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傅先河 ‖ 老照片里的新中国|我结婚了

来源:本站    作者:傅先河    时间:2024-10-04      分享到:

1991年10月1日,农历八月二十四,辛未年丁酉月甲辰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2周年,我结婚了,距今三十三周年。

历经三年恋爱“长跑”、1000多个日日夜夜,“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和心上人牵手,结束了难熬的“单身”生活,实现了心心念念的梦想。之所以等了这么久,是因为国家提倡晚婚晚育,男女年满25、23周岁,需持单位介绍信、身份证、户口本到民政婚姻部门登记。1991年7月31日我和妻子领取了结婚证,选定国庆节举办结婚仪式。

吉日确定下来,我和妻子刷房子、购置结婚用品,紧锣密鼓地忙碌起来。一天,妻子对我说,俺爸妈让你家里的人去俺家一趟,商量结婚的事。我一想也是,明媒正娶人家的闺女,那能这么“草草了事”。我赶忙去找三哥,三哥马上回老家向父母“禀报”,父母感觉失了“礼数”,虽说“三聘六礼”可以简化,但得上门和亲家见面,商定有关事宜。三哥陪同父亲去了岳父岳母家。一番寒暄后,父亲对岳父岳母说:“我是个农民,高攀弟弟和弟妹了,农村条件差,弟弟和弟妹多担待。”岳父说“老哥见外了,以后咱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城市的人向前推三辈都是农村人。”开明的岳父岳母知道我家条件一般,主动地提出一切从简。岳父对父亲说:“先河是个老实孩子,爱学习、有责任心,我和你弟妹图的就是这孩子人品好,我不计较这条件、那条件的,只要两个孩子乐意,和和睦睦地过日子,咱们当父母的没有啥要求。”

岳父岳母不仅不要彩礼,还盛情款待了父亲。父亲紧紧握着岳父的手,感动地说“弟弟和弟妹真是大好人,能和你们成为亲家是我们的缘分,更是俺的福分,孩子离你们近,以后弟弟和弟妹少操不了心啊!”岳父笑了笑说“老哥,把心放在肚子里吧,我会照顾好他俩的。”

话说10月1日,天气不冷不热,气候宜人。单位领导、我的老大哥刘家森,同事、老大哥郭忠海、吕素杰、阎吉华等人帮我张罗车辆,接亲。父母、哥哥姐姐、嫂子,街坊四邻在老家忙活,父母人缘好,乡亲们家家派出帮忙的人,有的全家出动。那时候,不兴在饭店举办婚宴,都是在家里摆酒席。提前盘算好请多少客人,给谁送请帖,布置洞房等等;随后请来厨师,筹划购置鸡鱼肉肘、烟酒糖茶、瓜果蔬菜、点心瓜子。临近两三天垒灶盘锅,到各家各户筹借桌椅板凳、盘子碗筷,把院落、房间打扫的一尘不染,在大门、门框上张贴红对联、红喜字,大半个村庄沉浸在喜庆之中。

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上午十时许,婚车车队到达老家村头的“场院”,乡亲们听说老傅家的四儿子娶了个城里的媳妇,出于好奇,放下手头的农活,早早地聚在场院里等待,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妻子从车里出来,着一袭红裙,略施粉黛,双眼皮、高鼻梁、大眼睛、樱桃小口,加之新娘子特有的气韵,宛如仙女下凡,引来啧啧称赞。在大侄女的“搀扶”下,走向老家庭院,伴随着啪啪鞭炮声,结婚仪式开始,大堂哥亮起浑厚的男高音“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随后是认亲环节,司仪把婶子、大娘、七大姑、八大姨、哥哥嫂子等近亲一一介绍给新娘子,被介绍的亲人要当场拿出“红包”,新娘子还以磕头或鞠躬礼,“红包”数额小的,用红纸包起来;数额大的,直接“晒”出来。

这天,老家的小院里,人挤人、人挨人,热闹非凡,喜庆祥和,各个房间里挂满了红红绿绿的鲜艳布料,都是亲戚街坊送的“帐子”,这悬挂“帐子”可是很有讲究的,要严格区分关系远近,把和新郎家关系最近的人所送的“帐子”挂在最显眼的位置,一般的排序是舅舅、姑姑、伯伯、叔叔等。

小院里人来人往,贺喜的、做客的;烧水的、做菜的、端菜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人们脸上洋溢着喜气。“新娘子真俊”“酒席真厚实”“饭菜真香”“来的客人真多”。

不知不觉间,月亮高高地升上了天空,席散人撤,小院安静下来,最后只剩父母和我小俩口,父母催促我和妻子快去歇着,我和妻子也说:爹妈操心劳神好几天了,也早点歇着吧。

我和妻子走进洞房,脱鞋上床时发现双脚磨破了皮,伸手往里一摸,“呀!”鞋里的撑子还在,我就穿着带撑子的新鞋坚持了一整天,妻子心疼地说了声,真笨、真傻。我说,光激动了,忘了把撑子取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