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王继法 杨福稳 ‖ 正午云桥疏雨过,冬青花上蜜蜂归 文/
夏季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味道,勤劳的小蜜蜂以其轻巧的身材、优美的舞姿、嗡喑的呜声,穿梭于五彩斑斓的花海,使大自然频添生趣,无数古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夏天里蜜蜂的动人诗篇。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日,在每年公历5月5日——7日交节。
古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日假大也。”这里的“假”是大的意思,指春日远去,夏季开始,万物至此皆已长大,古名立夏。《历书》曰:“斗指东西,维为立夏,万物至此至皆长大,古名立夏也”。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乃立夏三侯。
“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我国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的这首《立夏》写的就是立夏时节的景物,燕子开始从南飞回,忙着做新巢,十分热闹,但是春天过去百花凋谢,蜜蜂无法采蜜渐渐稀少了。槐树柳树各种树木越来越繁密,依稀感觉到了暑气,洗完澡,试着穿起夏天的单衣。
《立夏》这首诗,意境清新,构思精巧,描写了初夏生机勃勃,万物生长的景象,读来幽静典雅,宛如一幅精美绝伦的立夏风景画。诗中“泥新”对“花尽”;“巢燕闹”,对“蜜蜂稀”,两组事物的强烈对比,将赤帜插、东君归的结果,表现得淋漓尽致,巨大的反差,预示着盛大的落花仪式中,顺着南风而来了。
做为一名养蜂人,第一次读到”花尽蜜蜂稀”,心中不免有些不悦,因为我生长在北方,初夏的蜜源植植物并不算少,仔细品读,因为作者写的是南方,我曾到南方放过蜂,不少地方初夏的蜜源稀少,更何况是在宋代的南方,“花尽蜜蜂稀”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天气一天天变热,白天一天天变长,清代女僧智生这位只活了十九岁的女子,留下了《夏词》这首美丽的诗歌,告诉世人那一刻自己的感受:“炎威天气日偏长,汗湿轻罗倚画窗。蜂蝶不知春已去,又衔花瓣到兰房”。
前两句是写“夏日之炎热,白昼时间越来越长,倚着画窗,汗水湿透了身上薄薄的罗纱。”第一句讲的是天气,第二句则是讲人。一位轻罗汗湿的佳人,依靠在画窗。这不是一幅唯美的画境吗?只是看到站在窗前出汗了的美人,就知道夏天业已到来。后两句写的是夏天的景物。这两句是说,蜜蜂与蝴蝶不知道春天已经走远,仍然多情地衔着花瓣纷纷飞到禅房里来。
对于后两句,不少人有疑问,有人说,应该是蜜蜂、蝴蝶衔着花柒去了兰房,也有人认为,鸟这样做还可以,蝴蝶和蜜蜂应该是做不到的。所以,认为它们去了智生禅修的斋房找花柒比较妥帖。而我则认为,如果从养蜂专业的考虑,蜜蜂、蝴蝶只能带花蜜到兰房,因为蜂房就在兰房内。而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两句诗境大概脱胎于王驾诗句:“蜂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却颇具特色,非常自然。
虽然又疑问,但仍不影响我对这首诗的喜爱,因为诗中描绘的一个被炎热困扰的尼姑,通过观察蜂蝶的飞舞和花瓣的飘落,感受到了生活中的诗情画意,虽然春光已逝,但是生活中的美好依然存在。
我之所以非常喜欢《夏词》,是因为本诗充满了尼姑智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她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认为即使生活有不如意的时侯,也不能失去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感激。
说到夏天,人们自然会想起荷花,因为古人赞美荷花的诗句太多了,南宋文学家、理学家、官员杨万里的《食莲子》颇具特色:“蜂不禁人采蜜忙,荷花蕊里作蜂房。不知玉蛹甜於蜜,又被诗人嚼作霜。”其大意是:“蜜蜂们不害怕被行人打扰,它们正忙着在荷花间采蜜,这时的荷花蕊好像成了它们的蜂房,蜜蜂不知道莲子像天蛹一样甜美,而诗人却将莲子嚼成了清凉的霜。
诗人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场景。满湖荷花盛开,蜜蜂不被外界干扰而停下自己的工作。他们忙着在荷花上采蜜,以及诗人品尝莲子时的感受。“玉蛹”这里是指莲蓬中的莲子。诗中的“玉蛹甜於蜜”即莲子甜美可口,甚至比蜜还要甜蜜。
养蜂人士都知道,荷花(莲花)花粉丰富,据徐万林著《中国蜜粉源植物》介绍:“莲花期,南方6——7月,北方7——8月,花粉丰富;蜜蜂爱采,有利于蜂群繁殖,为良好的粉源植物之一。有人说,荷花因没有蜜腺,所以没有花蜜。也有人说,荷花花蜜极少,只能供蜜蜂自用,而采不到商品荷花蜜。我在济宁南阳湖采过十多年荷花花粉,没仔细观察过荷花是否流蜜,不过如果同期没有其它的蜜源,在荷花花期,都要适当奖励饲养。
雨是古代文人写夏天的题材,留下了不少佳作。宋代文学家和文化学者戴炳的《夏昼小雨》就是其中之一:“小牀蕲簟展琉璃,窗外新篁一尺围。正午云桥疏雨过,冬青花上蜜蜂归”。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景象:这是宋朝常见的夏日庭院,在屋子里,小床铺上了青绿的草席。崭新的草席,还带着润泽的硫璃光彩。窗外是一丛竹林,新竹茂密,亭亭舒展,室内笼罩在一种幽幽的绿光里。
在这样的小床上看书午睡,忽然窗外下了一阵小雨,而雨气中,不但飘来了冬青花的香味,起身一看,那微雨中的窗外,冬青雪白的花儿,居然吸引了不怕雨的蜜蜂,来回缭绕。这里其实暗写了冬青花是在夏天开放,且香气馥郁,在这绿意森森的庭院,一树冬青雪样的花朵和芬芳,着实给人清爽解闷,心旷神怡的感觉。
冬青为常绿乔木,树皮暗灰色,薄革质,椭圆形,披针形间或卵形,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全缘,偶成规则的浅波状;托叶早落。花序聚伞状,单生于当年枝上;单花性,雌、雄异性;花单生,雌、雄异株。雄花序每支有花7——24采,雌花序每支有花3——7朵。
冬青树,四季常青,但是花开却在夏天的五月。上古和先秦,冬青和女贞没有分开,都叫贞木,四季常青。
冬青在唐朝多种植在道观寺庙,到了宋朝冬青树是常见的庭院树种,树叶清脆油亮,生成旺盛,四季常青,果实红圆。现在人们看到的冬青树,多以绿化树种出现。在鲁西南地区,冬青一般在阳历的5月中旬到6月中旬开花。冬青树集中的地方,可采到商品蜜,群强的可采10——15千克蜜。冬青树流蜜也不稳,与气候有直接关系。
冬青花开时,雪白细碎的花朵,香气浓郁。碧绿的叶子,飞舞在细碎芬芳的花朵上的蜜蜂,簌簌的落花,形成清新悦目的夏之美。特别是喝一杯同花香一样特殊味道的冬青蜜,一种品赏自然之美的感觉油然而生。而宋朝欧阳修的《山斋戏书绝句二首其一》这首小令诗,则更直接地表现了一幅恬静宁适、自在悠闲的山居生活画面:“蜜脾未满蜂采花,麦垅已深鸠唤雨。正是山斋睡足时,不觉花间日亭午。”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田园景象。蜜蜂采集花蜜的动作还未完成,麦田的堤岸已经长得很高,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时节。鸠鸟鸣叫的声音暗示着即将来临的雨水。诗人在山间小斋休息,享受着和谐自然的美好,不知不觉已经到了花间白天的午时。这首诗通过简洁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妙意境。表现了作者在山居的自甴自在、无忧无虑的状态。这里的山斋成为诗人的避世之新,一种远离喧嚣,尽情享受大自然乐趣的象征。
在众多写夏季的中国古诗词中,元代大将军张弘范的构思更为精巧。他在《榴花》诗中写道:“猩血谁教染绛㐮,绿云堆显润生香。游蜂错认枝头火,忙驾薰风过短墙。”你看,那盛开的石榴花红得耀眼,仿佛是猩血染成。花的芳香招来一群辛勤采花的蜜蜂,它们一见到猩红的石榴花,错认为是枝上着了火,便赶忙避开,乘着南风飞过短墙而去,诗写得生动形象,有味有趣。
“香红嫩绿正开时,冷蝶饥蜂两不知。此际最宜何处看,朝阳初上碧梧枝。”炎热夏天红色的凤仙花开了,唐朝诗人吴仁壁笔下的《凤仙花》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红红的花儿,嫩嫩的叶子,正盛开的时候,寒冷的蝴蝶和饥饿的蜜蜂都不知道该去哪里觅食了,这个时候,最适合去哪里欣赏呢,就在旭日初升的碧梧枝上。
凤仙花以其独特的花形犹如展翅欲飞的凤凰,非常美丽。凤仙花,古称金凤花,因单瓣花朵宛如飞凤,头翅尾足俱全;翩翩然欲羽化登仙得名;又因其能染指甲而被称为指甲草,据记载,指甲花用凤仙花染红指甲的习俗可追溯到唐朝。
在炎炎的夏日里,流连在蜜蜂与鲜花的世界,心境顿觉宁静。走进蜂与花的古诗里,眼前尽是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美景……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於恢 ‖ 光华禅寺的冤孽情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董琳 ‖ 铁马冰河入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