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刘永琪 ‖ 生如夏花

来源:本站    作者:刘永琪    时间:2024-11-20      分享到:


周生民老师的微信名叫花半夏,名如其人。周老师看起来就那么文雅低调,不事张扬。但跟她接触下来,我发现她对人、对事、对工作都热情如火,说她生如夏花一点也不为过。

初识周老师是在十月七日的鲁地文艺创作交流会上。我坐在靠边儿的一个座位上,一会儿一位齐耳短发的女士匆匆地走过来坐在我旁边,后来知道她就是周老师。她说要给五位分享者赠送画扇,我把我的水杯放在邻桌上,把我的包放在桌子的下面,把整个桌面都空出来好让她作画。她边往桌子上摆画画用的东西,边说昨天有点事回家太晚了,熬到很晚才画了三把,还要现场再画两把。她小声地说:“要是耽误了颁发给分享的老师就太不好意思了。〞我安慰到:”没关系的,肯定得五个人都分享完才让你去赠扇的,应该来得及。”

主持人念贺信时,我下意识地转头看了一眼正在认真作画的周老师,从这一眼开始,我就一直在看她作画。她是那么从容,那么优雅,瞬间我都恍惚了:是她本身就那么优雅,还是画画就该这么优雅。纤纤玉手提笔在扇面上轻盈、自在地游移着。我不懂画画,但她画的那只小麻雀双眼灵动,身形饱满,似乎你一靠近它,它就会“噌”的一声飞走了。我帮她把画好的扇子拿到一边晾着。

拿着最后一把扇子,周老师思忖了一下,调了些粉色的彩,又调了些重色的墨,她简直像神笔马良一样,一会儿扇子上就开出了一朵怒放的牡丹。她还用细笔勾勒出一只可爱的、栩栩如生的蝴蝶,我简直看呆了。当我得知她是东校和南校区老年大学的国画老师后,当即表示下学期要报名跟她学画画。周老师和蔼可亲地笑了笑,亲切地说:“好呀,欢迎你哦。”

听完报告后,我们俩一块儿出来,在门口聊了很长时间。周老师说自己虽然是画画的,但也喜欢写作,也在这个群里。我说自己刚开始写作,是个新手。周老师鼓励我说:“老手也是从新手走过来的,只要坚持写,肯定会越写越顺手的。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规划,多参加一些这种写作类的分享活动,有时能得到一些启迪,也能少走一些弯路。”后来周老师还说她觉得写作跟画画是一样的,画画画的是场景表达的是感情,写作写的也是情景表达的还是感情,它们是一致的。最后周老师又举例到:“像鲁迅、沈从文他们都是美术爱好者,对吧?”回想刚才刘巨成老师的那句:“写作也跟摄影一样”。我好像有点明白了,当你对某件事情痴迷到一定的程度时就想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写作的源动力。这种境界虽然我似懂非懂,但我感觉心里敞亮和通透了许多。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呐。

和周老师的相遇真是一场美好和丰硕的遇见。以后我们经常在微信上联系,周老师也会把一些信息或美篇推送给我。她对于新手的提携和引领,彰显了她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职业素养和使命感,也体现了她为人热情洋溢的一面。

在彼得堡明星芭蕾舞团来老年大学演出时,我们又见面了。这次她是应邀来给国际友人们赠送她亲画的团扇的。荷花的高洁,牡丹的富贵,菊花的傲骨都那么具象、生动,她跟俄罗斯友人们热情相拥。从小的方面说,周老师此举是这次艺术交流的点晴之笔;从大的方面说,此举对中俄人民的友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头几天遇到了写作班的老学长王继发老师,我们交流了一会儿。我说学写作遇到刘亮老师就像找到党代表的感觉,他说刘亮老师教得可好了,忙完这一阵儿他还得再回归写作班。他突然问我:“咱有这个写作班,你知道得多亏了谁不?”没等我反应过来,他立刻自己抢答到:“是周生民老师多方奔走,才张罗了这个班。这才有了咱今天学写作的机会。”原来周老师还是我们的“挖井人”呀,对她的敬意又增加了许多。

后来,从刘亮老师那里得知周老师是济宁有名的画家和诗人,还是济宁散文学会会员,并常年致力于非遗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学工作,文、画皆一流。她的那份从容与安静,只能让人想到一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她的那份淡泊与宁静也像她的那幅莲一样:清香,典雅,美而不妖,既豪放热情又内敛自信。
缘分,妙不可言,认识您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