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商海蠡测 ‖ 文人本在真性情

来源:本站    作者:商海蠡测    时间:2025-02-11      分享到:


     读过三联书店李昕先生的散文集《翻书忆往正思君》,我们得以一窥著名编辑、著名作家以及他们之间的感人故事。

    《本色韦君宜》里的著名作家韦君宜,不仅是一位老革命,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总编辑,是一位干练、爽快、做事雷厉风行,冷得让人无法接近的女强人,有一心二用,十几秒钟看一页书稿,两三个小时搞定一部长篇的本事,更在于她有胆识、肯担当。作者举例,莫应丰的《将军吟》、张洁《沉重的翅膀》都是在“韦老太”的鼎力支持下出版,并分别获得第一届和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但在编辑《周扬文集》时,却坚决不同意把1957年周扬代表作协发表的《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收入其中。

    作者说,我真正了解韦老太,是在她写了长篇小说《露莎的路》之后。我们佩服的不只是韦老太的勇气,更欣赏她通过对历史的反思,给我们带来思想的启示。从她的《思痛录》里我们看到她“一直在痛苦地回忆、反思、思索我们这一代人所做的一切,所牺牲和所得所失的一切。”面对良知的忏悔,有的感人至深,有的让人恍然大悟。在谈到为什么不把“大辩论”一文收入《周扬文集》,韦老太讲出了内幕:整篇文章是经过最高领导人修改定稿的,周扬不承认这篇文章是他的手笔。

    作者说,读了《思痛录》,我发现自己需要重新认识韦君宜。她是真正的勇士,也是真正的智者。她的“思痛”和忏悔,显示一种良知未泯的真诚。这才是她的本色。

    曾彦修既是作家,又是出版家,同时是延安时期的老革命,一生曲折坎坷,然而一身正气,铁骨铮铮。

    他在回忆录《微觉此生未整人》中讲了一个禅宗故事:一位禅师为挑选自己的衣钵传人,发给众多门徒每人一包花籽,宣布谁种出的花儿最美,就传位给谁。比花的时候到了,众人各自捧着盛开的鲜花,来见禅师。只有一位弟子捧着空花盆,神情坦然地站在一旁。最后禅师将衣钵传给了这位弟子,原因是他的花盆装满了诚实之花。原来禅师给大家的花籽全是煮过的,根本就不可能发芽。这个故事告诉读者:只有诚实的人,只有能正视自己良知的人,才能得到历史和社会的最高回报。

    整人是当代中国历次政治运动中,正常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微觉此生未整人》却斜枝旁逸,与后来编成的《平生六记》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当代史的珍贵记录。很多人把它和杨绛的《干校六记》相提并论,认为两本小书都是以平凡小事反映大时代和大历史,以细微感受透视特定环境下的人性、人情,可谓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曾彦修称自己是鲁迅的终生信徒。他更像那位手捧“诚实之花”的佛家弟子,他将得到历史和社会给予的最高褒奖。周有光先生为他题写的“良知未泯”四个大字正是最好的写照。

    屠岸不仅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老板”,更是一位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屠岸不仅是编辑出版家,是翻译家,是诗人,是文学评论家还是画家。与人交往,他永远面带微笑,目光炯炯,神情专注,使人如沐春风。

    他曾仿刘禹锡,为自己的家戏作一篇《斗室铭》:室不在大,有书则香。人不在名,唯德可仰。斯是斗室,唯吾独享。隶篆依次立,水墨笼三墙。谈笑有知己,往来无大亨。可以阅莎士,听肖邦。无声色犬马之累,无追名逐利之忙。京都老虎尾,海上缘缘堂。竖子曰:彼此彼此。这简直是崇尚本真的文人自供状。

    屠岸说:“我没有加入任何宗教,但诗歌是我的宗教。”他视英国诗人济慈为自己异国异代的冥中知己,他翻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和《济慈诗选》早已成为名著名译,他创作的《屠岸短诗选》《屠岸十四行诗》备受当代诗坛推崇。

    作者评价:屠岸,真君子也!

    通过《二十年来常思君--追忆“文学圣徒”高贤均》,我们得一一窥一个高水平的文学编辑对于文学的重要意义。麦天枢、王先明获奖长篇报告文学《昨天--中英鸦片战争纪实》,最初交给一位曾经创作过报告文学的老编辑审读,没想到他提出完全否定的意见,主张退稿。高贤均却大声叫好,认定这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令此稿起死回生。云南作家邓贤的获奖作品《大国之魂》,藏族作家阿来的《尘埃落定》都是经历坎坷,最终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高贤均这里,才终于绽放异彩的。

    最令人难忘的是陈忠实的《白鹿原》和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的出版。陈忠实后来回忆说,高贤均拿到稿子只十天就让他收到信,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陈忠实更没有想到高贤均的评价这么高。收到信的他欣喜若狂,猛地从沙发上跳起来,对老婆说:“我不用开养鸡场了!”经过两家出版社退稿的徐贵祥回忆说:高贤均高度评价这部书稿,他当着编辑和作者的面,激情澎湃,一会站起来,一会坐下去,双手舞动着讲了一个多小时。这让他感到自己幸运地遇到知音了。试想一下,两个出版社退稿,人文社也有一些编辑拿不准的书稿,到高贤均手里变成一连获得“解放军文艺奖”“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人民文学奖”,这不是化腐朽为神奇吗?

    陈忠实评价高贤均是“文学圣徒”,确当。

    三联书店在中国文化界一直是一个独立特行的存在。通过沈昌文和他的《也无风雨也无晴》一文,我们知道了三联书店创办人邹韬奋先生打造的这块“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经过范用、沈昌文、董秀玉的接续发扬,早已成为当代中国具慧眼、开风气、引潮流的文化高地,也由此知晓了几代出版人之间的思想纠葛和许多恩恩怨怨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李敖》其实只是李昕眼中看李敖。一,爱吹牛。李敖说:我平生有两大遗憾:一是,我无法找到像李敖这样精彩的人做我的朋友;二是,我无法坐在台下听李敖精彩的演说。当我要找我崇拜的人的时候,我就照镜子。李昕说:这种大话,与其说是吹牛,不如说是一种幽默。这显示了他的顽童性格。二是花花公子。李敖的性观念很开放,喜欢谈女人,喜欢讲自己和女人的故事,家里到处贴裸体画。但他和女人交往,都是因为谈恋爱,他在婚姻中没有婚外恋。可以说,李敖好色而不淫。三是伪善斗士。他骂国民党多,批评共产党少,并不是敢不敢的问题。那是他的主动选择。四是背叛朋友,侵吞朋友财产。这个罪名对于李敖杀伤力最大。通过和老朋友萧孟能、台湾历史学家许倬云的两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我们看到了李敖的侠骨义胆。

    李昕先生透过对李敖的观察得出以下结论:其一,李敖是文化学者、学问家、作家,更是思想家。李敖的学问,主要集中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最重要的著作有《孙中山研究》《蒋介石研究》《蒋经国研究》《胡适研究》《国民党研究》《民进党研究》等,可以称为引领社会思考的一代启蒙思想家。其二,李敖个性鲜明,特立独行,无所畏惧,不屑与任何党派为伍;机敏、聪明过人,幽默风趣,反应快,脑子特别好使,比如问他,许倬云说你出卖朋友,你告他诽谤,让他赔偿200万,为什么大陆有人说同样的话,你不告他们?他回答:“猫是抓老鼠的,不抓蟑螂。”;豪侠仗义、乐于助人,自称善霸,特别是与萧孟能的官司显示出李敖有仇必报、绝不宽恕的性格。

    编辑是有故事的人,我们由此书知道许多有趣的故事;高水平的编辑是有火眼金睛的智者,一生充满激情的文学情怀,把他们炼成“文学圣徒”。

    让我们致敬如高贤均、李昕先生一样的出版家和他们为读者提供的高质量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