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井明新 ‖ 还是喜欢过年
进入腊月,掰着手指头算,大年一天天悄然临近了。从手机朋友圈发的信息来看,人们在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的同时,好多人的心早已飞到春节里了。
应当说,冬天最有趣、最大的事便是过年了。中国人的年常常给人准备了整整一年的感觉。其实,做准备也就是过年前的腊月。在老家农村里,只要进了腊月,年就已经启动了。过年所需要的年货就要开始准备了,年货准备得差不多了,这年也就到了。小时候跟在大人屁股后面去赶集,这真是开眼界,见世面的好机会,心情特别地兴奋。尤其是看到集市上人山人海,热闹沸腾,叫卖声,吆喝声交错相织,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新奇。这瞅瞅,那看看,见到自己喜欢的好吃的好玩的,只要给大人提出,大人们都显得很大方,总能够让你得到满足。直到现在,小时候的年集仍让我记忆犹新。
进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早己经不再那么真切地盼望着过年了,但还是不免有些想念儿时乡下的年味,心里头希望早点过年。
说到年,小孙子说“年”是一种怪兽,人们都恨它,它怕红色和鞭炮声,这个故事啊,电视上都播了。噢,年是怪兽?我怀着十分好奇的心情,对于年,决定探个究竟。在百度搜索栏输入“年”字后,页面上便出现了年的介绍:年在古代汉民族传说中是消灭了凶猛兽夕的神仙。夕在腊月三十晚上来伤害人,神仙年与人们齐心协力,通过放鞭炮赶走了“夕”。人们为了纪念年的功绩,把三十那天叫做“除夕”。除,是去除的意思;夕,指夜晚。除夕,就是把猛兽夕除掉了,也就是把本年中最后的一夜去掉。为了纪念“年”,把除夕又叫做“除夜”、“年夜”,也有叫作“年三十”,初一称为过年。这个故事引证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除夕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并非现在电视上播出的错误版本,把“年”描绘成为怪兽。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过年。”腊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这一天,在民间有流行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一过,年味渐浓,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一直会延续到元宵节。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按照风俗,是民间祭祀灶君的日子,人们忙着过小年,虽然还看不到红红火火过大年时的那种热闹,却也让人嗅到年味了。小年虽小也是年,大鱼大肉是少不了的,人们都很重视,不愿凑合。另外,在业余时间要进行卫生大扫除,门窗、玻璃、楼道、地下室等,都要拾掇的干干净净。窗帘及床上用品要洗个遍。厨房卫生间,从上到下要擦得干干净净。年事准备好,只剩下等待过年了。
年三十,吃团圆饭,家家杯碰杯,户户贴春联。这一天,家里比较忙,都在准备着晚上的丰盛的年夜饭。到了晚上过年时,全家人在一起,围着香气四溢的桌子吃年夜饭。那种氛围,那种其乐融融的场面足以融化寒冬,让人感觉是非常温暖幸福的。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那叫一个痛快,那叫一个幸福,祝您老健康长寿,愿孙儿茁壮成长,愿开心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晚饭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一直到零点以后,叫做“守岁”。除夕之夜是要守岁的,表示辞旧迎新。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指的就是这除夕之夜。
年初一的早上,不能赖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年。新年见面后,随着“过年好!新年好!”的声音,是握手,是拥抱,是作揖,是见面,这就算是拜年了。
都说现在的年味淡了,可不是吗!过年再也听不到大年猪“嗷嗷嗷”的嚎叫声,看不到鸡鸭的惊恐,甚至也不用自己动手扫除灰尘了。一切超市上买去,家政公司请去。这年味也就从这忙碌中消失了。年味虽淡,但全家团圆、亲友聚会的热情一点未减少。
还是喜欢过年,还是盼望着过年,喜欢那过年的气氛,盼望着那过年的一声问候:“过年好!”
2025年1月8日
注:《喜欢过年》一文,刊登在1月9日的《济宁日报》上。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李如德 ‖ 连队的鱼塘
- 下一篇:下一篇:「随笔」杨恒坡 ‖ 爱的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