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李如德 ‖ 特殊的植树活动

来源:本站    作者:李如德    时间:2025-02-17      分享到:

     

       今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第43个法定植树节。

       雨过天晴。天刚蒙蒙亮,我迎着习习晨风,急忙赶向集合地点。不多时,集合点就聚集了30多人,他们都是参加植树造林的志愿者。志愿者们将统一乘车,赴梁山县境内黄河大堤参加义务植树。

       黄河被称为“母亲河”,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全长约5464公里,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

       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有记载的黄河下游决口泛滥达1500多次,其中重大改道就有26次。由于黄河频繁泛滥肆虐,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黄河管控和治理,黄河流域的生态得到了有效地保护和发展,黄河也真正为人民带来了福音。

       1925年3月12日,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逝世。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为林业建设所作的贡献,在他逝世三周年之际举行了大型植树仪式。并将这一天确定为植树节。这一活动曾一度中断。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决定,3月12日为全国植树节。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一路上,志愿者们欢歌笑语。几位老同志还激兴发挥,朗诵了自己写的诗歌。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来到了黄河岸边。京九大动脉飞跨黄河,气势恢宏,十分壮观。黄河岸边树木成林,绿荫春尽。

       植树现场聚集了近十支志愿者队伍。各队旗帜鲜明,组织严密。志愿者们争先恐后,有人挖坑,有人扶苗,有人培土。既有年逾八十的老者,也有十几岁的学生。大家互帮互助,互相鼓励,共植树苗600多株。

       这次所植的树名叫黄连木,别名叫楷树。是一种漆树科黄连木属的落叶乔木。黄连木全身是宝,其木材可提黄色染料,种子可榨取润滑油或制皂,幼叶可充蔬菜,并可代茶。

       在主题为“人人一份爱,共护母亲河”爱心公益活动启动仪式上,一位穿着朴素的老大姐出现在现场。

       她叫舒平,1955年出生,中共党员,是一位退休教师,曲阜市复生能源林负责人。是这次公益活动的发起人。

       舒平曾有个女儿叫于娟,是复旦大学的博士生。于娟在挪威访学期间,被挪威优美的森林环境所感动,并立志要在家乡建造“挪威森林”。

       2011年,一场疾病夺去了于娟年轻的生命。于娟生前潜心研究黄连木等能源树种的栽培,希望在自己的家乡建设一片国家级生物质能源林的计划,眼看就要落空了。

       舒平十分悲痛地送走了爱女,经过一段凄苦难眠的日子之后,毅然决定代替女儿实现愿望。

       舒平只身一人来到曲阜九仙山脚下,将自己的心血和所有的积蓄全部倾注于这片热土。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已绿化荒山两万亩,植树千万株。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全国有30万志愿者参与到公益林的活动中,公益造林超过百万株。除曲阜九仙山外,全国各地还有类似这种形式的“挪威森林”30多处。

       舒平大姐激动地说,把复生能源林转移到黄河岸边是她多年的心愿。她把每一株树苗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把每一位爱心志愿者都当作自己的亲人。

        舒平大姐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个人。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要积极投身到公益活动中去,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使我们的家园更美丽,人民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