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张瑞祥 ‖ 一根晾衣绳 浓浓父子情

来源:本站    作者:张瑞祥    时间:2024-08-29      分享到:


     好久没见老战友张建鲁老哥了,上次见面还是在春节前夕市文联、市作协、书协、大鲁艺书画院一起到他旗下的山东祥通集团搞"送文入企"活动的时候。这一晃我们一个多月没见面了,挺想念的。正巧大鲁艺书画院王尽文副院长来电邀约要与王殿本战友一同去山东祥通看望建鲁兄。常言道:六十年的狗肉汤一一老味!和建鲁兄我们是四十多年前一齐上战场保卫南疆的老战友了。从兖州去济宁没啥好带的,我驱车半小时特意去城北远郊买了一大块兖州名吃"七里铺狗肉"。老友喝老酒、吃狗肉那才叫够味!反正建鲁兄和我们一样,别管啥肉就是两个字:爱吃!

       到了祥通一看,老战友依然那么忙,办公室开会、办事的人一拨接一拨。有时我很纳闷,建鲁兄管着两个企业集团,好几个工厂园区还担任着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席,用日理万机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他是怎么有时间和精力创作出摞起来比他自己还高的文学作品的?

    时蔬好下箸,老友荐春盘。建鲁兄食堂里的伙食水平可是没说的。战友、文友把酒言欢,话题肯定离不开写作。说得兴起,建鲁兄把刚刚创作还没发表一篇文章发给了我。打开软件一看是一篇散文。平时怀念亲人的文章读过不少,但是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建鲁兄三十八年前写的《悼妈妈》,对"穿过岁月的严冬,妈妈那件沾满冰霜的百家衣闪着金色的光芒"的情境至今难忘。仔细阅读这篇张建鲁新作《父亲的晾衣绳》之后,同样使我感慨万千,肌粟顿生。

       老父亲驾鹤西去,故乡的老院也要拆迁搬离,淡淡的忧伤和深深的怀念从一开始就给文章铺设了灰色的底色,而那根不起眼的却引起张建鲁无限遐思的晾衣绳竟成了托物寄情的主体。文中的晾衣绳一头系着烽火连天,战斗杀敌的英勇岁月,一头栓着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对父亲的尊重和挂念,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深切缅怀。文章叙小事而见大义,凝重中显活泼,把老父亲不服输、不服老的个性,刻划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文笔生动形象,老父亲一窜身上了晾衣绳时,好像读者也在现场,生怕老人家有个闪失,竟有想伸手保护的感觉。看到年逾耄耋的父亲竟然还像个"叛逆"的孩子,越不让干的事越去想试试时,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觉得老人可亲可爱!老父亲去了天堂,那根传承着历史和亲情的晾衣绳却永久的留了下来,和老父亲的军功章一齐成了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传家宝,成了老一辈革命者光荣历史和精神品格的见证。

       对郭家楼的这个老院我并不陌生,曾经几次跟随老战友到老家看望老人,和市文联、书协的朋友们为老人家送过大大的寿字,贴过火红的春联。小院的一草一木,老人家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难怪建鲁兄睹物思人,看到一根再普通不过的晾衣绳,竟然感慨万分,泪眼朦胧。透过这条晾衣绳,张建鲁清楚地记得老父亲在抗日战争时期搓布绳、爬悬崖、端据点、打鬼子的故事;清楚记得老父亲凝心聚力,结绳记事,把礼盒提系编织成晾衣绳的同时也把它变成了记载着爱的连心索的感人情节。叱咤风云的抗日老英雄有如此这般的侠骨柔情,真是令人唏嘘不已。建鲁兄感念如斯,"心头为之一颤,眼底热辣辣的"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

      天空中飘来的丝丝细雨也许是天堂里的老人家对建鲁思念的回应,也许是催促建鲁尽早离开,不要在寒风中着凉受冻。老父亲深知这个接过自己手中钢枪,守卫过祖国边防,带领数千员工搏击商海,率领文坛劲旅夙兴夜寐焚膏继晷的长子,他身上的家国责任有多重。

       文章层层递进,段段升华,一根小小的晾衣绳,绵绵缠绕着浓浓的父子情。这篇饱含深情的美文更甚于席间的美酒佳肴,令人咏叹再三,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