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随笔」廖天云 ‖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记永善县大河艺术团

来源:本站    作者:廖天云    时间:2025-02-26      分享到:


2024年12月31号早上九点钟,气候也像蛇的性格那般冷静,总在低度徘徊。县城工农广场,“金蛇炫舞歌盛世——庆祝2025年元旦文艺演出”即将在嗖嗖寒风中拉开帷幕。

本场演出由永善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永善县大河艺术团承办。演出内容可归纳为“牢记历史,不忘使命”“光大美善、鞭挞丑恶”“赞美家乡、热爱故土”“继承传统,弘扬国粹”“讴歌新时代、弘扬正能量”,这是一场思想性很强,形式多样,内容较为丰富的文艺演出。

为了打造这场演出,大河艺术团这群古稀老人冒着严寒酷暑,排除重重困难,持续创作排练大半年。其间涌现出很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比如:承担带孙辈的老人,千方百计说服亲人或朋友,代为看护和接送孙子孙女,从不耽误排练;在经商的鲁敏,恰逢生意旺季,宁愿自己经济损失,绝不耽误排练演出。

正在住院的郭顺华,打完点滴后马上赶到排练场投入排练;身在千里外的演员,得到任务,立马赶回;特别是舞蹈队的老姐妹们,经常练得通身是汗却乐此不疲,从不叫苦叫累;临到演出,多人感冒,嗓音沙哑,但大家都遵循“救场如救火”的职场规矩,身着薄如蝉翼的演出服,精神饱满地踏上火焰般鲜色的地毯,尽情地展示个人的最佳状态。

演出由器乐合奏《花儿与少年》开头,接着是舞蹈《再唱山歌给党听》,话剧小品《恐吓电话》,花灯歌舞表演唱《道不尽永善好风光》,彝族民间月琴舞《彝乡琴韵》,歌剧《洪湖赤卫队》片段,现代京剧《红灯记》片段以及独唱,独奏,民歌联唱等,最后在《大河之歌》那豪情奔放的旋律中告别观众。LED大屏幕按演出节目顺序,适时滚动投射出契合剧情的精彩画面,为前台演出烘托出环境的逼真,场面的宏大。

近两千名观众或坐或站,或喜或悲,神情专注地看完历时两个半小时的演出,面带喜悦和满足离开现场。

客观地讲,这场演出不算太成功,艺术呈现上还有很多不足,但在当时那严寒条件下,对于平均年龄64岁的老年艺术团而言,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因由这场演出,使我对大河艺术团的过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点开今日头条,再输入永善县大河艺术团名头,一股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扑面而来,让我吃惊不小。原来他们早就名声在外,历年来上演的重要节目都在网上可以查到。更加坚定了我要熟悉他们,研究他们,宣传他们的决心。

建团十三年来,进进出出有记载会员一百多人,经常参加活动的有五十多人。他们一直陶醉在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的艺术氛围中。

县老干活动中心一楼,路人经常可以听到他们那婉转悠扬的器乐合奏,高亢激昂的歌唱,性格鲜明的戏剧对白。

十三年来,大河艺术团坚持每年至少创作排练演出一个专场 。先后为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县环保局,县计生委,县文联等十多个单位承办或协办了近二十场文艺演出。还自筹资金到黄华,桧溪,大兴,吞都等地义务演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后,他们在县城及周边社区演出了“迎接十八大”“庆祝十八大” “宣传十八大”等七个专场。

由于他们活动正常,创作排练有章有序,使该团变成了招才纳贤的梧桐树,除爱好文艺的退休职工和社区居民外,还吸纳了不少在职的中青年文艺爱好者。通过多年的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刻苦磨炼,很多人从入团前完全的门外汉迅速跃升为具有一门或多门技艺的业务骨干。

拉弦的,从开始只能拉“格咕格咕”的噪音一变而为行弓沉稳,节奏准确,音色优美的的骨干琴手。有的歌手,初来时虽然本嗓被看好,但没掌握唱歌技巧,一味的大白嗓吼出来干硬无味。通过团里懂行的老师耐心指导,再加本人勤学苦练,几年下来,就跃升为团里不可或缺的主唱歌手。

尤其是女歌手田华,她是县医院的护士退休的,虽然特喜欢唱歌,同样不得其法,再加胆子小,一上台就慌神,经团里兄弟姐妹们的鼓励壮胆,怯场心理解决了,再加她刻苦努力,天寒地冻都早起到野外吼嗓练声。还不惜花重金到宜宾拜名师指导。最终成长为团里的主唱歌手,其演唱的视频在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抖音平台广泛传播,好评如潮。她随退休的丈夫转到家乡宜宾后,很快被当地多个群众艺术团队看好,邀请她当主唱,还选她当团长。她大多数时间奔波穿梭于宜宾叙州区五、六个艺术社团。成了退休族中的大忙人。每逢大河艺术团专场演出,他都不惜推辞掉家乡的重要演出,再忙都要赶回永善为大河团站台。

退休老师刘庆明,刚加入时只会拉二胡,平生从没接触过话剧演出,团里把拾荒小哥的角色安排给他。为了理解角色,他有空就背,连睡觉都在思考、体会,因此失眠,把胃病都整发了。有志者事竟成,在学习雷锋起动仪式文艺演出中,他塑造的拾荒小哥贴近真实,鲜活可人,赢得赞誉不少。在大河艺术团戏剧队里,像刘老师这样执著的人,不在少数,且个个热情高涨,都希望在小品表演中释放夕阳光彩。一个小规模的话剧小品创演群体正在形成。

坚持原创是大河艺术团的鲜明特点:

为了配合旅游,宣传家乡,创作排演了花灯歌舞《金江明珠溪洛渡》《永善是个好地方》《道不尽永善好风光》。

为配合纠正不良社会风气,创作排演了小话剧《假作真时真亦假》《崔村长导戏》。

为配合宣传法制建设,创作排演了话剧小品《创伤》。

为配合宣传学习雷锋活动,创作排演了小话剧《拾金不昧》。

为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排练上演了小话剧《葡萄架下》(该剧在全县比赛中获一等奖)、女声表演唱《魅力乡村飞彩霞》(在全县比赛获三等奖)。

为护士节创演了话剧小品《撒向人间都是爱》。

为配合计划生育宣传,创作排演了话剧小品《山菊》《春风化雨润如酥》等。

为配合宣传反腐倡廉,创演了话剧小品《恐吓电话》。视频被今日头条转播,点看人上千。

为配合移民搬迁,创演了《移民干部》,剧本被《云南戏剧》发表。

为配合宣传环境保护,创演了话剧小品《一包垃圾》。

为纪念云南地下党早期领导人刘平楷烈士,组织拍摄了电视短片《雄魂千古》,在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抖音平台广泛转播,剧本被《昭通创作》发表。

2021年,因疫情不能聚集,大河另辟溪径,别出新裁地搞了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网络专场。创作排演了反映扶贫攻坚内容的微型化灯剧《回访》和诗歌朗诵《我们的民族须要深度思考》等十三节目。全被今日头条选用。

总之,党和国家每一项方针政策出台,大河都有相应的的原创节目配合宣传。这些原创节目,不是图解政策,不是喊口号,而是有血有肉有独特性格的艺术形象站立舞台。

特点之二:每一场演出,尽量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品种齐全,:有舞蹈、京剧、歌剧、花灯、话剧、相声、快板、器乐合奏、诗歌朗诵等七、八种类型。

大河排练室,在大河人心目中,是安顿心灵、排除烦恼、陶冶情性的精神家园,多时不参加就心头没着没落。更是他们学习文化、增加知识、娴熟技艺的文化艺术培训佳地。

十三年来,大河人奉行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晚年生活理念,发挥余热,用艺术的形式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做出了令人感佩的贡献。为了这些,他们牺牲了很多个人和家庭利益而无怨无悔。原秘书长刘丛楷,儿子住院、生命垂危,他却要把团里的事办完才去看望。

 大河这种默默付出,克己奉公的生动事例很多,正如他们的团歌所唱的“滋润万物不图回报,造福桑梓天地楷模。”

他们通过这一场场义务演出,找回了青春,找回了自信,实现了人生价值,写就了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夕阳彩图。

熟悉他们十三年如一日的所作所为,仿佛一股甘淳的清流穿胸而过,不由人想起刘禹锡的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用在他们头上再恰当不过!

为他们点赞!祝他们健康快乐,永远年轻!

2025年春节草就于云南永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