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随笔」仲琛 ‖ 寻找儒家文化悠远的意藴

来源:本站    作者:仲琛    时间:2024-11-01      分享到:


在山东鲁西南有一个享誉国内外的城市,它就是曲阜。提起曲阜,很多人都说它是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但是稍微对曲阜有点了解的人还知道曲阜还是炎帝神农氏营都聚居的“大庭氏之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诞生之地,是少昊的建都之地。但对于有心之人来讲,在这里不仅能感受独有的文化氛围,还有着与众不同的地域特色。

“三孔”是这座文化小城极具象征代表的文化根脉,人们有意从孔庙南面的神道路出发,随着那条古朴而又川流不息的石板路出发,带领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步入景色优雅而具有历史幽深的庙宇的深处,使人不期然间就会感觉到一种与众不同的人生况味。

从“万仞宫墙”到大成殿,从“与国咸休公府第,同天并老圣人家”的孔府,再到孔林深处的郁郁苍柏,每一处景观都蕴涵了极具深刻的意味,让人不知不觉从内心深处便感受到孔夫子所带给人世间无穷志远极具深刻的人生哲学。

纵然孔夫子有着极其伟岸高耸的品格和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但是孔夫子也是人,而且还是一位怀揣着悲天悯人壮烈情怀的历史伟人,其本质来源不能不说他的出生地尼山以及石门山上的诗意风流。它们无不彰显着这位圣贤哲人对后世传人以及对大诗人李白、杜甫深远的影响,还有那位在孔夫子心目中幼小心灵深处扎根,并对他成长为一位圣贤哲人关键人物的母亲颜徵在。也正是有了他们,曲阜的山峦才显得极其壮丽、才显得坚韧不拔,才会给后人留下更多无穷遐想的空间。

曲阜的庙宇不仅仅停留在人们熟悉的孔庙的房梁内外,而更多的是书写在那些不太引人关注的远古遗址上,它们不仅有着政治家的眼神,有着对礼仪一如既往的执着,还存在于世间幽深的光晕里。所以说,曲阜的庙宇是一座永远也读不透的大书,它挺立在这座古老的小城里,发出独有的历史韵味,让这座文化城市再添一层厚土。

儒家文化不以诗著称,也不需要满天翻飞的鸟儿用来点缀,更不是用一棵棵苍窘不移的古树来描绘。但是无论是这的鸟儿还是古树,都无其不显示着一种灵性,它们从古至今不知引领了多少人士走进了这座小城,感受到了这里的古朴文雅,品尝到了这里的风土人情,把握着自古以来更多圣人贤者的历史文脉。一路走来,伴随着晨钟暮鼓,成为这座历史小城所奠基的深沉记忆。

几条悠远的河流,一座三皇五帝之一的少昊陵,还有那早已不知去向但却留在曲阜记忆深处的霸王坟,构成着一种说不出,但却有着悠远意蕴风味的历史画面。一种来自天籁的声音,把我们又再一次的带回了那个“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人生况味,自然与不自然间,你就会品读到,历史并未远去,它依然存在于这座城市的上空。都说曲阜的人是木讷本分的,但是在木讷本分的背后还有着对圣师的崇敬与赞赏,那种浑朴天成的古朴与自然好像并未因时光的流转而消失,反则在其身上沉淀的更深,他们用勤劳和智慧支撑着曲阜本土的乡情与乡貌,流淌在更多日月时光的倒影里,为世俗文化添加了浓厚的一笔。

走在鼓楼大街上,与著名的“三孔”相毗邻,有一所百年老校,它从清朝末年走到解放初期,从改革开放一直走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无论岁月怎样的更迭,那句“百年树人”与“圣脉儒根”飘荡在曲师校园的上空,久久没有散去,或许是因为“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不管是已经消失的荷花池唐还是依然存在的老考棚,还是翻新过的“红楼”,它们已然成为了曲师的魂魄,继续在这方人杰地灵的土地上谱写着新世纪的篇章。不断地走在儒家文化那置身高远的独到悠远蕴味,体验这座历史文化小城不一样的色彩。它早已融入在了每个人的心间,念诵着那熟悉的诗句: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