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江夜雨 ‖ 金乡记忆——金乡秦小街与秦士奇
金乡城中的秦小街,是一条充满人文气息与历史底蕴的小巷,它见证了无数英雄豪杰的崛起与陨落,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梦想与追求。
秦小街之名,源于明朝万历年间的金乡名士秦士奇。秦士奇,字公庸,号一水道人,民间更喜欢称其为“秦一水”。他生于金乡城东门里羊拐角,自幼聪颖过人,才华出众,性情疏隽,以节操自持。因秦士奇的缘故,这条街遂改名叫秦小街。
秦士奇的求学致仕之路充满波折。他自幼聪明好学,15岁便成为秀才,22岁考中举人。然而,考进士时却屡考不中,直到天启五年第四次赶考,31岁才成为进士。第二年八月,秦士奇出任江苏昆山县知县。
当时的昆山县,地处上海和苏州之间,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昆石”也位列全国“四大名石”。秦一水上任的这一年,可以说是明朝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年。魏忠贤把持朝政,无恶不作,彻底镇压了反对派,还被加封为“九千岁”。下面的官员为了拍马屁,就在全国兴起了为魏忠贤建生祠的运动,搞得轰轰烈烈。
昆山县的上级巡抚毛一鹭,本来是个有所作为的好官,此时竟然一时糊涂,积极筹款为魏忠贤建生祠,下令包括昆山县在内的所有属县必须捐资纳贡。秦士奇果然是奇士,书生意气大发,无论谁劝,就是不捐钱。他的同僚好友虽然暗暗叫好,可也都为他捏了一把汗,认为这要招来杀身之祸。在这一过程中,秦士奇还遭遇了一些颇具传奇色彩的小插曲。据说,毛一鹭为了劝说秦士奇捐钱,曾多次派人到他家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甚至许下诸多好处。可秦士奇却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所动。有一次,毛一鹭派人送来了珍贵的礼品和高额的金银,说只要秦士奇捐钱,这些都将归他所有。然而,秦士奇却坚决拒绝了这份“厚礼”,并将使者拒之门外,他说道:“吾身为朝廷命官,当以国家社稷为重,怎能为了个人私利而违背自己的原则。”他的这种刚正不阿、坚守节操的精神,在当时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秦士奇的态度让毛一鹭十分无奈,但又敬佩他的气节,所以只好暂时搁置此事。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很快京城又发文,要求文名颇盛的秦一水为魏忠贤的生祠书撰写一副对联。巡抚毛一鹭认为这是为秦一水开脱罪责的好机会,多好的事情啊,不用捐钱只动动笔就行,认为他肯定会同意。于是又派人去劝说秦士奇。秦士奇听闻此事后,顿时火冒三丈,他对着来人大声说道:“魏忠贤乃乱臣贼子,吾岂能为他撰写对联,助长其恶行!”说罢,他更是义愤填膺地写了一封奏章,列举了魏忠贤的种种恶行,表达了自己对这种奸臣当道的不满和愤慨。不过,由于当时魏忠贤权势滔天,秦士奇的奏章并未能改变局势,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更大的麻烦。毛一鹭无奈之下,只好将秦士奇的奏章压下,同时派人加强了对他的监视。亲朋好友得知此事后,纷纷前来劝说他,让其收敛锋芒,以免招来杀身之祸,但秦士奇却坚定地回答道:“吾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若为保身而与奸臣同流合污,吾岂不是遗臭万年!”他的这种大义凛然的姿态,让身边的人都为之动容。
在这个艰难的时期,秦士奇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为外界的威逼利诱所动摇。而毛一鹭知道秦士奇的脾气,所以也没敢对他采取过激的行动,只好让他暂时软禁在一条船上,好吃好喝招待,等候发落。没多长时间,天启皇帝驾崩,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即位。崇祯皇帝立即把魏忠贤绳之以法,秦一水这才重获自由。崇祯二年(1629),大学士韩等奉旨将魏党定为逆案,并邸报全国凡察出不拜魏祠者,加级起补。是年秋,士奇补河北获鹿知县。因审理诉讼案件正直公允,不避权贵,朝廷多次越级提拔不受。此时,后金政权已经在北方崛起,经常入关侵扰。这年冬天,清太祖皇太极,率兵攻陷顺天府固安县城,大肆烧杀抢掠。皇太极撤兵后,不法之徒又趁火打劫,固安县一片混乱。固安县紧靠京城,位置十分重要和特殊。朝廷急需派一位有魄力的官员前去善后,秦一水因政绩突出而被选中,他日夜兼程赶到固安县,来不及休息就投入工作。
据《顺天府志》记载,固安城内尸体遍野,“一入宅中,土灰满眼,腥气袭人”,秦一水"不觉发上而泪下"。据史料载,他在固安的政声主要来源于以下四项政绩:抚民复产,上任伊始,他就积极招抚逃亡人员,发放仓库存粮,使归乡的百姓迅速安定下来。提取库银,酌情给发放给没牛没有种子的农民,及时恢复农业生产,并上书建议朝廷免除赋税。在治理恢复过程中,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当时,有不少百姓因为战乱而失去了信心,士气低落。秦士奇深知,要想让百姓重拾信心,必须要有一个振奋人心的举措。于是,他决定亲自下田,与百姓一同劳作。他亲自耕种、播种,与百姓们一同劳作,一边干活一边与他们聊天,鼓励他们要勇敢面对困难。他的行动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百姓们纷纷被秦士奇的精神所打动,士气大振。在秦士奇的带领下,百姓们齐心协力,很快恢复了农业生产。重建城防,修筑县城,加宽加深护城河。将青壮年百姓组织起来,用自己的薪俸招募精通武艺的人兴办团练。开展严打,从重从严打击犯罪行为。乱世用重典,对于实施犯罪的人员,当场枪棍责打,极大地威慑了不法分子,使固安县的社会秩序迅速好转。
秦一水向学校捐学田,学校通过收租金救济贫困的学生。据说,秦士奇在金乡也曾为山阳书院捐地,《金乡县志》记载,他曾捐“谢家园地三十五亩三分”。另外,秦士奇还组织编写了《固安县志》,在如此艰苦的情况下,他还亲自编撰县志,可见对文化的热爱。固安县有"固安十景",秦士奇为这十景分别写了一首诗,也收入了《固安县志》。仅仅历时一年,经过秦一水的治理,固安县便“凶乱俱息”。秦一水的个人威望和政声空前高涨,朝廷决定给他升官,等候任命。可在这时,秦士奇却因处理一桩陈年旧案得罪了宦官刘侨。
刘侨当时任锦衣卫金吾一职,深得崇祯皇帝信任。刘侨的哥哥刘仲仗势欺人,在固安县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民愤极大。前任知县将刘仲逮捕入狱,后在刘侨的压力下,被轻判为“延缓外讯”,就是暂缓讯问。受害人屡次上京告状,朝廷要求秦一水上报该案实情。据传,有多位受害者千里迢迢来到京城告状,他们一路风餐露宿,历经千辛万苦,只为能讨回公道。秦士奇得知此事后,十分关注案件的进展,他亲自到狱中询问相关人员,详细调查案件的来龙去脉。刘侨带着重金去见秦士奇,希望能免除他哥哥的死罪,并许诺以升官作为回报。秦士奇置之不理,照实上报,如此刘仲被处以死刑。这件事不久,有一天秦士奇正在家休息,锦衣卫突然破门而入,说他有贪污之嫌,奉命搜查住宅,并在搜查时偷偷把七百两银子放到秦一水家栽赃陷害,然后再装模作样地搜查出来。秦士奇因此获罪,判流放边疆。
秦士奇被捕后,固安县的绅士父老联名为他喊冤,人人落泪,受理此案的高官们深受感动。最后拖了十个月,秦士奇被免官回老家金乡待命。据《固安县志》记载,离开固安的那天,秦士奇“行李半肩,绅士金帛馈赠,一丝不受,飘然而去。一时悲送者塞巷盈衢。有匹马直随至金乡者“。竟然有人千里迢迢骑马送到金乡,可见百姓对他的爱戴之情有多深了。后来朝廷特旨:得罪厂卫者速复。秦一水再次被起用,但他已心灰意冷,不再应召。忠臣之心天可鉴,隐居故里学陶潜1644年,清兵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杀,明朝灭亡。满清入主中原,仰慕秦一水的名气,就许以重任。秦一水愤然拒绝,他说:“予即葬江鱼腹中,得为大明朱家鬼耳。肯苟且以附功名,大节既亏,更言建树哉?”意思是说,老子就是葬身鱼腹,也要做大明的鬼魂。如果投降清朝,大节有亏,还谈什么建功立业?这时,民族英雄史可法组织抗清,秦一水受邀前往扬州抗击清兵。后来,扬州被清军攻破,屠城十天,史可法被俘后也惨遭杀害。幸运的是,大战之前秦士奇奉命外出,逃过一难。这之后秦士奇的去向,史书没有记载。据金乡的老人说,秦士奇又辗转回到金乡,隐居在涞河边上,直至终老。
秦小街,这条承载着无数传奇与梦想的小巷,将继续在金乡古城中静静伫立,见证着每一个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它不仅仅是一条街道,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对忠诚、坚贞、才华与人文精神的永恒追求。在秦小街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弥漫着浓郁的历史气息。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每当微风吹过,仿佛能够听到秦士奇的朗朗书声,感受到他那坚定的信念与崇高的节操。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煤山乐天 ‖ 在腊八等一场雪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李如德 ‖ 连队的鱼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