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随笔」刘勇一 ‖ 知青:追忆的似水年华

来源:本站    作者:刘勇一    时间:2024-11-22      分享到:


退休了,偶尔的聚会。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些难忘岁月构筑成的生命的光辉。虽然,知青生活仅仅只有短短地几年,但是,蓦然回首,那里是踏向征程的始步。从城市来到乡村,又从乡村迈向城市。经过投身于社会的洗礼,投身于各种学业与工作的再造之机。把一生的奉献交给了这个世界,总是那样地难以忘怀。

青春,又如何在一片笑容中得到如此灿烂记忆。只有把自巳投身于社会才获得无穷的力量。当然,农村,那里有广阔天地,那里的柳林江,那里的新康、靖港、望城,如今已变幻为长沙市的区域,融入了大长沙的城市版块。但是,四、五十年前,却不是这样。洞庭湖以南,湘江沿岸是一望而不到边的稻田·······一团团被树木包围的村庄,由灌渠与大小水面湖塘构成的水网堤埧与柳树林。

只有春秋时节才会有的喜悦,人们在整个冬天都在修着堤埧。被农民诉说的是1959年的大水,垮埧的灾难,害苦了这里的农民。三年自然灾难,把农村写得更为的深沉。所以,这里只要提及当年的状态是不容乐观的,一刻都不容放松。当年农村经济发展不好。一个劳力一角二分钱,有的八九分钱的工时,也存在我们中得到演绎。虽然知青下去是知青点,依附于大队副业队,但后来也分到各生产队去劳动。摸爬滚打,头朝地,背朝天,一身汗一身泥。锻炼出的小身膀,也让我们更为坚强。

记述着这些十六、七岁的少年,远离开城市,远离开父母与亲人,下乡于望城县靖港区新康人民公社黄沙大队参加劳动。其实,我们当年谁也并不知后来的命运会是如何。后来才知,云南农场一知青的一封信,七七、七八、七九年招工回城,改变了几千万人的发展方向。之后工作几十年,退休了,想想都是艰辛。

最可悲的是不少的人,无法抗拒自然规律,先于离开了。一个点38人,走了七人。还有躺在床上,病在家里。想起来,都是一种伤感······如今的聚会,到齐是不可能的了。聚会也是一种知音的倾诉,好好说说过去的风趣之味。

看看人世间,人与人之间的灿烂心态,做一些有益于身心有意义的安抚。岁月还得向前走,不可能停下。好好地善待自已,把企盼变成希望,相信中互相祝福有知青情结的人们。知青,在我们认为就是一种坚强——精神永在,一定会更加闪耀生命的光辉,而且会走的更远。

2024.11.20于长沙烈士公园红军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