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朱新春 ‖ 期 待 ——青州研学游回味
有人说,旅游是从自己呆腻歪的地方,到别人活腻歪的地方转一圈再回到自己的原地。也有人说,旅游就是花钱买罪受。我认为也不尽然。
众所周知,旅游能拓宽视野,体验异地风情,享受自然美景,结识新朋友,拓展社交圈。所以,我喜欢旅游。东到“天无尽头”,南至“天涯海角”,西临“大漠落烟直”,北观“洒水成冰”,中登嵩山望远揽胜,乐此不彼。耳顺之年逢盛世,岁月如诗韵悠长。踏遍青山人未老,照看孙辈上学堂。至此,旅游淡出了生活乐趣,每次有邀,都被婉言拒之。然而,一次研学游,改变了我的认知,时过时日,仍然是难以忘怀,感悟至深。
2024年11月23~24日,济宁市读书协会延续“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主题,红色文化研学游走进了青州。由著名画家、作家、书法摄影家等30多位书友组成的研学队伍,先后参观了红色教育基地赤涧粮站、陈毅纪念馆、鲁中红色纪念馆,饱览了青州自然历史和人文景观,在游中学,学中游,各自创作出脍炙人口或耳目一新作品,频频见诸各类媒体,引发不同凡响,研学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有人说,人生犹如坐公交车,有上有下,离终点站越近,乘客越稀少。两者遇见,不过是在一定的地点,一定的时间,遇到一定的人或物,或许还有事情。但是在茫茫人海中,无数次擦肩而过的人,又有几个是隐隐约约还存留着记忆的呢?
青州研学一行,我遇见了年龄相近,志同道合的书友们。上车时彼此间绝大多数互不认识,车内满满文化盛宴陶醉了满车人。话不投机半句多,遇见知己掏心窝,一路走来,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青州研学一行的遇见,虽没有断桥边白素贞遇见许仙的浪漫,也没有草桥之上,梁山伯遇见祝英台双双化蝶的凄美,确有我心灵上留下的深深刻印。书友们的各展所长的表率作用,激发了我不服年龄,不负此行的写作欲望,却也收获了满满的喜悦。
为什么说激发了写作的欲望呢,那是因为我与写作密切相关几十年,身心疲惫,精力憔悴。退休回家后,赖的动脑动手再写作,与照看孙辈为乐趣,服务于家庭生活为己任,闲暇与书为伴补充乐趣。结缘读书协会,虽有心动,偶尔手动。青州研学一行,促使我在“读书点亮智慧,知识照耀人生”激励下,博览群书,学而不厌多读经典。在读书的过程中穿越时空,感知感悟先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精髓所在,励志修身正心,动手动脑,延缓衰老。
读书感悟写作,写作思考感悟中,感觉身处一隅,人海不一定茫茫,机会总是渺渺,不要以年龄、家务为由,放弃越来越少外出观光学习交流的机会。在人生的旅途中,选择与智者同行,能够体会灵魂对话、智慧碰撞的快感,与智者为伍,能够不断汲取知识的甘露,得到精神上的慰籍。青州研学一行,就是例证。
岁月催人老,鬓发已染霜,留给我们的宝贵时光,屈指可数。青州研学一行,犹如一坛老酒,醇香浓郁,爱酒人欲罢不能。青州只是古九州之一,但愿这只是开头,期待万里行程遍九州,研学之路高歌奏,忘却年龄不落伍,笔耕不辍手挽手。
- 上一篇:上一篇:「随笔」井明新 ‖ 茶香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翟士峰 ‖ 龟山行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