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李夫领 ‖ 黄泥路 柏油路
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
张强出生在一个小村庄,小时候,身体强壮,总爱跑来跑去。村庄是不大,倒也其乐融融,自成一派。在这里,张强度过了他的童年,享受到了井底之蛙的快乐,等他长大后才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混混沌沌,是非不分,譬如,大人们严厉禁止孩子们从沙坡上滑到坑底,怕摔断了脖子,摔断了腿,但又乐此不疲,甚至一同滑下;大人们明令禁止他们在光滑的石井旁玩耍,而又经常用手抓住他的脚脖,把头倒垂到井里,捉麻雀;大人教育他们尊敬师长,彬彬有礼,而大人们又彼此谩骂,混战厮杀。
13岁,张强走出家门,到乡政府驻地的中学上初中,这是他第一次看世界,犹如雏鹰张开了翅膀,感觉到一切都是新鲜的。从村庄到乡政府驻地约有6里路,它在张强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但是这条路与张强几乎纠缠了一辈子,也是在一开始,他所没有想到的。
这条黄泥路,是很宽阔的,中间高高隆起,是一个鱼脊骨的样子。三年来,张强渐渐长大,这条路带给他太多的欢乐。他和小伙伴们结伴而行,呼啸而过,追着风,也追逐风景。夏天雨后,这条道路就非常难走了,到处都是泥巴,车子上,脚上全都是。走上一会儿,就要停下来捣鼓一下自行车,甚至有时候得扛着自行车走。更可怕的是有些地方看起来非常平整,可是一旦踏入,就会深陷其中。这些困境张强都闯过来了,既然无路可走,就一直向前走,总会回到家或者是回到学校。在这许多磨练之中,张强莽撞之中多了勇敢,勇敢之中多了智慧,可以说是粗中有细,细中生巧,巧中起诈。
三年后,张强考上中专,暂时告别了这条路,但是他与这条路的传说还继续纠缠在一起,他走的这段路只有6里,其实整条道路叫滨阳路,长约20里,它是徐州市蔡桥镇境内主要干线,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在上世纪70年代,张强有一位邻家叔叔是小队长,由于工作非常出色,到乡政府入党宣誓,途经张家村,有一只狗追着他咬,他脱口而出,“我是党员,你敢咬我。”这一直成为了人们的笑谈,流传了很久。
转机就在1991年,全国计划生育大运动结束之后,蔡桥镇收到一大笔罚款,就用这笔钱把整条滨阳路修建成了柏油路,那是一个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全村人都参与了,张强也参与到其中。
多少年后,张强依然记得那种热烈的场面,整条道路上人山人海,人们欢声笑语,他们用汗水、喜悦的泪水,连同沙子、石灰、泥土和在一块,做成路基,把自己最美好的心愿都放在这条公路上。那是一个最美的春天,蔡桥镇在通车那一天举行了盛大的仪式,“要想富 先修路”,6个大字闪闪发光,人民载歌载舞。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个沉甸甸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传说还是管区书记马安生同志,由于他年纪大,连日操劳,竟直接晕倒在工地上,他的这一壮举,激励着人们无私奉献,不畏艰苦,坚决完成任务。张强参加工作以后,常常想起这件事,并以此为激励,每当遇到难题的时候,经常问自己,我尽力了吗?我奉献了吗?我能为人民牺牲在岗位上吗?
张强毕业以后,又回到了家乡,在镇政府做了一名职员,管理乡村卫生、道路保洁、综合执法等工作,直到今天。
可以想象,张强在职场上并非一路顺风,而是磕磕绊绊,一直干着最脏最累的工作,对于这些,张强从不抱怨,小时候,那么泥泞的路都走过了。无路可走,到处是泥潭,才是他脑海中最可怕的场景,张强谨慎前行,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但是不免还会有时候碰到。
结婚以后,每当妻子暴怒而起的时候,张强只会躲在房间的角落,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双手捂住脸,不让自己太难看,但愤怒的妻子偏偏只对着他的脸抓来,有时候用凳子,用铁勺击打他的头部、面部,直到鲜血流出,弄得满头满脸都是,妻子才没有了愤怒。很多时候,张强只会默默的流泪,擦净血渍,然后,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在他心里,这不是什么坚强,而是他的宿命。人生的道路啊,哪能不经过泥泞?理解了路,也就理解了人生,况且,对于妻子来说,张强何曾不是一条烂路。
一个人的成熟,远比成功更重要,张强在磕磕绊绊中成长,是滨阳路能带给他安慰,走在路上,他感觉踏实,那也是他生活的来源。
上世纪90年代,滨阳路静卧在乡村泥土中,独显尊贵。可是一到麦收、秋收季节,特别是阴雨天气的时候,村民就在道路上晾晒麦子、玉米,他们怕车轮碾压作物,就放一些砖头、瓦块、棍棒、树枝等。像这种情况下,公共汽车就极难通行了。张强带领他的同伴们就清理这些障碍物,有时候他们就随车前往。一开始的时候,张强极为认真,每次上车的时候都塞上两元的硬币,清理完之后再坐车返回,张强工资并不高,无故再承受这些,有些吃力。这个矛盾,被公交车的司机师傅发现了,就允许他们免费坐车,可是当免费坐车的时候,旁边的乘客又看不惯,这样就产生了些许的矛盾。这时张强就发挥了他机灵鬼的特长,他就在兜里装上一角、两角的硬币。走到车前,当啷一响,“两元”上车,当然,司机师傅会配合他们的,这也成为张强心中的小秘密,也成为他工作的动力。
最近十几年来,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农村的环境是一天比一天好了,早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现在整个滨阳路上早就没有人打场晒粮了,但是人民群众对环境的要求更高了。
2014年,松明主任来到蔡桥镇,对工作更加严格要求,他并不像别的领导那样提要求,作指示,而是亲自到一线去。有时候在现场他抢过保洁员手中的大扫帚亲自做示范,有时候站在垃圾桶前进行讲解,手把手的示范怎样擦洗垃圾桶。张强深受感动,也这样做,整个镇掀起了一股热潮,村支部书记扫街,村干部包片,各项保洁工作走在全市头里,滨阳路成为最美乡村公路,网红打卡地。
张强工作起来更是得心应手,他常常强调“不能因为一片纸毁了一条街,也不能因为一盆水污染一条河”,甚至在检查车上配备了垃圾袋、夹子、铲子等工具,随时准备战斗,消灭一切不和谐因素。
人路相和谐,人因路而有生气,路因人而得滋润。现在滨阳路俨然成了一处风景,有关于它的视频,溢美之词大量出现在快手、抖音上。到了冬天、春天,路两旁的树木高大挺拔,像哨兵一样威武;到了夏天、秋天,路两旁树木顶部相互交织,成一拱形,树叶有黄又有绿,让人浮想联翩;还有人称赞路的两旁像一块块绿色的地毯(路肩上栽植了草坪)。
张强经历了他一生当中繁忙、风光的日子,每年都有几十波游客到此参观。“尊敬的各位领导,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蔡桥镇最美乡村公路……”每当这些词汇响起的时候,张强心里总是美滋滋的。人们看到的恰恰正是他的辛勤劳动成果,他能不高兴吗?只不过,那些写稿子、念稿子的人都陆陆续续升迁了,传闻松明主任也要到大市工作了。
在人民群众的呼声之下,滨阳路准备申请“全省最美乡村公路”,张强和他的同事又迎来了人生中的又一次挑战。微信群里时不时传出领导的喊话,“简单粗暴,快速有效”,张强紧张地推进工作,电线杆上的小广告清除了;胡同口处的黄土清除了;叉路口树上的藤蔓清除了……滨阳路周边可视范围内清清朗朗,
甚至连沟底的落叶都清除了,河中的杂草都清除了……
验收之前的检查是很严格的,有一次,在检查中发现企业外墙有一些垃圾、杂物,只见松明主任,用双手扒出墙根的枯枝、枯叶、碎石,分离出泥土,指示把垃圾、杂物运走,泥土留下。
领导们面面相觑,忙伸出双手紧紧握住松明主任粘满了泥污的双手,连连说道,“好了,好了,真是难为你了,同志们,我们一定要学习这种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领导声音陡然提高了8度,明显带有一些哽咽。当天下午,所有的保洁员在现场都接受了教育,以“鸡蛋里也要挑出骨头”的认真,完满圆满完成了任务。路旁,花树下的土地平静光滑,既没有一个大坷垃,也没有一个小坷垃,更没有一些砖头瓦地。土地静静的躺在那里,散发着诱人的郁香,它是那么滋润,又是那么丰富。
滨阳路途经一段大约1000米长的河堤,张强想把这段河堤打造成他的得意之作,于是就找了专业的师傅,对河堤上的杂草、树木进行修剪,既不高也不低,远远望去就像栽植的草坪一样齐齐整整,绿意盎然。
“标准太低,就这样怎么能迎接检查?这可是百年一遇的大活动”领导说话很轻,但对于张强来说不亚于晴天霹雳。用钩机把杂草清除------整平河堤------种植三叶草------铺上草苫子----浇水,张强又紧张的忙碌着。很快就要进行验收了,张强一大早掀开草苫子,几乎哭了出来,只见河堤上光秃秃的,三叶草并没有长出来,黄土上铺满了零星的稻草,凌乱不堪。
张强又一次感到双腿陷到泥潭里,真的不知道怎样把双脚拔出。
“要实在不行,就喷一些绿漆吧,远远的看上去也非常漂亮。”关键时刻还是松明主任有主意。
验收结束以后,张强大汗淋漓,时下虽是盛夏,却感觉到犹如坠入冰窟,两眼一黑,随即腾空而起,升入云端,俯瞰眼前的这条大路,只见这条大路花团锦簇,绿意盎然。“咚”的一声,张强脑袋硬硬的磕到了柏油路上,随即醒转。这时候,他大口的喘着气,忽然间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可是他又想,如果这条路参观的人多了,还是童年的那条路吗?
本文作者李夫领,山东济宁市作协会员,本来想写一篇关于首届“孔夫子”祥通杯生态环境主题的征文,想写一下人居环境的小切口,反映时代的变化,后来又感觉到枯燥无味,就加进了几个小故事,变成了这样。2024年12月31日,星期二,家中。
2025年1月9日星期四,第二次修改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井明新 ‖ 相遇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李瑞华 ‖ 闲话压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