满温情。

会上,收到沙龙负责人王海青赠送的一本《2023鲁地文艺作品选》。那天,集子里收录作品的不少作者都到了,他们谈感悟,抒友情,话发展,一派热火朝天。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真的难以见到这样的场面和真情。

更叫我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持之以恒,又编辑了《2024鲁地文艺作品选》。现在,好多事情总是有头无尾,集会、约定、众筹,只要是多人参与的事情,能坚持下来的极少。但是他们坚持着,虽然还只是初步的坚持。

王海青让我为这个选集作序,我二话没说。我也想通过写序,好好读一读他们的作品,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我认真地看了其中的部分作品,深深地为之叫好。李亚平的《活成一株益母草》就是一篇不错的散文。益母草是一株普普通通的草,沟崖、地边、荒野随处可见,它也是一味药材。作者把这么一株野草写出了神韵,让人读后觉得这株草是那么伟大、那么美!我想,作者能不能用这样的文笔写一写斑地锦,写一写通泉草,写一写鸭跖草和淫羊藿,写一写鼠曲草和白头翁,写一写蜀葵和瓦松?自然界是写不完的,仅仅植物也写不完,何况还有动物,还有山川大地,还有星月彩云,还有浩茫无垠的情感世界和灵魂空间。黄营的《三十六颗籽》立意新颖,文字简洁。杆秤上的斤两是用天上的星宿排列的,有几人知道呢?又有几人深谙其中的肌理而读好用好一杆秤呢?这里面有人生的哲学,有做人的尺度和道理,有比比皆是的先例和楷模。一杆秤,不同于一架天平和铮亮的砝码,天平和砝码太冷硬,太无情,不如一杆秤,它不是那么绝对,但它对良心的考量精确到毫厘。还有许多民间器物需要我们思索和描述,比如算盘,比如日晷,比如榫卯和升斗。只要我们有一双慧眼,定能看透生活的本质,累积人生的智慧。

我做编辑工作多年,平时收到最多的稿件是写亲情的,尤其是写父母的。什么《父亲的草帽》《母亲的眼镜》,什么《妈妈的菜地》《爸爸的果园》,还有《父亲的拐棍》《母亲的手机》《爸爸的书信》《妈妈的水壶》……写好的不多,叫人产生共鸣的十分罕见。但是,叫我眼睛一亮的是,在这本选集中,我发现了王海青的《暖暖女儿心》和秦秀兰的《父亲是一块沉默的煤》。《暖暖女儿心》中有许多的细节,惟有细节才能凸显出爱意和暖意。还有,表述中引申了李密的《陈情表》,这就使作品有了历史纵深,有了厚度,有了意蕴。《父亲是一块沉默的煤》也是这样,我看到其中写父亲丢了钱,一声不响坐在那里吸烟,我也不由自主地点燃了一颗烟。我平时不吸烟,还讨厌吸烟的人,我指的是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但我不是绝对不吸,只是说不定几天吸一支。我点燃一支烟,体会作品中父亲的心情,复杂而又无奈,痛苦而又释然,个中滋味恐怕只有本人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得到。看到父亲听说工友去世而流泪,也叫人眼睛潮湿,这里面蕴含着真挚的情感和无私的爱,而爱是恒久的和没有边界的。

以上列举的几位作者,除王海青之外,我都不认识。但在这里面的作者,我有不少是认识的。我了解他们的写作风格,也知晓他们的生活情状。我知道有一个叫孙龙乾的作者,是个农民,他种水稻,农闲时打工,空闲时写诗。有一次,一块参加活动,我们坐在一起,我看到他穿的裤子和鞋子上还带着污渍。他说,前两天妻子知道他到市里参加笔会,想给他买一条新裤子和新鞋子,被他拒绝了,他说,快到种地的时候了,要购买很多肥料,不能把钱投在身上。上个月,在一个培训班上,我又遇到了他,他还是那样谦虚和朴素。没事的时候,和同是任城的朋友聊起他,朋友说,这个培训班上,龙乾的生活条件还不是最差的,还有两个过得不如他。朋友的这句话,叫我思索了一个晚上。

他们说自己的作品属于“草根文学”,我赞同他们的说法。草根,不仅仅是指物质生活的贫困,更有精神生活的贫乏。有的人物质生活达到了小康,但是精神生活类似乞丐,他们不是草根,他们深陷生活的泥淖而不能自拔。相对于物质生活的的贫困,这样的生活状态更令人担忧。草根,低得不能再低,但是,它的上升空间是最大的。作为草根,一要深深地扎根泥土,汲取丰富的营养,强壮自己的体魄,二要努力向上伸展,获取更多的空气和阳光。生物都是有向光性的。昆虫为了追逐光亮,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更何况人!人的光亮在哪里?其实是在各自的内心深处。我们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心中点起一盏灯,用这盏灯照亮自己的心府。你的内心若瞭亮,思维定然清晰,对前景定然充满盼望,对生活定然充满热爱。这盏灯是什么,对于一个业余作者来说,就是那些饱含真情的文字,那些能够激活我们生存智慧的话语,那些理想和梦。

这群作者,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灯盏,他们心中有光,因而活得通透、纯粹,他们的文字朴实、内敛。愿我们不断点燃心中的灯火,闲挑灯花,坐看云起,悠然读书,激情为文,温暖自己,也温暖他人。
2024年8月5日,写于望云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