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温鲁乡 ‖ 修路

来源:本站    作者:温鲁乡    时间:2024-09-18      分享到:


老黄瞥了一眼捏在手里的诊断书,心里木木的,说不上什么感觉。老黄这人平时话不多,不爱说话的人,大都敏感性低,感觉来得也慢。但肝癌晚期,他当然知道意味着什么“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老黄喃喃地自言自语,脚步踉踉跄跄,他也不知道怎么走出了医院。这是2014年3月的某个中午。

回到家里,他把骑了四年的斑驳陆离的破电车往屋子墙根上一靠,就跑到里屋用钥匙打开柜子。把几个存折放一起,算了算,合计有17万。这是他十几年攒下的血汗钱。他扭头喊老伴过来,问:“咱家还有其他钱吗?”老伴正端着一碗咸面条,上面飘着一个荷包蛋,她知道老黄平日里没黑没白,在家里7亩地里摸爬滚打,太辛苦了,所以特别疼他。听了老黄问他,就笑了起来:“咱家这点家底你不知道咋地,就这些……嗯,没问你呢,到医院查得怎么样,没事吧?”老黄深吸了一口烟,顿了顿:“也别瞒你了,肝癌晚期。趁还没走,我想把村里路修了。”“你、你……”就听“咣当”面条碗掉在地上,接着传来女人嘤嘤的哭声。

老黄所在黄庄地处玉林县三十里铺镇一个隐秘角落,村庄静静地卧于连绵起伏的群山怀抱中。这里的风景如同水墨画般绝美,碧水环绕,青山叠翠,仿佛是人间仙境。然而,这一切的美丽背后,却隐藏着村民们与世隔绝的辛酸与无奈。村庄唯一的联系外界的道路崎岖而狭窄,突兀高低。行走在其中,就像是过山车,处处险象环生,每一步都充满了艰难与挑战。车子不能进出,村里的水果,农产品,鱼,禽蛋,要倒腾几次才能送到镇上,不但数量大受限制,还容易损坏。对于村民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条物理上的道路,更是他们通向未来,追求更好生活的希望之路。老黄想,如果把路凿通了,村里农副产品都可以运出去,再也不会烂在地里,外地商贩也可以进村上门收购。乡亲们的收入可以翻番。他找到了村支书,把想法说出来。村支书是他近门的一个侄子,名字叫黄三喜。

听了老黄的话,一下子愣住了,看得出来他既吃惊又感动。三喜站起来握住老黄的手“二叔,你还是先治自己病吧,这事你跟俺二婶子商量了没有?修路可不是小工程,动辄几十万。你身体也吃不消呀!”老黄坐在条凳上,眼睛看着地面,低沉地说:“我今天来就是商量怎么把路凿通的,其他事不要谈了。我不知道能撑到哪天,得抓紧干。算我对兄弟爷们也是对组织的一个交代—我也是三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了。”一席话说得三喜眼圈红了,他知道这个二叔的犟脾气,认准的事,八头老牛也拉不回来。三喜思忖片刻,慢慢地说:“这17万也不够,去年找人测算过,工程应该在25万至30万之间。二叔,你也知道,咱村集体没有积累,拿不出钱来。”老黄站起来,果断地说:“不就是还差八九万嘛,我想办法筹。三喜,别让村里为难,我自己干。”说罢,把四个存折往桌子上一甩“这十七万先放这里,我再去筹钱。你考虑怎么组织劳力干活吧。”说完,头也不回走了。“二叔,二叔……”三喜拿着存折追了出去,望着老黄远去的背影,喉咙不禁有点哽咽。

老黄的行动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因为他一直都有这样的一个梦想,但是迫于无奈一直没有机会完成,但他在死亡来临之前,迫切地想要实现这一梦想,希望村里的人能有一条通往外界的平坦道路。对于黄庄人来说,这也意味着孩子们能更安全地外出求学,意味着村民们能更方便地将农产品运往市场,更意味着村庄有了走向繁荣的可能。这件事家人的反对是肯定的,老伴希望他这些钱用来治病,他们认为老黄来日无多,把钱用来治病,说不定还有一线希望。但是终究是拗不过老黄的反复工作和坚持,最后他的家人只能选择沉默这一被动的支持方式。然而,修路所需的资金远超出他个人的财力。怎么精打细算还差8万元。老黄也没有说什么,第一个找的人,是他的四弟,老黄在家排行老二。他开门见山问老四:“你能不能借我八万块钱?过几年还你。”四弟对二哥的情况早知道了。这些年他靠收废品是挣了些钱,可开销也不少,特别是资金周转很需要钱,所以手头并不宽裕。老四踌躇了一会,吞吞吐吐地说:“二哥,我现在手头也挺紧的,有十几家送废品的商户我现在都没给人家钱……”

可当他看到二哥失望的眼睛,顿时改变了主意。横了横心,一拍大腿道:“都这样了,好!我给你5万,明天送过去。也别提还不还了。”老黄站院里,愣了片刻,放下了悬着的心。也非常干脆地对自己的兄弟说:“好吧。不过你也不容易,虽说是自家兄弟,钱也不能不还。我不还有你侄子还。”正准备走,老四一把拽住他:“二哥,我说句话,你别不爱听。这路也不是咱家的,人家都不管,你自己出钱出力图个啥?再说还有村里呢。你瞧瞧,你身体都到这个份上了,二嫂和俺侄多揪心你知道不……”老黄慢慢推开了四弟的手,他明白四弟是为自己好。深情地看着老四,叹口气:“老四,我知道你们都为我好。

什么也别说了,就让我最后干一件事,了结自己多年的心愿吧。”接着他逐个敲开了村民的家门,向他们借钱,并立下誓言:“你们放心,就算我死了,我儿子也会替我还钱给你们。”他的举动激发了村内每一位成员的激情,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积蓄,甚至大部分村民不愿意让老黄写欠条,表示自愿加入这条希望之路的建设中。村里开超市的吴丰华,为人仗义,不顾老婆使眼色,一次转给老黄5000块。还响亮地说,这钱不是借,就算我老吴一点心情吧。乡亲们的踊跃和无私让老黄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更坚定了凿路的决心。2014年4月,十几台机器开进工地。

三喜带来四十几个劳力打下手,处理机械不能处理的活。这都是义务工,是不开钱的。这些村民就是在老黄的影响下,自发地加入这项建设当中的。老黄不顾自己病魔的折磨,带领专业施工队伍,开始了希望之路的建设。工地上机器轰鸣,汗水和笑声交织,一派热火朝天大会战的景象。隐约让人感觉是当年大战虎头山,开辟红旗渠的那种久违的场面。老黄在外打工的女儿听说父亲的举动,急忙回到家中把自己仅有的两万块钱缴到父亲手上。儿子也辞去物流公司的工作,毅然加入施工队。每天天刚蒙蒙亮,工地里就有一个略显佝偻的身影,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拿着手电,进入了黑漆漆的隧洞查看工程进度。一次,村支书三喜调侃道,“二叔,我总想早起床赶在你前面来到工地,可每次来到时,你都来了。我咋总撵不上你呀。哈哈哈……”老黄笑了笑,算是回应了三喜,他总是那么不苟言笑。施工队的那个领班,感慨地对三喜说,“你们这个老黄呀,可真能较真,做什么都一丝不苟。谁说今天没有大公无私精神了?不就在我们身边嘛!”可是身体不知为什么老是和老黄捣乱。多年风湿病又犯了,腿总不听使唤。

老黄拄着拐杖也不管用,后来干脆坐上轮椅,由两个村民招呼着上工地。就这样,四个月,120个日日夜夜,除了吃饭睡觉,老黄都泡在工地上。在施工队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这条希望之路也终于竣工了。他们凿通了370米长的隧洞,削掉17个山包,削峰填谷,抹平了11处积水的洼地沟涧。这些地方,过去自行车扛过去都费劲,只能人背肩挑。极大地束缚了物流和人们出行。今天,一条4.3公里长,可容两台12马力拖拉机并排而行的平整小公路,从黄庄一直通到三十里铺。如果绕道去三十里铺,得走28公里。通路那天,黄庄村万人空巷齐聚剪彩工地。县里乡里领导也都来了。他们无不为黄庄村的壮举赞叹,对老黄的这种愚公精神敬佩不已。

分管三农的刘县长握着老黄的手,激动地说:“老同志,感谢你的付出和奉献。你为我们玉林县改变落后的交通建设打开了一扇门,你的行动为全县提供了好经验、好思路。更为家乡建设带了一个好头。全县人民感谢你!”县电视台和报社记者准备采访老黄,谁知道老黄摆摆手,转过身躲开了。三喜只得代表黄庄村,对现场群众和电视观众讲了几句。他说,这条路真真正正是黄庄村的希望之路。从今天开始,村民们可以经过这条路经商、赶集、走亲访友,农副产品也可以通过这条路畅销出去,村里面的学生也可以走出去学习、创业,开阔眼界。道路的开通,首先应该感谢咱村老黄同志。他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拿出来支持修路,在他身上体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精神,他是我们黄庄人的骄傲。其次还有村里的老少爷们,他们出工不拿钱。完全是义务工,这种奉献精神也值得发扬光大。黄庄人用行动证明了,无私奉献永远是时代的主旋律。等等。为了让庆祝活动更热闹,县里派来一个乐队,村里又买了两挂一万头的鞭炮,挂在隧洞两头,寓意“进出平安”。

村民嘁嘁喳喳一番议论,最后一致推举老黄点燃鞭炮。三喜笑眯眯地对默默抽烟的老黄说:“二叔,你听听大家的议论,这鞭炮你不点,谁有资格点?”等刘县长致祝词并剪彩后,三喜回头对村民说,把炮仗挑过来,让二叔鸣炮,锣鼓队准备奏乐。村里三四百口男女老少一起鼓掌。老黄这次没有推脱,回头对着鼓掌的乡亲:“兄弟爷们,俺老黄长篇大论不会说,就一句话,路终于凿通了,我搁在心里多少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心里别提多敞亮了。咱大家共同高兴吧!”掏出防风火机,把鞭炮点着。随着震耳欲聋、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乐队敲响锣鼓伽子,欢快的乐曲在小黄庄响起……大人小孩一起欢腾雀跃,人们纷纷把自己帽子和提包等物品拋向空中……黄庄人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狂欢节。县电视台和省报记者也是长枪短炮,又是录像录音,又是拍照,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而此时老黄却默默地望着这弯弯曲曲的路,忽然感觉腮帮子有点痒,用手一摸才知道是自己流泪了。这天中午,村委举办了庆功宴,一家出一个代表,整整办了18桌。对于他们而言,这场庆功宴意味着黄庄村崭新的未来。

但是在场的村民们虽然有喜悦,但是更多的是担忧,他们看着瘦弱的老黄,不禁为他的病情担忧。第二天,三喜、吴丰华,老黄的家人带着老黄去医院复查。医生非常惊奇地表示,他的身体相较于之前居然好转了很多,这在医学界是不多见的。听了医生的话,许多人都吃惊地张大了嘴巴。吴丰华急切地问:“大夫,我听说随着科技进步,现在癌症治愈率越来越高了是不是?老黄他……”大夫笑着说:“是在不断进步,治愈率也逐渐提高。可也有很多自愈的患者,老黄比较接近这种类型。”“是感动了上天了吧!”三喜和老吴同时激动地抱住老黄。老伴和儿子却转过脸去,他们在偷偷拭泪---这是喜悦的泪。2014年9月6日新华网:《躺在椅上自费为家乡修路》,2014年9月12日,某省报三农副刊:《 “癌症哥”凿山4公里修路,躺着也要把路修通》。2014年9月15日,玉林县电视台专题现场直播《一个老党员最后的心愿》。一个新时代愚公的故事在中国的西南山区传扬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