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高春云 ‖ 文学可以优秀一个人的生命

来源:本站    作者:高春云    时间:2024-10-12      分享到:


10月7号在亚龙书城举办的第二届鲁地文艺创作交流会已圆满结束。第一届的活动遗憾错过,也因为工作的原因,近一年来虽然时常关注着群里的动态,但互动,却较少。

本次“创交会”给了我进一步了解、接近文友们的机会。五位参与分享的文友可谓是各有特色、尽显所长。如果把此次“创交会”比喻成一场年度盛筵,那,每一位文友的分享交流发言犹如一道道玉馔珍馐,独具匠心的制作,又不失烟火气,让人回味无穷。

分享嘉宾中有根植杏坛育桃李的中学语文老师;有在电力系统退休的职工;有军营退伍的老兵;也有躬耕于田野的乡土诗人。

五位文友入选《鲁地文艺》2024作品选的文章我都认真读过,细腻的笔触记录着真实的情感,这些情感的体验都证明着我们生命的鲜活。是执伞凭栏,去探望一池秋荷;是明媚的春日里,寻味狼舞山上馥郁的槐花;是穷苦日子里,家乡故里歇后语的主角;是凛冽的寒风中一碗豆腐脑的联想;也是对黄土地上老农和钢筋水泥丛林里民工的悲悯;文学赋予我们敏锐的感受力,它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让我们的心灵变得丰富而敏感。

交流会上发言的文友中,最让我期待的是马加强老师——一位无需荣耀加冕而自强不息的基层作家。

初识马加强老师恰是一年前,2023年10月9日,济宁读书界第38期读书会,分享书目是余华先生的《在细雨中呼喊》,分享嘉宾就是马加强老师,在此之前,仅仅是在文友微信群里了解过马老师的作品,素未谋面,连线上的交流都没有过。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马老师,也是我第一次听到关于他的经历,而这经历是他作为导读嘉宾的身份,伴随着对本期分享的文学作品的理解,由他自己娓娓道来。

在谈到对《细雨中的呼喊》的阅读理解时,马老师结合个人经历交替讲述。他充满感激地说到因为自己腿脚不便,要感谢自己的朋友们给予自己的鼓励与支持;平静地说到自己年幼时,母亲的离开肯定有她的难处;说到要成为爷爷奶奶的骄傲......生活的苦难没有让他泯灭对温暖与光明的渴望,我不知道,一个人经历过如此多的风雨苦难,还能淡然从容的回望来时路,没有恨憎没有怨怼,依然葆有如此明澈的一颗心,依然心怀宽容与感恩,热切地爱着这个世界。

那天我在会场靠右边的后面一排,我的目光一直追随着讲台上的马老师,他始终微笑着,努力地把一字一句表述清楚,也许太专注,也许会场的人太多太热,不时的抬起手擦拭额头上细密的汗珠,我从包里掏出纸巾,请前排的女士传递过去。后来,每次回想起这一细节,都很欣慰,我恰好有一包新纸巾,恰好能让我为这样一位可佩的文友做些什么。

在此次“创交会”上,马加强老师是第二个出场。

我竭力将“残疾”一词,于心中反复酝酿、软化,力图躲避那个尖锐的字眼。

没想到,加强老师走上台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一个残疾人......”,依然是浅浅的微笑,依然是认真地一字一句表述,眼神坚毅,清矍玉立,简短的自我介绍却分明透露着坦荡与自信,真让我因私底下的那点儿俗虑而感到脸红耳热。

马加强老师分享发言的题目是《文学联通你我——文学是圆的,生活也是》,谈到了自己的创作历程,谈到了与《鲁地文艺》结缘,谈到了对文学创作的理解......我想每一位作家所呈现出的作品,和他自身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加强老师作品所凸显出的温暖力量,恰是他所经历苦难磨砺而不屈的向上的力量。

正如刘利民先生在点评中所说,文学可以优秀一个人的生命。写作的过程给了我们一份平和的心境,我们通过文字记录情感和希望,输出美与感动。文如其人,阅读作品,是了解一位作家最温情、最有效的方式。

任何一个行当都有训练和提升的空间,很庆幸,有《鲁地文艺》这个集训营,提供了这样自由、宽厚、包容的平台,不仅圆了文友们的文学梦,更有文学界的前辈关注、激励、鞭策、提醒,让我们不断的进步、成长,我们《鲁地文艺》也定会像2024作品选封面上的亚麻花一样,热烈绽放,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