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傅先河 ‖ 父亲教我这样做人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傅先河 ‖ 父亲教我这样做人

来源:本站    作者:傅先河    时间:2024-08-15      分享到:

2022年的那个“最美人间四月天”,我光荣晋级当上了爷爷,尤其是今年退休后,花甲之年的我怀旧的情绪滋生蔓延,闲暇之余时常回忆父亲生前对我们兄弟姊妹说过的一些话,越琢磨越觉得滋味深长。

父亲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十一、二岁跟着大哥到东北挖煤,十四岁参加八路军,在一次对日作战时负伤,后回乡务农。2005年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奖章,2010年农历九月初九父亲因病去世。

父亲教育我们要懂得感恩。感恩是一个人良心的表现。羊有跪乳之情,乌鸦有返哺之恩,作为人类更应该感恩父母、师长以及任何帮助过、教育过自己的人。父亲经常叮嘱我们要记着别人对你的好,时刻想着报答人家,不能忘恩、忘本。

父亲没有上过学,识字不多,但人聪慧、记性好,重视学习教育,每天收听广播,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关心时事政治和国家大事。1981年父亲曾经猜对过一道高考时事政治试题。那一年的高考前夕,父亲说,广播里经常宣传“五讲四美三热爱”,今年的实事政治一定会考这道题,事后验证了父亲的正确判断。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五讲四美三热爱”是20世纪80年代最数字化的经典口号。

父亲豁达、乐观、坚毅,从来不把忧愁写在脸上、困难挂在嘴上。经常鼓励我们“男子汉大丈夫要顶天立地,泰山压顶不弯腰。”他说 “船到桥头自然直,生活中没有迈不过去的坎,不要被一时的困难所吓倒。”他和母亲养育了八个孩子,生活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他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绝对不把孩子当成“出气筒”,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提起父亲,人们常常伸出大拇指,称赞他是个“乐天派”。

“别人遇到难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父亲是这样教育我们的,更是这样做的。父亲古道热肠,心中揣着一团火。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春节前夕,父亲和几个朋友相聚,其中有一人是随同父亲的一个老友而来的,父亲和他素昧平生。父亲得知他家境十分贫寒,寒冷的冬天没有煤炭生炉子,临近过年了家里也没有一点热乎气,父亲坐不住了,马上安排我的两个哥哥把家里留着过年用的煤炭,装到独轮车上,给人家送去。我的一个本家大伯,儿子早逝,唯一的女儿出嫁,父亲安排家人为大伯送饭送水,换洗衣服被褥,精心照顾,为大伯养老送终。大伯的女儿深受感动,大伯过世后,她每年都来看望父亲,一直把俺家当做亲娘家。

面对前来求助的父老乡亲,父亲总是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受尽千辛万苦为乡亲们排忧解难。当为乡亲们解决一些困难时,父亲高兴得眉飞色舞,有时还唱上几段戏曲,比较拿手的有吕剧“借年”“李二嫂改嫁”,京剧“空城计”“凤还巢”等唱段。父亲常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

从我记事起,天蒙蒙亮,就有人急促地敲俺家的大门;天很晚了,还有人来到俺家。这些遇到急难愁盼的人都是方圆几公里内的乡亲,有的因兄弟分家“不公”闹得不可开交的,有的是夫妻不合要离婚的,有的是邻里不睦要动武的,有的是相邻责任田因种地出现纠纷的,还有订婚后因彩礼等问题要分手的,有的是家里有大事要做出选择让父亲帮忙拿个主意的,各种情况应有尽有。父亲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能够把脉问诊、对症下药、辨证施治。父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父亲心底无私,处事公道,不偏不倚,做到“一碗水端平”,赢得了乡亲们的高度信任,经过父亲的几番努力,大多数问题迎刃而解。愁眉不展者喜笑颜开,许多横眉冷对、剑拔弩张的当事人当场握手言和。

父亲经常教育我们要“团结互助”。我家兄弟姊妹众多,哥哥姐姐们照看着弟弟妹妹。小时候哥哥带我去澡堂洗澡,带我去看电影,帮助我学习;姐姐帮我洗脸。有一次,参加工作不久的三哥,用微薄的工资给我买了件白衬衣、烧鸡、肉包子,赶到学校,安排我吃了一次终身难忘的饕餮大餐,还给我留下零花钱。时至今日,每逢遇到大事难事,我第一时间想到三哥,和三哥商量,向三哥倾诉,向三哥求助。

我清晰的记得,大哥在煤矿从事掘进工作,劳动强度大、风险高,上班之前,母亲给大哥下碗面条或烙几张白面饼,大哥舍不得吃,把面条或白面饼匀给弟弟妹妹,自己吃窝头或地瓜。大哥从家里带走地瓜面窝头,从煤矿带回省下来的白面卷子、馒头等细粮食品。

我们这个大家庭兄友弟恭、互相爱护、互相关心、互相帮助。2002年10月,78岁的老母亲患病住院,手术费3万7千多元,我们兄弟姊妹商量决定,在外工作、经济条件相对好的三个兄弟每人1万元,其它兄弟姊妹承担剩余的7千元。随后弟弟看我经济暂时有些困难,让我少拿2千元,由他多承担2千元。父母去世后,我们兄弟姊妹依然定期相聚,一直保持着那份浓浓的亲情。

向上向善向和的良好家风,为后辈的成长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我们这个拥有五十多人的大家庭,有十几人考取博士、硕士、大学;有全国知名专家、教授、博导、高级工程师、公务员、教师,是本行业、本领域的佼佼者。就拿本人来说,2019年被评为济南市历城区“第六届道德模范”, 2020—2021年度学习强国“学习达人”,2021年度“济南好人”,共计受到各种表彰奖励百余次,先后被山东周易研究会、济南市作家协会、山东省作家协会等十几家社会团体吸收为会员、理事。我的家庭被评为2020年度济南市“最美书香文明家庭”“历城最美家庭”。退休后,单位领导和同事们依然记着我做出的贡献,要求年轻干警向我学习,邀请我回单位传授经验,发挥余热,继续弘扬优良传统和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