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丰家雷 ‖ 泗水桃花节记忆

来源:本站    作者:丰家雷    时间:2024-09-23      分享到:

过去的总是美好的。人生的回忆总是这样,追忆往事,甘苦与共,苦尽甜来,泗水桃花节记忆,点点滴滴的细节,感情真挚,情节入胜,讲述当年泗张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白手起家举办第一届泗水桃花节的真实过程,让人心生共鸣。


桃花节记忆

丰家雷


春天的泗水泗张,漫山遍野桃花红遍,如霞似锦,如海如潮,熙熙攘攘的人们在这里宛如进入了梦幻的红色之旅,同时为这片古老的山乡也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如今,泗水桃花节已经走过十多个年头,影响越来越大,已演化成为每年一度的节庆盛事,成为了济宁乃至鲁西南地区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作为这项活动的亲历者,每每回忆起这段时光,当时的情情景景仿佛就在眼前。


乡镇合并

2000年12月20日,泗水县实施了乡镇规模调整,将泉林镇与马家庄乡合并为新的泉林镇,苗馆镇与踅庄乡合并为新的苗馆镇,泗张乡与南陈村乡合并成泗张镇。我由踅庄乡党委书记调任泗张镇党委书记,张凡旭同志由马家庄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调任泗张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大多是原来这两个乡合并过来的,一般的干部职工是全部合并。


合并后,新的一届镇党委政府马上进入高速运转的工作状态,首要的是完成合并任务,紧接着是确定发展路子问题。应该说,三个新合并的镇中,各有优势和特色,泉林镇是泗水的工业重镇又是著名的旅游名胜,苗馆镇区位优势较好,交通便利,也有一定的工业基础。而泗张镇相对来说较弱一些,如果说有优势的话,那就是林业和高效农业。


新班子成立后,首先进行了分工。因为两镇人员合并在一起,领导干部多,中层干部多,工作人员多。为了把大家安顿好,思想统一起来,把心思凝聚到工作上来,我与张凡旭镇长首先与领导干部分别谈心,全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就有27人之多,其中有6位副镇长,所以每天从早到晚谈话了解情况,听取建议。随着工作的不断展开,座谈又逐渐扩展到中层干部和部分有代表性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从合并到春节这段时间,天天忙得不亦乐乎。当然在班子整合、熟悉情况的过程中,对泗张镇的发展布局也逐步形成了清晰的路子。


生态上找路子

泗张镇成立后,我们迅速摸清了家底,全镇共有137.5平方公里,是泗水县面积最大的乡镇,人口4.8万人,耕地面积5万亩,66个行政村,79个自然村,镇域内共有93个山头,只有4个村没有山头,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纯山区镇。从经济结构上看,主要是第一产业,二、三产业几乎是空白。全镇最大的税源是张庄村的砖厂,是一个粘土砖厂,2000年上交的税收是1.1万元,且土源已近枯竭。泗张镇从区域位置上看比较偏远,是平邑县、邹城市和泗水三县市交界的地方,距这三个县的县城都在30公里以上。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泗张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基层基础好。这里民风淳厚,老百姓非常朴实、勤劳,基层班子基础好,战斗力强,对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不择不扣去认真完成。二是林业基础较好。从上个世纪80年代,泗张历届党委政府都把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作为全镇工作的重点来抓,一个调子,一张蓝图,从未改变过。我们现在拥有的生盎然、满目苍翠的泗张可以说是历届积累下的最厚实的家底。


在我们泗水有个习惯,过了春节上班后县里的第一个大会就是全县农村工作会议,过去叫“三干会”,就是县乡村三级干部大会,这是县里规模最大的会议。2001年开春的“三干会”是我到泗张镇工作后第一次参加的大会。到现在我非常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会议是在县影剧院里召开的,当时天气很冷,乡镇党委书记都穿着军大衣坐在下面第一排(因乡镇书记都兼任乡镇武装部教导员,故县人武部发给)。会上乡镇书记与县长陈立民同志签订责任状。我签完状走下主席台的时候,坐在我后排的镇长张凡旭同志就急着问我们的税收任务是多少,当看到任务是29.5万时,我们俩当时就傻眼了。直到回去的路上,我们还愁眉苦脸,29.5万的税收到哪儿里去找呢?实在是缺少税源。


泗张的出路在哪里?如何让这个纯山区镇走向富裕?党委政府一班人带着这个题目走村窜户到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中去找办法寻答案。2001年的春节前后,我们一班子密集调研,多次召开老干部座谈会、村干部座谈会、党员与群众代表座谈会、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集思广益,找法子,探路子。


随后连续几次党委会、党政联席会,逐步形成了几项大的共识:泗张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潜力是发展体现生态特色的旅游产业;泗张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基础设施,缺水少路是最大的障碍;泗张最大的依靠是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发动群众闯出一片新天地。


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思路逐步清晰,确定了“生态泗张,绿色泗张”的发展模式,明确了“一、二、四”的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目标,夯实两个基础,突出四项工作重点”,一个目标就是建设生态型经济强镇,两个基础就是基层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四项工作重点就是林果、畜牧、高效农业和民营经济。


当时,我们决定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始入手:一是大搞以修路治水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变冬干为一年四季常年干。政策是村自为战,谁的路谁修,谁的水谁治,镇里出钱买水泥、炸药,以奖代补,受益村出工出力。修路由副镇长景桂华同志负责,治水由副镇长王常民同志负责。二是举办桃花节,发展观光旅游。打响泗张的绿色生态品牌,变林业优势为生态优势,进而发展为旅游优势,用第一产业的基础发展第三产业。这项工作由镇党委副书记许振成、副镇长罗明颖、经贸办主任魏昌伦三位同志负责。


举办桃花节

旅游怎么搞?从哪里开始入手?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新事,很多人没有想过,更没有办过。对于泗水县来说,搞旅游也是一件新鲜事,当时县里并没有旅游主管部门,更没有分管旅游的领导。我向县委书记田志锋,县长陈立民同志汇报后,他们都很支持这个想法,让我们自己放手去闯。


当时泗张镇以宋家沟村为中心已经形成了连片的桃园,每到早春时节,百里桃花争奇斗艳,青山秀水与绚丽的桃花美景交相辉映。但美虽美,却“养在深闺人未识”,年复一年在深山沟里花开花落,悄无声息,只有少数偶然来到这里的人们才有机会观赏得到这人间美景,还从来没有人想过把这当做旅游项目来搞。我们决定从举办桃花节入手,发展旅游。


对于第一次举办桃花节,我们确定了这样的想法:一般来说,每年都是三月底四月初开桃花,因为时间太紧,所以我们这一次就是实验,名字就叫泗张桃花节。因为资金不足,也不搞开幕式,不请戏班子,不让领导、名人来剪彩。主要任务就是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知道我们这里有姹紫嫣红的桃花,有万亩桃园。


对于搞桃花节,我们都很兴奋,但静下心来,到具体实施的时候,发现困难不少也不小。首先是缺钱,其次是很多人认为旅游只能是泰安、曲阜这样名气大的地方的事,穷山沟里搞不起来,再就是没经验,没人才,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全镇没有熟悉旅游工作的人,许振成是从原南陈乡调过来的,罗明颖是从苗馆镇调过来的,对宋家沟一带情况都不熟悉。只有魏昌伦是当地干部,并兼任元卜管区的总支书记,这项工作就交给了他。


关于资金问题。镇里财政很困难,花钱的地方很多,张凡旭同志原来做过财税工作,善于理财,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挤出8千元钱办这次桃花节。所以这次办节只能节省节省再节省,挤出的经费主要用于桃园里的道路修整和宣传工作上。桃园里原来的路是生产路,窄且不平,需要整平拓宽,我们的要求是能对开小汽车。


关于扩大影响问题。这是我们这次桃花节的重头戏,目的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这里。经过分析客源状况,认为这次宣传重点是面向泗水周边的几个县域和济宁市区,重点区域是济宁、曲阜、邹城、兖州、兖矿和曲师大。因为资金短缺,我们在宣传工作上也是颇费一番心思。


一是广播电视宣传。电视广告收费较多,我们做不起,于是我们提前对新闻宣传进行策划设计,因为泗水电视台当时有规定,播一条新闻收费300元,有县级领导参加的不收费。我们就争取县里领导多来泗张视察指导工作,来时多搞几条有关桃花节的新闻,让泗张桃花节通过电视这个平台,跟着县领导的新闻一并传播出去。对于广播电台,我们发挥乔元龙、邵常喜等同志的作用,多设计新闻点,多写多投。桃花节前夕争取每天都有桃花节的动静。在这方面,县广电局的廉群、肖珂、吕士勤等同志给予了很大帮助。


二是报刊杂志信息。乔元龙是镇党政办公室的一位同志,他现在担任镇人大副主席,这个同志几十年如一日,痴迷新闻写作,常年笔耕不辍。镇里安排他协调上级新闻部门的同志在《济宁日报》、《泗水大众》、《泗水信息》等报刊发表多篇文章,一个时期内,几乎每篇稿子里,都有关于桃花节的事。


三是多种形式把桃花节推出去。在这方面,镇里同志动了很多脑筋,想了不少好办法。寄信。把我们油印的宣传材料、联系方式,按着电话号码本上的单位,向所能知道的各个单位邮寄。张贴宣传纸。镇里买了红纸和毛笔,组织镇里教师和干部书写,然后外出到处张贴。在这方面还出了一个小笑话,工作人员孟飞去曲阜师范大学大门口张贴时,人家保安不让贴,他们几个小伙子贴上就跑,差点挨揍。悬挂过街帘。在泗水县城的大街上用红布宣传桃花节的消息。还有一个比较特色的点子,那就是在汽车上挂宣传条幅。每天都有几班从泗张到泗水县城的客车和出租车,我们在红布上印上宣传标语挂在汽车的车头上。开始的时候,这些司机都不愿意挂,说什么挂上难看,就像过去拉磨的驴罩上眼一样。在鲁西南一带,过去用驴拉磨磨粮食时,要用一块布把驴的眼睛蒙上,据说是怕驴晕,还怕它们偷吃粮食。为了选择既体现特点又突出主题还简洁明快的宣传口号,我们还专门从古典诗词中寻找有关桃花的句子,诸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又是一年芳草绿,依旧万亩桃花红”,“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等等。现在想想当时如果能熟练使用电脑进行搜索,也能节省不少力气。我们还不放过任何提高桃花节知名度的机会,如每一次在县里各种会议上发言,我们发言的最后几句话都是“欢迎来泗张看桃花”云云。


关于统一认识方面。因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偏远的山区镇来说,搞旅游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字眼,所以全镇上下认识不很统一,镇里不少干部也感觉搞生态旅游距离我们太遥远。老百姓还冷嘲热讽,以至于我到宋家沟村去专门找群众座谈时,当时就有人说:“丰书记就是会说疯话,我们这个山旮旯子,谁来啊?”面对这种情况,镇党委一班人,一方面统一领导班子的思想认识,利用各种会议不厌其烦地宣传,另一方面就是在实干中统一思想,让事实说话。


在组织整个桃花节活动方面,也是费尽心思,把所能想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困难都列上表格,并责任到单位、到人。如在临近桃花节的时候,分别把饭店的老板集合起来开会安排食品安全、礼貌待客、公平交易等注意事项,同时提醒要备足物料,迎接大客流的到来。把客运车辆老板、司机召集起来强调安全行驶、维修好车辆问题等等。


随着桃花的盛开,人来的也越来越多。期间的一个星期天,花开的特别好,天气也尤其帮忙,晴空万里,和风拂面,客人来的特别多,以至于出现了交通拥堵,〇九公路成了个大停车场,从安山寺到马家岭,路上停满了车,当地老百姓从未见过这个场面,十里八村的老乡都赶过来看车看人,有些老年人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多车到咱这山村里来。县公安局为我们调集了100多名警察来维持秩序,疏导交通。记得我当时就在桃园里,县委书记田志锋同志亲自打来电话询问我情况,我在电话里详细向他做了汇报,他特别叮嘱要注意安全,尤其是交通安全。据后来估计那天来看桃花的游客大约有3万人,车辆有5000辆。


下面的这几个小故事就是在举办桃花节的过程中发生的几个小插曲。


挂气球的故事。随着春天的到来,桃花节越来越近了,有的同志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在桃园里放一些彩色气球来营造气氛。大家都认为这个创意好,在粉红色的桃花园中,五彩缤纷的气球迎风飘荡,的确能营造欢乐气氛。但又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放气球属于县气象局管理,他们有一个公司专营这项业务。每个气球挂一天租赁费800元,不二价。这对我们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如果挂10天,每个气球就要8000元,我们实在挂不起。人穷的时候,有时也能憋出办法来,我们又想了个市场化运作的点子。让罗明颖到邮电局、银行、电力局等一些单位联系,让他们来这里宣传各部门的业务,对他们承诺免费提供宣传场地。建设银行的行长古艳芳同志第一个给了我们支持,答应放两个气球。结果到了桃花节的时候,就有40多个气球摇曳在桃园上空,远远看去,漫天飞舞,甚是壮观。气球下面悬挂着“人民建行为人民”,“人民电力为人民”,“依法纳税,利国利民”等大幅标语。


门票的故事。第一次搞桃花节,我们最担心的是怕游客来的少,根本没有敢想卖门票的事,临近桃花节,有的同志出主意:我们印些门票,向各单位免费赠送,既能多吸引客人,还显得泗张人看事、会办事。我们认为这是个好主意。后来一打听,如果印一万张门票,至少要两千多元钱的印刷费。我们又想了一个门票背面做广告的主意,就想到了电信局,因为与局领导尤明媚、孔俊峰比较熟悉,又加上罗明颖的对象在县电信局工作,我们就联系上了,结果他们答应赞助三千元钱作为宣传费,把广告印在门票上。这样一举两得,双方共赢。


木匠惠昭志的故事。惠昭志是泗张镇驻地的一位在当地小有名气的木匠,他的手艺很好,特别是他做的家具质量上乘。在筹备桃花节的过程中,我们想到制作桃木工艺品,第一个就想到了他。桃树一般十几年就要更新一次,众多老百姓家里,采伐下的桃树堆满院子,桃树在农家一般作为烧柴,别无它用。但民间又有“桃木辟邪”的传说,于是我们几个人商量让惠昭志做一些桃木刀、桃木剑等工艺品到时候出售。我与罗明颖、魏昌伦专门到了他的木匠铺里找他,把想法一说,他当时非常高兴地满口答应下来,从老百姓手里收桃树很方便也很便宜,八块钱一拖拉机。这件事情就算定下来了。可是过了没有几天,老魏来找我说:老惠不愿干了,因为这几天附近老百姓看到他不打家具,造起桃木剑来了,就不时提凉壶,冷嘲热讽他,说他想得美,桃花节从来没有听说过,咱这个山沟沟里,几辈子也没有听说过旅游的事,现在忙活几天,到时候卖不出去还得当柴火烧,还说他不务正业,想吃巧粮食。结果他打了退堂鼓。


镇经贸办是县里为了发展民营经济而设立的副科级单位,当时刚成立,前几天镇里给他们拨了2000元的开办费。我就问魏昌伦,开办费花了多少了,还剩下多少,魏昌伦就是因为当了经贸办主任而解决的副科级干部。他说用了三百多元了。当时他的脸色有些变化,可能是怕镇里收回。我就和他商量,用剩下的这些钱先和惠昭志定货,然后卖掉工艺品后再补上这个缺口。


桃花节开始后,一天上午我去桃岭上看看情况,因为人多,从马家岭村我就走着上桃园去,半路上正好遇到骑着摩托车从桃园里下来的惠昭志,他气喘嘘嘘,汗流满面,一见到我跳下摩托车就大喊:“丰书记,这回我可吃大亏了。”我问他“你吃什么亏了?”“我造的桃木刀、桃木剑,卖给他们8毛的,他们卖2块,2块的他们卖5块,吃大亏了。”我听了马上明白了,经贸办收购他的工艺品比较便宜,到桃园里卖时就涨价了,听后就数落了他一顿:“你吃什么亏了,开始的时候,先让你做,结果你不听镇里的,听路人的。怎么样,没想到来的人多吧,桃木工艺品好卖吧,别着急了,明年早做准备吧。”


从这以后,惠昭志和镇里的其他木匠一过春节就准备桃花节上桃木工艺品。据说现在泗张周边的老桃树都被他们收购来了,价格也由原来的一拖拉机8块钱上涨到了几百元,且不容易买到。现在已有人到周边的县去收购桃木了。


卖野菜的故事。为了尽可能发挥桃花节的效益,镇里在桃园里专门规划了一个农副产品交易区域,让老百姓专门在这里设点卖农副产品。因为泗张人很淳朴,农副产品交易一般在集市上,还从未有在桃园里做买卖的。动员的时候,很多人大摇其头,对桃花节能否办成功深表怀疑。实在没有办法,我就召集了宋家沟、王家庄、王家口、马家岭四个村的支部书记,要求他们每村至少有一个摆摊子的。我听说镇里工作人员孟飞有个亲戚在镇驻地经商,也让他动员他的亲戚到桃园上摆摊卖货。


临近桃花节的一天下午,我爱人打电话问我桃花开的怎么样了,说是她们上级单位有领导来想来看看。那一段时间我是天天到桃园走一趟,观察桃花开的情况和桃花节筹备情况。我告诉她有不少花开了,可以来看看。放下电话,我又想起桃园里小摊上的野菜了,就又打电话说让他们来时,每个摊子上至少花10元钱买点东西。结果我爱人把桃园里的四个摊子的野菜都买下了,带回她们单位一大堆野菜分送给了同事们。第二天,卖东西的摊点由4个增加到10多个,品种也多了起来,花生、地瓜、荠菜,甚至还有农户把蜂窝煤炉子也搬到了桃园,现场蒸地瓜面窝头卖,这个在城里来的游客中大受欢迎,一元钱一个还要排队等候。我在桃园里见到了王家庄村支部书记司友真的老伴在卖榆钱,问她好卖吗?她笑哈哈地税“好卖!一个上午就卖了28块钱,家里的那棵老榆树也值不了这么多钱。”榆树在农村用处不是太大,也越来越不值钱了,没想到老榆树上的榆钱又成了抢手货。


整个桃花节大约持续了十多天。这十几天里,全镇干部职工一直处于兴奋、紧张、忙碌之中,很多同志都讲没有想到我们第一次办桃花节就能吸引这多人来,办得这么顺利、成功。


桃花节过后,镇里又分别召集有关人员进行了总结。许多饭店老板都讲没有想到人来的这么多,准备的原料不够,这一天的生意能赶上平时一星期的客人多。开出租车跑客运的也说这一天至少能赶上平时四五天的客运量。加油站的老板更是切实感到了销量的明显增多。


2001年的桃花节后,全镇上下对举办桃花节,发展观光旅游形成了高度认可,县里领导对我们的做法也给予了充分肯定,桃花节成为泗水生态旅游的开篇之作。到2003年,桃花节就升格由县人民政府主办,名称也改为“泗水桃花节”。村里老百姓对发展旅游也给予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一提桃花节,就有一种扬眉吐气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们说,原来只知道摘下桃来卖钱,做梦也没想到桃花也能卖钱。在以后的桃花节中,再也不需要动员,每年早早地就做好准备,为游客提供各式各样的物品。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全镇上下对于生态建设的认识也提到一个新高度。原来在干部群众眼里山是包袱,现在变成了财富,拥有绿水青山就是拥有金山银山,就是拥有取之不尽的聚宝盆。


第一届桃花节后,特别是县里以县人民政府名义主持承办以后,泗张的旅游发展思路也更加明晰,我们确定了三步走的战略,即“看一看,吃一顿,住一夜”。相应的服务设施也得到较快发展,宋家沟生态园、青源山庄、桃园仙庄等饭店相继建成,特别是圣源度假村的建设和安山寺的修复重建,为泗张的旅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还有一件特别不能忘怀的事情就是极力争取到了日东高速公路在泗张镇留下出口。根据高速公路建设技术规范要求,距离30公里可设一个出口,如果距离不符合要求,每个县也可设一个出口。泗水境内设的出口在圣水峪乡的营里村附近,这个出口距泗张镇驻地只有12.5公里左右,再留出口不符合高速公路技术要求。我们感觉到没有出口,对泗张发展十分不利,全镇上下渴望留有出口。在县委书记田志锋、县长陈立民同志的关心支持下,我们费尽心思,积极向上级交通部门的领导和设计单位的专家反复陈述意见和理由,把能想到的理由都汇报了,诸如:山区乡镇、三县市交界、贫困地区、革命老区、与省道交汇等等,最后苍天不负有心人,上级领导反复论证后终于批准了我们的请求。就这样,泗水县就拥有了两个出口,这在日照到菏泽整个沿线也是绝无仅有的。高速公路出口的建设不仅为泗张的旅游业,而且对于泗张乃至泗水的东南部的全方位建设与发展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至于出口的名称叫“泉林收费站”,而没有叫“泗张收费站”,原因是原设计方案的高速公路连接线是从泗张收费站到苗馆镇的李家坡与327国道连接(即沿○九公路),我们要求连接线从泗张过南陈到泉林,在泉林与327国道连接。连接线是上级投资修的,这样,对泗张的22个村的道路建设有好处。当时我们分析,○九公路是省道,早晚要修的。如此一来,就等于是上级为我们修了贯通南北,连接泗张与泉林的两条一级公路。为此,我们多次跟着县领导到省、市交通部门汇报建议。后来,有领导开玩笑说我这个人就是事多,自然,出口也就叫“泉林收费站”了。


在宣传方面也大大提高了层次,曾与济宁市摄影家协会联合搞了一次摄影大赛活动,王雪峰老师一副作品上了《人民日报》,这是泗张这个名字有史以来第一次登上《人民日报》。济宁日报社韩鹏主任写的《春天,到泗张看桃花》声情并茂,脍炙人口,反响强烈。这些都为提升泗张知名度、美誉度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让泗张春天的故事走进了千家万户。


在以后的历任党委政府的负责同志张凡旭、包庆华、蔡文浩、张乙彬、罗明颖、韩光辉等都高度重视生态旅游建设,他们的眼界视野、规划档次、建设水平、管理能力与当时都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万紫千红度假村和王家庄民俗村的建设将泗张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每次重回泗张我都深感钦佩。


从第一次举办桃花节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这十多年里泗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作为曾经参与过泗张发展与建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由衷地祝福泗张。热忱地期待泗张的明天象泗张的桃花一样绚丽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