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高晓华 ‖ 二月二,祈愿岁月美好
大地回春,天气渐暖,转眼就到了草长莺飞的二月天。童年的歌谣在耳边回响:二月二,龙抬头,大街小巷春雨流;二月二,炒蝎子爪,大娘婶子给一把。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春耕节、春龙节。这个节日的传说和来历丰富多彩,涉及神话、历史和天文学等多个方面。
记得小时候,二月二那天,母亲早早起床,用铁锨从灶房里端出来两锨头草木灰,用草木灰在院子里围出一个粮仓图形,用我们当地的土话说就是围坉,在坉正中间填上五谷杂粮,寓祝五谷丰登。忙完这些事,母亲便开始和面,准备包水饺。二月二这一天是要吃水饺的,这叫吃龙食。我们这里有吃龙食的风俗,人们吃各种与龙有关的食物,如饺子代表龙耳、春饼象征龙鳞、面条比作龙须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被视为祥瑞的象征,代表着风雨的主宰。龙抬头被视为一种吉祥的象征,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龙抬头的传说与天文学现象密切相关,起源于古代对星象的观测。东方苍龙由七个星宿组成:角、亢、氐、房、心、尾、箕,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农历二月初二前后,角宿从东方地平线升起,仿佛“龙抬头”一般。这一现象标志着初春时节的到来,大地回暖,雨季来临,适合播种。
此外,龙抬头的传说还与古代祈雨习俗有关。相传在古代,玉帝因武则天称帝而大怒,命令龙王三年内不得降雨,导致人间连续干旱,百姓生活困苦。龙王的小儿子青龙不忍心百姓受苦,偷偷降雨,被玉帝发现后压在大山下,立下“金豆开花”才能释放的条件。为了解救青龙,百姓们尝试各种方法让金豆开花。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将黄豆和玉米炒熟,象征金豆开花,并向玉帝祈求赦免青龙。玉帝被百姓的诚意所感动,赦免了青龙,大山被劈开,青龙腾空而起,带来了一场大雨,万物复苏。
所以,在很多地方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祭龙仪式,焚烧纸钱、香烛,供奉果品、糕点等,祈求龙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我们鲁西南一代,延袭了炒黄豆花和玉米粒的风俗。炒黄豆花我们家乡俗称炒蝎子爪,因何如此称呼,不可而知。只记得小时候头二月二一星期之前,母亲把豆子用盐水泡上,大约两三天,豆子发涨了,嫩生生的像鲜豆粒一样。母亲和婶子大娘们一起去金马河岸上拉沙土,拉回家用筛子筛一筛,然后放在大锅里和泡胀的豆粒一块翻炒。母亲和婶子大娘她们头上都包着头巾,腰间扎紧围裙。厨房里尘土飞扬,豆花的香味飘了出来,正在玩投沙包的我们几个小孩子冲进厨房里,嚷嚷着要吃蝎子爪,母亲铲出一小铲,我们不等把豆花从沙土里分出来就伸手去抓,让母亲用手挡了回来:“小馋猫,小心烫!还不焦呢!”等沙土凉了,豆花也焦了,我们欢天喜地吃进嘴里,满口喷香,咂巴着小嘴,乐得小脸开花一般。母亲她们炒好这家的再炒那家的,一炒要炒一整天,个个好像都成泥人了。
等到了二月二那天,一大早,我们一群小孩子你推我搡挨家挨户去敛蝎子爪,据说太阳出来之前,敛够七家蝎子爪吃了能祛百病。听说而已,无可考证,也许是迷信。
在这一天,剃头也被认为是沾龙的吉祥喜气,寓意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大人们常选择在这一天给孩子剃头,希望他们健康成长。过去农村孩子十天半月不洗头,一月四十不理发,头发整天乱蓬蓬的,像个没人管的疯丫头野小子,到了二月二这一天,必定个个头发洗得干干净净,理得整整齐齐,梳得顺条顺缕,好像要跟娘走亲戚去似的,心里欢畅得很。
我记得那时候娘还要在家门口洒水,这叫引钱龙,象征引来财富;奶奶则让爸爸把已出嫁的姑姑接回家团聚。姑姑来了必定要带许多好吃头,这让我们小孩子高兴万分。
这些习俗和活动不仅丰富了二月二龙抬头的文化内涵,也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以及对龙图腾的信仰,还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昼夜更替,时光流转,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人们年年在二月二这一天,祈愿美好生活常驻人间。民以食为天,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但愿美好蕴藏岁月中,在人间生生不息。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李冰 ‖ 点点繁星婆婆纳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代恩平 ‖ 母亲的心思