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随笔」商海蠡测 ‖ ​兰陵记忆

来源:本站    作者:商海蠡测    时间:2025-02-26      分享到:


 昨天的云是个什么样子,不会有人记得。昨天的家国是个什么样子,也只有在残存的老年人的记忆里还有些模糊的影子。现代的年轻人,或许以为家国一直是现在的样子,殊不知龙马三变,早已是天地翻覆,人非物非。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正是处在这样一个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这时的中国、山东、家园、人物是一个怎样的风貌?这时人的精神文化经过了一个怎样痛苦的的凤凰涅槃似的变化?这个时代恰如旧中国向新中国孕育新生的产道,是紧要的关口。弄清楚这一时期的人文社会变迁,才能明白现代中国之所以如此样貌的历史演化根据。

    台湾著名作家王鼎均先生从1992年至2009年,历时十七年陆续发表的“回忆录四部曲”,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一时期中国大陆历史变迁的可信参照。

    王鼎均先生是1925年生人,今年已百岁高龄。他是山东兰陵人,距济宁不远,可谓本乡本土,所以对他笔下的兰陵风物的样态,用词造句的温度,温润典雅的文风天然地觉得亲近,好像依稀看见的是远去的先人敦厚朴拙的背影。

    兰陵是一个千年古镇,战国的赵人荀卿曾为兰陵令,死后也葬在这里。唐代诗仙李白“遍干诸侯、历抵卿相”,在此喝出了兰陵美酒的滋味:“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从此,兰陵酒名扬天下。《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活化了明代的山东风物,也为兰陵扬名数百年。

    王鼎均先生就出生在兰陵王氏的一个世代耕读的大家庭里。在“吾家”篇里,王先生说:当年,人事资料要记载曾祖父、祖父和父亲的姓名,每个人都要记自己的“三代”,否则就是大笑话,倘若求职,写不出“三代”的人一定落选。我曾拿这个当年的必答题考问周边的朋友,能记住自己三代尊长的已经不多了。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篇里,作者在音乐和体育方面很有天赋的五姑唱的一首歌,很是优美:春深如海,春山如黛,春水绿如苔。白云快飞开,让那红球现出来,变成一个光明的美丽的世界。风小心一点吹,不要把花吹坏。现在桃花正开,李花也正开,园里园外万紫千红一齐开,桃花红,红艳艳;李花白,白皑皑。谁也不能釆,蜂飞来,蝶飞来,将花儿釆,常常惹动诗人爱。典型的民国文风!作者赞叹道:我相信,那是母校的一种绝响。转身又叹息:唉,该死的“女子无才便是德”!

    在“荆石老师千古”篇里,人称“大老师”的王荆石老师被喻为《新约》里施洗的约翰。他在这社会剧变时期对兰陵人的影响:如乳、如杜甫、如诸葛、如史。典型在夙昔,古道照颜色。当然,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弟弟,人称“二老师”的王思玷。

    这期间,中国人除了承受灾荒、匪盗、伤病、官府和愚昧的收割,还要承受日本人--这个蕞尔小国的野蛮侵略。这侵略长期看恰如炼钢炉下的熊熊烈火!你听,从兰陵街头传唱的一首抗战歌曲,就能知道中国人从心底的觉醒:只有铁,只有血,只有铁血可以救中国。还我山河誓把倭奴灭,醒我国魂誓把奇耻雪。风凄凄,雨切切,洪水祸东南,猛兽噬东北,忍不住心头火,抵不住心头热。起兮!起兮!大家团结,努力杀贼!童谣儿歌这时也能掀起大风浪:天昏昏,地昏昏,满地都是抗日军,日本鬼子他不打,专门踢蹬庄户孙。

    在“插柳学诗”篇,作者描绘了沦陷区人民的生活艰难,和家长不废子女成长,不忘诗书传习的故事。这个少年毕业礼呈给老师的是一首诗:一代书香共酒香,人间劫后留芬芳。祖宗基业千斤鼎,乱世文章九转肠。盏底风波问醒醉,梦中歌哭动阴阳。无知儿童有情树,回首凝望柳几行。

    最动人的是《昨天的云》的最后一章,作者要告别父母前去安徽阜阳读书。父亲叮嘱到:这些年,青年没有出路,人都快憋死了。你是长子,家有长子,国有大臣,你有出路,才可以把担子挑起来。咱们这个家是不行了,你别再依赖这个家,你的弟弟妹妹还小,他们以后有些日子还得靠你。你出去奋斗,咱们不求富贵,单求你有一技之长,能拉他们一把。要是你有文凭,他们白丁,你也亏心。他们不如你,你要多为他们想,前头的要为后头的修桥补路。仗总有打完的一天,以后年头儿不知变成什么样子,人心人情万古千秋不变。皇天不负苦心人,好心自有好报。母亲交代我:行万里路,读万遍经。笨鸭早飞,笨牛勤耕。让小的敬老的,拿次的留好的。宁欺官,不欺贤,宁欺贤不欺天。人多的地方不去,没人的地方不留。赞美成功的人,安慰失败的人。犯病的东西不吃,犯法的事情不做。不要穿金戴银,只要好好做人。墙倒众人推,我不推;枪打出头鸟,我不打。种瓜得瓜瓜儿大,种豆得豆豆儿多。

    作者最后说:我一口气奔了五里路才回头,已经看不见兰陵。回想起来,离家这一幕还是草率了。这等事,该有仪式,例如手持放大镜,匍匐在地,一寸一寸看。这是怎样的深情啊!

    从此,故乡兰陵被埋在了时光的箱底,好像埋在泥土里的“女儿红”,几十年后,再次翻检的时候早已醇厚如兰陵美酒。

            202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